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翼方》自序|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 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 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 滋味既兴,疴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11),遂尝百药, 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12), 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13), 备论经脉, 旁通问难, 详究义理, 以为经论, 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 良医和缓(14), 六国之时, 则有扁鹊(15),汉有仓公、仲景(16),魏有华佗(17), 并皆探赜索隐(18), 穷幽洞微, 用药不过二三, 灸柱(19)不逾七八, 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 虽复名医间出, 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20),立志不常, 淫放纵逸,有缺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 非忠孝也。末俗小人, 多行诡诈,依傍圣教,而为欺绐(21)。遂令朝野士庶, 咸耻医术之名, 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 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 缺而弗论。吁! 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

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 汤药之资, 罄尽(22)家产, 所以青衿之岁(23), 高尚兹典, 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 采药合和(24),服饵节度,将息避慎(25),一事长于己者, 不远千里服膺取决(26), 至于弱冠(27),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 有疾厄者, 多所济益, 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28),忽遇仓卒, 求检至难, 比得方讫, 疾已不救矣。呜呼! 痛夫枉之幽厄(29),惜堕学之昏愚, 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兹者,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30)

(“四库全书”本《千金翼方》)

注释 ①剖判——分离。②上下攸分——上下,指天地。攸,语助词, 无实意。③三才肇基——三才,指天、地、人。肇(zhao)基,开端。④五行俶落——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俶(chu)落,开始形成。⑤燧人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曾发明钻木取火。⑥“观斗极”句——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方名,方位、名称。⑦火化——用火烧熟食物的方法。⑧伏羲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教民渔猎, 又曾制作八卦。⑨八卦——《周易》中用阴爻(--)和阳爻(一)组成的八种基本图形, 即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三)。⑩疴瘵(ke zhai)——疾病。(11)“大圣”句——神农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教民稼穑,并发明医药。愍(min),哀怜。黎元,百姓。(12)九针——古代医疗用的九种针具。(13)“与方士”句——方士,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岐伯、雷公,均为传说中的医家。详见《素问》、《灵枢》。伦,辈。(14)和缓——春秋之际名医。(15)扁鹊——战国时期名医,真名为秦越人,齐国渤海鄚(今河北任丘)人。著有《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今《难经》为后人假托。(16)仓公、仲景——仓公,汉初名医,姓淳于,名意,齐临甾(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太仓令,故又称仓公。仲景,即张仲景,东汉名医,名机,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17)华佗——东汉末名医,别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因不为曹操治病被杀。(18)探赜索隐——探索奥义和隐秘。赜(ze),幽深玄妙。(19)灸柱——针灸用的艾草。(20)泰甚——即太甚,过分。(21)欺绐——欺骗。绐(dai),欺骗、谎言。(22)罄尽——穷尽。罄(qing),器中空,引申为尽、完。(23)青衿之岁——求学之时。青衿,青领,指学生装束。(24)合和——调配。(25)将息避慎——休息调养,避邪妨病。(26)服膺取决——虚心求教,据以决定。(2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28)部帙浩博——形容书籍很多。帙,包书的套子,这里代指书。(29)幽厄——大难。(30)“庶以”句——庶,幸,希冀之词。贻(yi),赠送。厥,之。私门,平民。

赏析 《备急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是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作。该书列证治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 内容广泛,取材丰富,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典籍,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

这篇序言首先论述了我国医学的历史和当世医学衰微的原因。接着说明作者研习医术的原因以及撰著《千金翼方》的初衷。讲历史,述衷肠,意旨相承,气脉贯通,充分显示了作者宽仁博爱的慈悲心怀和作为一名医师所具有的敬业精神。

世传中医始于岐伯、黄帝,是以中医又称“岐黄”之术。岐黄之后代不乏人,和缓、扁鹊、仓公、张机、华佗,一个接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闪光的名号。作者不无感慨地说,那时的名医“用药不过二三,灸柱不逾七八”,但疾病却没有治不好的。晋宋(刘宋)以后,虽亦有名医出现,但是治愈率却大大降低了。这完全是由于世人羡慕荣华、追求物欲而不注意保养身体所造成的。看来,孙思邈显然认为医家的任务仅仅是治疗,而这只是保证病人身体健康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仍是病人自身的调适和保护。从这个角度讲, 人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医学知识来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作者感于当时一些“末俗小人”依托医学,欺骗病人,严重败坏了医家声誉,从而导致“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的后果。作者不由地慨叹医道日渐衰微, 医学事业后继乏人。从这种感叹中都能让人体会到他济世忧民的高尚情怀。

作者高瞻远瞩,讲历史谈现状之后,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医的重要。他少时体弱多病,家资为之耗尽。求医的经历使得他对医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从“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这样,他不但使自己身泰体健而且还频频为邻居、乡人祛病去疾。同时,他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注意到,方剂学卷帙浩繁,检索困难,给处方列药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他“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写就了简易精当的《备急千金翼方》。作者特别强调要“贻厥私门”,这显然提倡要面向广大黎民百姓,平等施治,不慕权贵的高尚道德情操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既有医学史的记录,又有个人的学医经历,读来令人既信服其论, 又钦佩其德,更美赞其才。看来,百业同理,学而能达自然就性情恬淡、平易近人。体现于文章中,就是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了。捧卷吟读,千古之下仍能想见“孙真人”的容颜和风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