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1]。霜髯三老[2]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辈[3]?莫从唐举[4]问封侯,但遣麻姑[5]更爬背。
【注释】
[1]“想见”二句:写故乡物产富饶。青衣江:大渡河支流,在乐山草鞋渡与大渡河汇合。
[2]三老:指蔡子华、杨君素、王庆源三位故乡老友。蔡子华向苏轼求诗,苏轼写了这首诗,并要蔡转杨、王二人看,故诗中提到他们。
[3]谁辈:谁做伴?辈:同辈,可做伴的人。
[4]唐举:战国时看相的人。秦国丞相蔡泽早年曾请唐举看相,唐举仔细看后笑着说:“我听说圣人不看相,大概就是你这样的人吧?”
[5]麻姑:传说中的仙女,手指像鸟爪。东汉人蔡经说,背痒时用麻姑的手搔背,一定很好。这里连用两个姓蔡的人的故事,是告诉子蔡子华,自己不求高官,只想过闲适生活。
【译文】
老朋友送我沿江东下,外出做官,亲手种下荔枝,等我早日回还。荔枝已结出红色果子,我也头发斑白,仍未回到故乡,客居在遥远的江南。暮春的江南,湖水漫漫,水天相连,荡舟西湖,思乡的哀愁令人肠断。回想起物产富饶的青衣江畔,白鱼紫笋随手可得,根本不花钱。三位白胡子老人好像耐霜的桧树,过去的亲朋所剩无几,谁跟你们做伴?我不会问看相人,能不能做高官,只希望有麻姑搔背,做个闲散的活神仙。
【解析】
元祐年间,苏轼在朝廷既继续反对新党,又反对旧党全面废除新政,结果遭到新旧两党的夹击。他说他在两年之中四遭口语;如果追随众人,又感到内愧本心,对不起君主;如果继续知无不言,则仇怨交攻,不死即废。他于是接连上章,请求出任地方官(见《乞郡札子》)。元祐四年(1089)他被命知杭州,这首诗即苏轼写于元祐五年杭州任上。蔡褒字子华,眉山青神(今四川青神)人,是苏轼的旧友和同乡。由于政治上不顺意,这段时间苏轼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思乡情绪,这首诗就是证明。前四句写朋友盼他早日归乡而自己却不能归去;中间四句写身在杭州西湖却心在故乡;最后四句感叹旧交零落,表示自己无意求升迁,只希望过闲适生活。全诗笔调婉转,风格清新,充满了对故乡、旧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仕途的厌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