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荆州(选三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苏轼 栏目:苏轼诗集 2022-03-29 13:17:51

荆州(选三首)

其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墙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其四

朱槛城东角,高王[1]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2],烽火畏三巴[3]。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其五

柳门[4]京国道,驱马及春阳。

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

北行连许邓[5],南去极衡湘[6]。

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注释】

[1]高王:五代时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叫作南平王,割据荆南,于荆州城南建望沙楼。这首诗即关于高氏父子的咏史一诗。

[2]非一国:指高季兴先仕于后梁,任荆南节度使,后受封于后唐,为南平王;高从诲嗣位,又先后称臣于南汉、闽、蜀。

[3]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指蜀,当时蜀、荆是敌国,“畏三巴”,即荆畏蜀之意。

[4]柳门:荆州城门之一。

[5]许邓:分别指许昌、邓州。

[6]衡湘:指衡山、湘江。

【译文】

其一

出了三峡顿觉天高地宽,楚地千里沃野,一马平川。北方的游客与南方的商贾聚会,东吴与西蜀的船只一起扬帆。大江流碧劈开南北两岸,江滩上风卷白沙在盘旋。要问造访荆州的兴亡感,自古以来古城就如铁石一般。

其四

荆州朱红城门的东头,高氏父子曾建起望沙楼。可惜江山如画数易其主,烽火燃起竟然畏惧三巴如鼠。多少白骨埋在荒草丛中,高高楼头倚着断霞残红。五代群雄已尽随大江逝去,扰扰攘攘不过是鱼虾之辈。

其五

出了柳门便是京国大道,驱马春游趁着新春朝阳。远处野火燎原烧枯草,东风吹绿了田野新芽儿。北行连通许昌、邓州,南去可达衡山、湘江。楚地广阔足可以纵横天下,可怜的怀王真是个弱王!

【解析】

嘉祐四年冬,苏轼父子三人抵荆州,从而结束了水程。大约有一个短期的居留,然后陆行北上汴京(今开封)。《荆州》一组十首,现选三首。

第一首写苏轼出三峡后见到的新天地、新景观。先总写楚地的平远,再分写江上、江岸风光,结以兴亡之感。有远景,有近观;有人事,有野趣,一幅生动的江上风物图。第二首从望沙楼写起,大有观览今古、指点江山之气概。中间四句显然是对高氏父子的否定、蔑视,故结尾称之为“鱼虾”之辈。第三首先写荆州春游的观感。第五、六两句是下句“楚境横天下”的具体说明。拥有如此之地利,怀王(即楚怀王)竟因疏屈原、宠郑袖而被骗于张仪,受制于秦国,故有结尾之叹。

出于诗人手笔的三首诗,反映了苏轼开阔的视野、宏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以及经世济民、“奋厉有当世志”的远大抱负。苏轼平生创作诗歌二千七百余首,取材之意多有创新。黄庭坚有“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之句,形容苏含纳之广,这一组诗就显示了他思想的深广,远大的抱负,超人的才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