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1?赵侯德父所著书也2。取上自三代3,下迄五季4,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5,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6,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7,皆是正讹谬8,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9,可谓多矣。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10;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11。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12。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13,丞相时作吏部侍郎14。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15。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16,质衣取半千钱17,步入相国寺18,市碑文、果实归19,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20。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迒21,穷遐方绝域22,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23。日就月将24,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25,亲旧或在馆阁26,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27。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28,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29,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30。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31,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32

后屏居乡里十年33,仰取俯拾34,衣食有余。连守两郡35,竭其俸入以事铅椠36。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37。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38。故能纸札精致39,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40。余性偶强记41,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42,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43!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44,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45,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46,不复向时之坦夷也47。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48。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49,衣去重采50,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51,辄市之,储作副本。 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52,意会心谋, 目往神授53,乐在声色狗马之上54

至靖康丙午岁55,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56,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57,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58,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乃去书之监本者59,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60,连舻渡淮61,又渡江,至建康62。青州故第63,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64。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 已皆为煨烬矣65

建炎戊申秋九月66,侯起复知建康府67。己酉春三月罢68,具舟上芜湖,入姑孰69,将卜居赣水上70。夏五月至池阳71,被旨知湖州72,过阙上殿73;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74,精神如虎, 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75,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76,奈何?”戟手遥应曰77:“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78,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79,病痁80;七月末,书极卧病。余惊怛81,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82,果大服柴胡、黄芩药83,疟且痢,病危在膏肓84。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屦之意85

葬毕,余无所之。朝庭已分遣六宫86,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盯7,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88。余又大病,仅存喘息。时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89,从卫在洪州90。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91。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92,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93,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94,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95,遂往依之。到台96,守已遁之剡97,出陆98,又弃衣被,走黄岩99,雇舟入海,奔行朝100。时驻跸章安101,从御舟海道之温102,又之越103。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104,遂之衢105。绍兴辛亥春三月106,复赴越,壬子107,又赴杭。

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108。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109,或传亦有密论列者110。余大惶怖,不敢言,遂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111。到越,已移幸四明112。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113,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 卜居土民钟氏舍114。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115。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116。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117。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118,芸签缥带119,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120,而墓木已拱121,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122;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123,岂人性之所著124,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125,不足以享此尤物耶126?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127,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128,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129,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130,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131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132



【注释】 1右:右边,以上。以前汉文都是自右而左直行书写的,《金石录》的正文在《后序》之前,所以说“右”。《金石录》:金石学名著,赵明诚编著。金指古代青铜器,石指石刻碑铭之类,此类器物上镌刻的文字,是研究古文字及古史的重要材料。 2赵侯德父:侯,古代五等封爵中的第二等,唐宋时对州郡地方长官的泛称。德父,赵明诚的字,亦作德甫。3三代:指夏、商、周。 4五季: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5钟:古乐器。鼎:古炊器。甗(yan演):古炊器,有上下两层,上层供蒸物用,下层供煮物用。鬲(li力):鼎一类器物,足中空。盘、匜(yi移):盥洗的器具。舀水用匜,承水用盘。尊:酒器。敦(dui对):盛食物的器具。以上都是商、周青铜器的名称。款识:铭刻的文字。 6碣(jie杰):圆形的碑。显人: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晦士:不为人所知的人。7二千卷:指拓本的件数。 8是正:订正。 9史氏:编修史书的官。 10王播:字明敭(yang扬),唐文宗时任尚书左仆射,生平不闻爱好书画,亦未有祸。清朝何焯(义门)校改“王播”为“王涯”。王涯,字广津,唐文宗时宰相。酷爱书画,收藏甚富,后因谋诛宦官事泄被杀。死后,人们抢走许多饰有金玉的匣子和画轴,而将书画委弃于道。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宰相,因贪赃专横而被诛,抄没他家产时,仅胡椒就多至八百多石。11长舆:晋人和峤的字,其家户丰如王者,而性极吝啬,人讥之为有钱癖。元凯:晋人杜预的字。他酷好《左传》,有《春秋经传集解》。有一次晋武帝问他有什么癖好,他答道:“臣有《左传》癖!” 12建中辛巳: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归:女子出嫁曰归。 13先君: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此指李格非。礼部员外郎:礼部是中央掌管礼仪、祭享、贡举的官署,下统四司,员外郎是各司的次官。 14丞相: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他曾任尚书右仆射,宋时属宰相之任,故称之为丞相。吏部侍郎: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调派、升降等,长官是尚书,侍郎是副长官。 15太学: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宋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学与太学,高级官员子弟入国子学,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入太学,实际界限并不严格。 16朔望: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谒告:告,请。谒告,即请假。 17质:典当。 18相国寺:北宋国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一个庙宇,每逢庙会,许多人到那里作生意。 19市:购买。 20葛天氏:我国古代传说中大同时代的帝王。 21饭蔬衣綀(shu疏):吃青菜穿布衣,也就是节衣缩食。綀,一种粗布(类似葛布)。饭、衣,均用作动词。 22穷:穷尽。遐方绝域:边远而人迹罕至之处。 23古文:指秦朝以前的文字。奇字:古文的异体字。 24日就月将:日积月累的意思。就,成就。将,进。 25政府:指中书省,是当时最高行政机构。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赵挺之为中书侍郎。 26馆阁:宋代修史藏书、校雠的处所,总名叫馆阁。宋初有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太宗时建崇文院,把三馆藏书迁入,又设书库,叫秘阁。赵挺之任相,在宋神宗元丰改官制之后,三馆秘书阁已改为秘书省。清照是沿用旧称,实即指秘书省。 27亡诗:指在《诗经》三百零五首以外的诗。逸史:失传的史籍。鲁壁:汉武帝时,鲁恭王拆孔子旧宅,在墙壁中发现古文《尚书》等。后世便以鲁壁借指罕为人知的秘本。汲冢:意同“鲁壁”。《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人名。不biao,姓)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28浸:渐渐地。 29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1102——1106)。30徐熙:南唐名画家,善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 31信宿:两夜。再宿为信。 32惋怅:惋惜懊丧。 33屏居:即不做官而退居乡里。34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这里指向各方谋求生活所需。《史记·货殖列传》:“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 35连守两郡:从宣和初到靖康元年,赵明诚连任莱州(今山东省掖县)、淄州(今山东省淄博市)两州知州。 36铅椠(qian欠):古代用以书写的文具。铅,铅粉,古人书写有误,便用笔涂上铅粉,改正误字。椠,还未写上字的木版。此泛指校勘、著述。 37签题:题写书名。 38率:一定的标准。 39纸札:纸张。 40冠:超过。 41偶:谦词:把自己很强的记忆力说是偶然的事情。 42归来堂:赵明诚故乡青州宅第的名称。赵明诚服丧去官退居青州与陶渊明辞官隐居写《归去来辞》有相似处,故命名为“归来堂”。43老是乡:终老于这书史之乡。 44簿甲乙:分类编目,登记造册。45请钥:索取钥匙。上簿:登记于簿。关出:领出。 46揩完涂改:揩拭污迹,或涂上铅粉、雌黄(一种矿物,古人书写用黄纸,涂之可以蔽污)。使其完好。 47坦夷:随随便便的意思。 48谬(liao辽)栗:形容心绪不宁。 49重肉:多于一盘的荤菜。 50重采:花色复杂的衣服。51刓(wan完)缺:因磨损而残缺。 52枕藉:指书纵横相迭。53意会心谋,目往神授:形容对书籍极度爱好,意所领悟,心所营谋,目所注视,神所贯注都在书上。 54声色:音乐、女色。狗马:狗和马,指玩好之物。 55靖康丙午岁: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 56箧(qie怯):小箱子。 57建炎丁未: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 58长物:多余的东西。 59监本:宋代国子监刻印的书,称为监本,分开出售。60东海:东海郡(今江苏省东北部与山东连接的一带)。 61连舻:大船前后衔接,指船多。 62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63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县。故第:旧宅。 64期:预定、打算。具舟:备船。 65煨烬:灰烬。 66建炎戊申:建炎二年(1128)。 67起复:旧时官员守丧期满复职,叫起复。 68己酉:建炎三年(1129)。 69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因有姑孰溪,故名。 70卜居:择地而居。 71池阳:今安徽省贵池县。 72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73过阙上殿:意为入朝见皇帝。过,经过。阙,宫门两旁的望楼,中间为行道。 74葛衣:葛布衣服。岸巾:古人巾帻都覆额,戴着头巾而露额,叫岸巾,表示无拘无束的样子。 75意甚恶:心绪很坏(有觉得不祥的意味)。 76缓急:偏义复词,紧急的情况。 77戟手:以手撑于腰间,如戟形。一般多用于描写骂人时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其激愤的情状。 78宗器:祠堂里祭礼和陈设的器物。 79行在:皇帝外出时临时的住所,此指建康。80病痁(dian店):患疟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痁,有热无寒之疟也。”81惊怛(da达):惊恐忧伤。 82比:及。 83柴胡、黄岑:中医用为辛凉解表、清热燥湿的两种寒药。 84膏肓(huang荒):古代医学家称心尖脂肪或心下边的部位为“膏”,心脏和隔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85分香卖屦:指安排后事的遗嘱。这是用曹操的典故。曹操临死前说:“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姬妾)无所为,学作屦组(鞋带)卖也。” 86分遣六宫: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七月,隆佑皇太后率六宫逃往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六宫:皇后妃嫔居住处,借指后妃夫人等。 87茵褥:垫席和被褥。 88称是:指数量与此相当。 89兵部侍郎:兵部的副长官,管理全国军务。 90从卫:随从护卫。 91部送:护送。 92《世说》,指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盐铁论》:汉代桓宽著。 93鼐(nai耐):大鼎。事:件。94上江:长江上游,指今安徽省一带。 95敕局:主管把皇帝诏旨编辑成书的机构,属枢密院。初称“敕命所”,后改局。册定官:主管编辑诏旨的官。 96台: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 97守:指台州太守晁公为。《宋史·高宗纪》:“建炎四年正月丁卯,台州守臣晁公为遁。”剡(shan善):今浙江省嵊县。文中用的是旧名,宋徽宗时已改剡县为嵊县。 98出陆:意指从陆路出海,由台州出海有水陆两路,“走黄岩”为陆路。99黄岩:今浙江省黄岩县。 100行朝:即“行在”,皇帝行宫所在地。101驻跸(bi必):指皇帝出行暂住某处。章安:镇名,在今浙江省临海县东南。 102温:温州,今浙江省温州市。 103越: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 104庚戌:建炎四年(1130)。放散百官:建炎四年十一月,宋高宗下诏让临时政府的各级官员(侍从和谏官除处),可以自由找地方居住,不必随皇帝一起行动。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05衢:衢州,今浙江省衢县。 106绍兴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 107壬子:绍兴二年(1132)。 108珉:象玉的石头。 109颁金:赠送金人。上赠下叫颁。 110论列:指上书检举弹劾。 111外廷:皇帝在国都之外的听政处,有别于内廷、宫廷而言。 112移幸:御驾转移。皇帝到某地叫“幸”。四明: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 113可:大约。簏(lu鹿):用竹子、柳条等编成的圆形盛物器具。 114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土民:世代居住本地的人。 115穴壁:在墙壁上挖洞。 116吴说:字傅朋,浙江钱塘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所书自成一体,叫“游丝书”。曾任福建路转运判官,主管转运军需粮秣等。 117不成部帙:不成部,不成套。帙,包书的套子。 118东莱:郡名,莱州的州治,在今山东省掖县。静治堂:赵明诚在莱州作郡守时的书斋名。119芸签:书签。古人藏书多用芸草驱蠹虫,所以与书有关的物品往往带“芸”字。缥带:浅青色的束书带子。这里指缚在书卷上的带子。 120手泽:原指手汗所润泽,这里指赵明诚手写的墨迹。 121墓木已拱:墓前的树木已经长得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为人死已久。 122萧绎:南北朝梁元帝。承圣三年(554),西魏军破梁朝国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时,他聚古今图书十余万卷一起烧掉。 123杨广: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在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为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所杀。复取图书:指杨广死后托梦索书之事。《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梦五引《大业拾遗》说,杨广生前爱图书,书籍虽积如山丘,然一字不许外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观文殿将大业秘府所藏图书运送京师长安时,上官魏梦见杨广大叱云:“何因辄将我书向京师!”不久,载书之船渡黄河时,值风覆没,所载之书一卷无遗。上官魏又梦见杨广喜告他说:“我已得书。” 124著:附着,系念。 125菲薄:命薄的意思。 126尤物:优异特出之物。 127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128蘧瑗(quyuan渠院):字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129人亡弓,人得之:有人失掉弓,也就有人拾得弓,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作者失掉图书后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话。语出《吕氏春秋·贵公》。 130区区:爱而不舍的样子。 131博雅:有学问而不同于流俗。 132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玄黓(yi义)岁:壬年。《尔雅·释天·岁阳》:“太岁在壬日‘玄默’。”绍兴二年是壬子年。壮月:八月。《尔雅·释天·月阳》:“八月为壮”。甲寅:即八月初一的干支名。但据后人考证八月朔日应为戊子。易安室:李清照的居室,此为:“易安室主人”之意。



【今译】 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何书?是赵明诚所著之书。所收取的内容,上始于夏、商、周三代,下止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上所铭刻的文字,以及各种碑碣上镌刻的那些名声赫赫者或默默无闻者的生平事迹,这些见之于金石的拓本共二千幅,都一一加以订正讹谬,去伪存真,品评优劣。上能够符合圣人所讲的道理,下能够订正史官记事之误的内容,都一一收载,可以说是很多的了。唉!从王涯被诛、元载遭杀之事,可见收藏书画和收藏胡椒没有什么不同;和峤嗜钱成癖,杜预嗜《左传》成癖,钱癖与《左传》癖有什么区别?所嗜好之物,名称虽异,而嗜爱迷恋之情却是一样的。

我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嫁与赵明诚,当时先父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公公赵挺之任吏部侍郎,明诚当时二十一岁,在太学当学生。赵李两家家境清贫,平素生活非常节俭。每逢初一、十五,明诚则请假和我一同外出,典当衣物,换取半千钱,步行来到相国寺,购买一些碑文瓜果,回来后一同玩赏品尝,常自称是葛天氏的子民。二年后,明诚做了官,便萌生了节衣缩食,走遍穷乡僻壤,也要搜尽天下的古文奇字的志向。日积月累,所搜集的金石碑帖越来越多。当时公公赵挺之在中书省任职,亲朋旧友中也有在秘书省任职的,那里藏有许多比世人所知的秘籍更为珍秘的文物,我们便通过他们借出来,全力抄写,渐渐地颇觉有趣,不能自已。有时遇到古今名人的字画,稀世珍奇的文物,也再次典衣相购。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人拿来徐熙的《牡丹图》,索价二十万。当时即便是富家子弟,二十万钱岂能轻易求得?我们把这幅画留了两天两夜,还是想不出筹集钱款的办法,只得退还原主。为此,夫妇二人相对惋惜了好几天。

后来明诚去官,我们在乡里居住了十年,从各方谋求生活所需,衣食尚有节余。随后,明诚连任莱州、淄州的知州,我们竭尽俸禄来从事文物古籍的校勘著录。每次获得一本新书,就一同校勘整理,题写书名。得到书、画、彝、鼎等文物,也一同展卷玩赏,指点疵病,每夜工作的时间,都以点完一支蜡烛为标准。所以收藏的书册,能以纸张之精致,笔画之完整,超过各位收藏家。我的记忆力偶尔很强,每次吃完饭,我们坐在归来堂上煮茶时,我总是指着堆积的图书,说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言中与否赛出胜负,来决定饮茶的先后次序。言中时,我往往举杯大笑,直到茶水全倒在怀中,反倒不能饮而起身。我真想在这个书史之乡一直生活到老!因此我们虽然处于忧患贫困,但志向不变。

收集图书的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便在归来堂建起了书库和大柜,分门别类地登记造册,放置图书。如要阅读,须先领取钥匙,在簿子登记书名,方能取出所需之书。谁稍有污损,另一人定责成他除去污迹,使其完好,不再象以前那样随随便便。这真是本想求得轻松适意,却反而弄得心情紧张。我心中不忍,开始谋虑如何节衣缩食,即使不戴明珠翡翠之类的首饰,不摆置涂金刺绣的器具,遇到字迹不残缺、版本无讹误的百家书籍,也购来收藏,作为副本。原来家中传有《周易》、《左传》,所以这两类书的各种注疏本最为完备。于是几案上摆满了书,枕席上堆满了书,心中所想,目中所视都在书上,这种乐趣远远超出了别人在歌舞女色、珍宝玩物之上的乐趣。

到靖康元年,明诚任淄州知州。听到金人侵犯汴京的消息,我茫然而无所措,看着这整箱整箱的图书,既恋恋不舍,又郁郁愁闷,知道它们必定不再是自己的东西了。建炎元年春三月,奔明诚母亲的丧事而南下,多余的东西不能全部运走,只得先去掉那些印本既大且重的书,又去掉多幅的画,再去掉没有铭文的古器,最后去掉国子监刻印的书、平常的画、笨大的古器,几经精简,还是装了十五车图书。到东海郡,用好几只大船运载书册等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建康。青州旧宅还有一些书册杂物,装了十余间屋,准备第二年春天再备船将它们运来。十二月,金兵攻破青州。所谓十余间屋的书册,已全部烧为灰烬了。

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又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建炎三年春三月被罢免。我们筹备了船只,上芜湖,到姑孰,准备在赣水边选个地方居住下来。夏五月到达池阳时,接到圣旨,要明诚出任湖州知州。上任前,他要先入朝进见皇上,便把家临时安顿在池阳,独自前往应召。六月十三日,才带上行李下了船。当时明诚坐在岸上,穿着葛布衣服,随随便便地戴着头巾,精神抖擞,目光炯炯逼人,向我告别。我心情非常不好,高声问道:“如果听到城中形势紧急的消息,怎么办?”他叉腰遥应道:“同众人一样。假如形势急迫,万不得已,则先弃行李,次弃衣被,再弃书册卷轴,最后弃鼎彝古器,唯独祠堂中的祭器,必须亲自保管,与人共存亡,切切莫忘!”说完便驰马离去。他因途中奔波困顿,冒酷暑而身染疾病,到皇帝所在地时,已患上疟疾。七月末,来信说已卧病在床。我非常惊恐,担心明诚生性急躁,对疟疾没有什么办法,发烧时一定会服用寒药,这样病情就会更加令人担忧。于是乘船南下,一昼夜航行了三百里。等我赶到时,他果然已服用了大量的柴胡、黄岑之类的寒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我悲伤痛哭,不忍询问后事。八月十八日,他大病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丝毫没有谈到家人将来如何生活的意思。

安葬明诚之后,我无地可去。当时朝廷已把皇后妃嫔疏散到洪州,又传来长江禁止渡行的消息。这时我尚有二万卷图书,二千幅金石拓本,器皿与垫子被褥,可供招待一百个客人所用,其他不用的东西也与此相当。我又患了重病,仅剩下喘息之气,形势一天天地更为紧迫。我想起明诚的妹夫任兵部侍郎,在洪州作皇后妃嫔的随从护卫,便派了二名跟随多年的家仆先护送行李前往洪州,准备投奔他。冬十二月,金兵攻破洪州,已运去的行李全部丢弃。前面所说的用好几只大船运送的图书,又散为云烟了!唯独剩下一些轻便小幅的卷轴、书帖,手抄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文集,《世说新语》、《盐铁论》,以及几十幅汉代、唐代的石刻副本,十几件夏、商、周三代的鼎鼐,几箱南唐的手抄本,只有这些偶尔在病中玩赏,搬在卧室之内的文物,还岿然独存。

长江上游已不能去了,敌人兵势猖獗,情况危急,难以预料将发展到什么地步。我有个弟弟李迒,任敕局删定官,我便前去投靠他。到达台州时,台州太守已逃到嵊县。我又打算从陆路出海,弃掉一些衣被,取道黄岩,最后才雇船入海,投奔朝廷所在地。当时皇帝暂住在章安镇,我到那儿之后,不久又尾随皇帝的船,航行到温州,又到越州。建炎四年十二月,朝廷下诏,让郎以下的官吏分散居住,我便到了衢州。绍兴元年春三月,又前往越州,绍兴二年,又到达杭州。

当初,明诚病危时,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带了一把玉壶去探望他,事后便把玉壶带回去了,其实那只是把珉壶。不知何人制造谣言,于是有人妄言赵明诚把玉壶赠给了金人,还有些传言说有人秘密检举弹劾此事,我非常害怕,又不敢表白,于是想赶赴皇帝所在地,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上交朝廷。到达越州时,皇上已转移到四明。又不敢将这些器物留放家中,就连同手抄本一并托人暂送到嵊县。后来官军收捕叛兵时,把这些器物抢走了,听说全部进了李将军家中。前面所说“岿然独存”的文物,此时大概又失掉了十分之五、六。只剩下大约五七簏的书画砚墨,更加不忍心置于其他地方,时常在卧榻下,反复玩赏。在会稽时,住在当地百姓钟氏家里。忽然一天夜晚,盗贼凿洞穿墙,偷走五簏文物。我悲恸不已,悬重赏收赎被盗的文物。过了两天,邻居钟皓复拿出十八幅字画来求赏,所以我知道盗贼不在远处。后来千方百计地寻求,其余的竟然没能找到。现在才知道全部被转运判官吴说低价收去。上面所说的“岿然独存”的文物,此时已失去了十分之七、八。剩下的一些不成套和零散书册和几种普通书帖,我还象头颅和眼睛一样地珍爱它,真是多么愚蠢啊!

今天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此回忆起赵明诚在莱州静治堂整理文物的情景。他将金石拓片装成卷轴,贴上名签,缚上丝带,每十件束作一套。每天晚上办完公事后,他就要校勘两幅拓本,题跋一幅。这二千幅拓本中,有题跋的共五百零二幅。现在他留下的墨迹还像新的一样,可他墓上的树木已经长得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真令人悲恸。

从前梁元帝萧绎丧国于江陵,临死之前他不惜国亡,却去焚毁书画;隋炀帝杨广葬命于江都,死后托梦不悲身死,却去索取图书,难道人心中念念不忘的东西,到生死之时也不能忘却吗?是天意认为我福份浅薄,不足以享受这些文物,还是亡故之人有知,一点一滴都舍不得放弃,不肯让它们留在人间呢?为何得到它们如此艰难,而失去它们又如此容易呢?唉!我十八岁嫁与明诚,现在已五十二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为何这样多啊!然而有拥有的时侯就必然有失去的时侯,有积聚的时侯就必然有失散的时侯,这本来就是永恒的道理。人丢失了弓,还是被人所拾得,又还有什么值得说的呢!之所以爱而不舍地记下文物聚散的始终,也只是想作为后世爱好古物而博学典雅之人的警戒罢了。

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易安室主人题。



【集评】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申集引《才妇录》:“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而尤长于文藻。迄今学士每读《金石录序》,顿令精神开爽。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大奇,大奇。”

明·赵世杰《古今女史》卷三:“萧汉冲曰:‘叙次详曲,光景可睹。存亡之感,更凄然言外。’”

明·朱大韶《宋本金石录题跋》:“易安此序,委曲有情致,殊不似妇女口中语。文固可爱。予夙有好古之癖,且因以识戒云。”

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陈景云注:“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李易安《后序》,明诚之妻,文叔之女也。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卷九:“阅赵明诚《金石录》,其首有李易安《后序》一篇,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畦町之外。予向爱诵之,谓宋以后闺阁之文,以为观止。”



【总案】 为书作序,多就书论书,写著作本身的情况,但此序却一反常规。它围绕金石书画“得难失易”的线索,叙述家庭生活的悲欢离合,既与书序切题,又不为书著本身所束缚,使其内容博而不紊。特别是把金石书画得失聚散的遭遇置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抗敌的时代背景之下,夫死书亡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便得到充分的展示,文章因此也具有了思想深度和史料价值。

熔情笔端,是李清照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以“惑”开头,以“愚”承转,以“戒”作结,三者一脉贯通,其间又婉曲回环,波澜迭起,却始终萦绕一个“情”字。李清照把对丈夫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的叙述之中,文生于情,情见于文,无论是写饮茶猜书之雅趣,还是写池阳道别之悲壮;是写典衣购书之苦乐,还是写睹物怀人之哀惋,都是那么淋漓尽致、真切感人。家常琐事,稍事勾勒,便使人如睹其事,如闻其声,随其欢乐而欢乐,随其悲痛而悲痛。其情感之深沉,文笔之质朴,辞采之俊逸,构思之精巧,足以与唐宋八大家媲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