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1,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2,故其垂拱岩廊3,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4 ,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5,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6。
伏惟陛下7 ,年甫弱冠8,大拯横流9,削平区宇10,肇开帝业11。贞观之初,时方克壮,抑损嗜欲,躬行节俭12,内外康宁,遂臻至治13。论功则汤、武不足方14;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臣自抉居左右15,十有余年,每侍帷幄16,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一言兴邦17,斯之谓也18。德音在耳19,敢忘之乎?而顷年已来20,稍乖曩志21,敦朴之理,渐不克终22。谨以所闻,列之如左: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23。考之于今,其风渐堕,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24。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25,晋武焚雉头之裘26。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27,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28,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29,孔子曰:“懔乎若配索之驭六马30。”子贡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其无畏纂31?”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32?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的33,恤其勤劳34,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35,而故欲劳役者哉?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36?此其渐不克终,二也。
陛下贞观之初,损己以利物,至于今日,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37,,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38。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39,岂日择善而行者乎?此其渐不克终,三也。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们40,兰芷鲍鱼41,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42,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43,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45,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巧46。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则不问而自疏47,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48。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远君子, 岂兴邦之义?此其渐不克终,四也。
《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人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弗育于国49。 ”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50,反朴还淳51。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运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末作滋兴52,而求丰实,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渐不克终,五也。
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53,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已来,由心好恶弘54,或从善举而用之,要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55,事有成迹,所毁之人,未必可信于所举;积年之行,不应顿失于一朝。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56,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57,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减否58,是使守道者日疏59,干求者日进60,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此其渐不克终,六也。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视61,事惟清静,心无嗜欲,内除毕弋之物62,外绝畋猎之源。数载之后,不能固志63,虽无十旬之逸64,或过三驱之礼65,遂使盘游之娱,见讥于百姓,鹰犬之贡,远及于四夷66。或时教习之处67,道路遥远,侵晨而出68,入夜方还,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69,事之不测,其可救乎?此其渐不克终,七也。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然则君之待臣,义不可薄。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70,臣情上达,咸思竭力71,心无所隐。顷年已来,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阙庭72,将陈所见,欲言则颜色不接,欲请又恩礼不加,间因所短73,诘其细过74,虽有聪辩之略,莫能申其忠款75,而望上下同心,君臣交泰76,不亦难乎?此其渐不克终,八也。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77。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矜放78,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 负圣智之明79,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所为,皆取遂意,纵或抑情从谏80,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81,四夷款服82,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83,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84,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昔陶唐、成汤之时非无灾患85,而称其圣德者,以其有始有终,无为无欲,遇灾则极其忧勤,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贞观之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86,携负老幼87,来往数千,曾无一户逃亡,一人怨苦,此诚由识陛下矜育之怀88,所以至死无携贰89。顷年已来,疾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90。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91,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92,和市之物绝于乡闾93,递送之夫相继于道路94。既有所弊,易为惊扰95,脱因水旱96,谷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帖97。此其渐不克终,十也。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98。人无衅焉99,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道洽寰中100,威加海外,年谷丰稔101,礼教聿兴102,比屋喻于可封如103,菽粟同于水火104。暨乎今岁105,天灾流行,炎气致旱,乃远被于郡国106;凶丑作孽107,忽近起于毂下108。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如109,斯诚陛下惊惧之辰,忧勤之日也。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同周文之小心110,追殷汤之罪己111。前王所以致理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与物更新,易人视听112,则宝祚无疆113,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114。千载休期115,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微臣所以郁结而长叹者也1160。
臣诚愚鄙,不达事机,略举所见十条,辄以上闻圣听。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117,参以刍荛之议118,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119,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120。
【注释】 1受图:接受图书符命。古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登位时假造天神图书符命,叫受图。定鼎:夏禹铸九鼎,置于首都,成为权力的象征。后人就把开国定都称为定鼎。 2贻:遗留。厥孙:他们的子孙。3岩廊:高峻的走廊,喻朝廷。 4万乘:万辆兵车。古代天子有兵车万辆,故以万乘喻天子。 5莫已逆:没有人违背自己。 6信:确实。7伏惟:臣下向君主发表意见时所用的敬词。 8甫:才。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因其时人犹未壮,故称弱冠。 9横流:比喻乱世。 10区宇:天下。 11肇:始。 12躬:亲自。 13臻:达到。至治:大治。 14汤:商汤,商朝开国君主。武: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方:并列。 15擢:提拔。 16帷幄:本指军帐,此泛指决策机构。 17邦:国。 18斯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 19德音:帝王的言论。 20顷年:近年。 21乖:违背。曩:以前。 22克:能。 23被:覆盖。遐荒:边远之地。 24中主:平庸的君主。25 汉文辞千里之马:汉文帝时,有献千里马的人,文帝还给那人千里马,并送他一笔路费。 26 晋武焚雉头之裘:有人献给晋武帝一件雉头毛大衣。武帝认为是奇装异服,当众焚毁。 27 市:买。域外:国外。 28 戎狄:泛指异族。 29 子贡:孔子的学生,既端木赐。理人:治民。30 懔:惧怕。朽索:腐朽的绳索。 31 雠:仇敌。 32 为人上者:指君主。 33 视人如伤:待人如对待伤口那样小心翼翼。 34 恤:体恤,怜悯。 35 逆:事先。 36 长算:长远的打算。 37 岁改:一年比一年改变。 38 切:关切。 39 直:只是。杜:堵塞。 40 染:影响。 41 兰芷:香花香草。鲍鱼:指腐臭的鱼。论语:“渐于兰则芳,渐于鲍则臭。” 42 砥砺:磨刀石。此作磨炼讲。名节:名声气节。 43亲爱:亲近爱戴。 44 疏斥:疏远排斥。 45 轻亵:亲近而不庄重。46 狎:义与“轻亵”同。 47 间:挑拨。 48 有时:有时间。昵:亲近。 49 这段话出于《周书·旅獒》。异物:奇异之物。用物:日用之物。土性:本地生长。畜:饲养。 50 捐金抵璧:抛弃金银宝玉。51 淳:朴实。 52 末作:古以农业为本,故工商等皆被视为末作。53 善人所举:善待别人所推举的人。 54 由心好恶:喜欢和嫌恶全凭自己。 55 素履:喻平凡自安,语出《易经》。 56 蹈:实践。弘:发扬。57 谗佞:奸邪。为身谋:为自己打算。 58 臧否:评论人的好坏。59 守道者:此指君子。日疏:一天比一天疏远。 60 干求者:有所希求的人,指小人。 61 深视:视察。 62 毕弋:打猎用具。毕:捕捉水边兽的长柄网。弋:以绳系箭而射。 63 固志:坚守志向。 64 十旬之逸:夏代太康曾在洛水附近打猎,十旬不返。见《尚书·夏书》。65 三驱之礼:按《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田:打猎。三驱即三田。亦有别解,见《谏太宗十思疏》注释16。 66 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67 教习之处:教练场所。 68 侵晨:天蒙蒙亮。69 不虞:不及预料。 70 下流:居下位的人。 71 咸:都。 72 阙庭:宫庭。 73 间:有时。所短:短处。 74 诘:责。细过:小错。75 申:陈述。忠款:忠诚。 76 交泰:即指上下融合和平。语出《易经》:“天地交,泰。” 77 通贤:深明事理的贤人。 78 矜放:骄傲放纵。 79 负:自负。 80 纵:纵使。抑情从谏:抑制情绪而听从劝告。81 率土:天下。乂安:平安无事。 82 款服:心悦诚服。 83 遐裔:远地。 84 阿:曲意奉承。旨:旨意。 85 陶唐:尧为陶唐氏。86畿内: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87负:背负。 88矜育:怜悯抚育。89携贰:怀着二心。 90关中:今陕西,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故称。 91和雇:官府出钱雇用劳力。 92上番:轮流值勤。 93和市:官府向百姓议价购物。闾:里巷。 94递送之夫:长途转送货物的丁壮。 95为:被。 96脱:如果。 97宁帖:安宁服贴。 98唯人所召:是人们自己招来的。 99衅:罪过。100洽:普遍。寰中:大地。 101稔(ren 忍):谷物熟。 102聿:语气助词。 103比屋可封:家家都有德行,人人可受表彰。语出汉陆贾《新语》。 104菽:豆类的总称。 105暨:及,到。 106郡国:指地方上。郡:古代行政区划。国:诸侯封国。 107凶丑作孽:指突厥突利可汗之弟阿史那结社率谋反事。结社率为唐中郎将,贞观十三年,曾夜袭皇宫,兵败被杀。 108毂下:辇毂之下,谓帝都。 109垂象:垂下天象。 110周文:即周文王。小心:谨慎。《诗经》:“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111殷汤之罪己:《尚书·汤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112易:改变。 113宝祚:帝位。 114一篑之功:即功亏一篑。语出《尚书》。意思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115休期:美好时期。116微臣:谦词,低贱之臣。 117瞢:盲人,狂瞽,比喻不见事实而胡言乱语。 118刍荛:砍柴者。刍荛之议:谓草野之人的议论。 119衮职有补:语出诗经:“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衮职:帝王之职。120斧钺:杀戮的兵器,后泛指刑戮。
【今译】 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
陛下,您刚入“弱冠”之年,便拯救乱世,平复天下,开创帝业。贞观初年,您刚入壮年,抑制着自已的爱好,诸事节俭身体力行,邦域内外康泰安宁,于是国家进入了繁盛平和的大治时代。论功则商汤、周武也不能与您并列,论德则距尧、舜并不算远。我自从被提拔到您身边,已经十余年,每在殿下侍奉,多次见到圣明的旨意。您常常许诺道,仁义之道,信守而不放弃;俭约之志,将始终不渝地保持。一句话可以兴邦治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昔日圣言在耳,我怎会忘掉?而近年以来,昔日志向稍见乖违,敦朴、俭约之风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现谨以见闻所及,列之如下:
陛下贞观初年,无谬举私欲,清净之化远播边疆。考察今日,其风逐渐衰落,听您的言论是远远超过前代圣明君王的,论事实就还赶不上一般君玉。为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上等明君,但汉文帝能辞谢千里马,晋武帝能焚毁雉头裘。今天您却从万里之外寻求骏马,从国外搜购珍奇之物,被道路上的人嗔怪,被异族轻视,这是逐渐陷于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一。
昔日子贡向孔子请教治民的道理和方法,孔子说:“可怕啊,就象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马。”子贡说:“怕什么呢?”孔子说:“不用道义去引导他们,那就是我的仇敌,怎么不可怕?”所以《书》上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会安宁。”身为君王怎么能不谨慎?陛下在贞观初年,待人如同对待伤口一样小心翼翼,体恤他们的勤劳,爱民就象爱自己的孩子,心中怀着凡事简约的思想,不曾大兴土木滥加建造。近年以来,滋生了奢侈、放纵的思想,忘掉了约简从事的初衷,轻易地动用人力,竟说:“百姓如果没有事情让他们干,他们就会变得骄纵逸乐,而加之以劳役就易于驱使。”自古以来,没有百姓逸乐安然而能使国家走向衰败的,哪有反怕其骄逸而故意奴役驱使他们的呢?这恐怕不是兴邦的至理名言,岂是安定民众的长远打算?这是逐渐陷入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二。
陛下在贞观初年,损己以利人,到今天却放纵私欲而劳顿百姓,简约从事的作法逐年改变,骄矜奢侈之情日益突出。虽然忧怜百姓之言不绝于口,而享乐自身之事却耿耿在心。有时想有所营造,担心臣下进谏阻止,就说:“若不建此,对我(履行君王职责)不方便。”作为臣下,怎么能够再诤言固谏呢?这不过是想杜塞谏者之口,怎么能说是择善而行呢?这是逐渐不能善始终的表现之三。
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兰芷与鲍鱼在一起,就与鲍鱼一起腐化,对自己的习尚、爱好要慎重,不能不好好考虑。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不知他的对处,则不用外人挑拨而自会疏远起来;不知他的错处,则自会有时间与之亲昵。亲近小人,不是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是兴邦之义?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四。
《书》上说:“不作无益之举以害有益之事,功即告成;不尊崇奇异之物而鄙贱日常用物,人就会知足。犬、马之类不是本土生长的不饲养,珍禽奇兽国内概不养育。”陛下贞观初年,行动每每遵循尧、舜之举,抛弃金银宝玉,返朴还淳。近年以来,您却爱好奇异之物、难得之货,远处的也莫不搜集到手;珍贵玩物的制作,没有停止的时候。上面喜好奢靡却希望下面有淳朴之风,这不可能。工商等昌盛却希望农业丰收、国家殷实,这做不到也是很明显的。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五。
贞观初年,您求贤如渴,能够很好对待别人所举荐的人,信任他、使用他,尽量采用并发挥他的特长,还恐怕没有完全做到这样。近年以来,全凭自己的好恶,或者大家推举便任用他,或者一人指摘便弃掉他,或者长年任用他,或者偶有怀疑便疏远他。说来(被任用者)默然自安地尽做事,自有他的成绩和贡献,被弃掉者,有人对他的指摘未必可信;多年尽职从事,不应一朝怀疑就被弃掉。君子的胸怀,在于实践仁义而弘扬崇高的美德;小人的品性,则是进谗言、耍奸巧以谋取个人私利。陛下不审察此中原委,轻率地褒贬人物,这就使卫护仁义之道的君子逐日减少,耍弄手段而追求私利的小人一天天升官、被重用,所以人们只想幸免于获罪受惩,不能尽力于工作和贡献。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六。
陛下初登皇位,高瞻远瞩,诸事简约惟求清净,心中并无嗜好和私欲,内除打猎用具,外废打猎之地。数年之后,却不能固守此志,虽然尚未出现太康耽于游猎十旬不返这类事,但有时却超过一年三猎的旧礼,于是使这盘桓游猎的逸乐被百姓讥讽,献鹰献犬之类的事竟至扩及到边远的异族。有时打猎的教练场所遥远,清展出去入夜才返,以驰骋郊野为欢乐,不考虑不虞之变,事有不测之险,还有不办法挽救吗?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七。
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下,臣下便以忠心事奉君王。”既然如此,那么君王对待臣下,就不能不重仁义。陛下初登皇位,恭敬地对待臣下,皇恩泽及诸多身居下位者,因此臣情能够上达,都想尽心竭力地为您干事,心中无所隐瞒。近年以来,您对此多有忽略。有时朝外地方官员或其使者有事入朝求见,想要看看宫廷、陈述意见,刚要张口您却摆出不想听的脸色,想要请示您又不以恩礼相待。有时又因为对方有短处而责难他的细小过错,因此他虽然有聪明善辩的才略,也不能从容陈述他的忠诚。这样,还希望上下同心、君臣融洽,不是很难吗?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八。
骄傲情绪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享乐不可极端化,志向不可过偏、过高。这四个方面,前代君王由于处理得好而得福,深明事情的贤人也认为应该深加警戒。陛下在贞观初年,孜孜追求,毫不懈怠,委屈自己而顾念别人,总像是还怕自己做得不够。近年以来,已经出现骄傲放纵的苗头,仗恃功业之大,蔑视前代君王,认为比前代圣人智者还要贤明,心里轻视当代人才,这是骄傲情绪在滋长。想于什么,都任情由意,即使抑制着自己的感情而听从劝告,终觉违心背性、耿耿于怀,这是欲望在走向放纵。志在嬉戏游乐,感情总不厌倦,虽然还没有全然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治道治国,这就是享乐将要走向极端了。天下安定,四夷敬服,仍然驱使兵马远征致讨,这就是志向过偏、过高了。亲昵款款的小人曲意奉迎您的旨意而不肯谈歧见,被您疏远的人畏惧您的严威而不敢进谏言,这样延续下去不改变,您的圣德将受到损害。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九。
从前尧、商汤时并非没有灾患,而所以称颂他们的圣德,是因为他们能够善始善终、无为无欲,遇到灾害时极其忧虑、殷勤,局势安定时又不骄傲、不耽于逸乐的缘故啊。贞观初年,频年霜旱,畿内人口有些转向关外,扶老携幼,来来往往数千人,不曾有一户逃亡、一人怨苦,这确是由于理解陛下体恤抚育的情怀,所以至死不生二心。近年以来,百姓被徭役搞得疲惫不堪,关中的人劳苦忧患尤其深重。各种匠人服役后仍被官府雇用,年壮的兵员多被用以应付各种任务,官府不断地从乡间、里巷的百姓手中购买东西,远送物品的搬运工一个接一个地走在道路上。如果有灾情忧患,人们就很容易被惊扰,或因水灾或旱灾而谷麦不收,恐怕百姓之心不象以前那样宁贴。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十。
我听说“祸福不认门,是人们自己招来的”。人们没有罪过,妖邪之物并不随便发作。陛下统御天下十三年,圣道广播九州,威势扩及海外,年年五谷丰登,礼治教化振兴,家家有德性,人人可表彰,菽粟象水火一样到处都是。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大旱,竟至远达诸郡和封国;凶恶之人作孽,近来又忽然发生在都下。上天哪里会说话呢?便垂下天象以示警戒,这的确是陛下应当惊惧、忧勤的时候了。如果看见这警戒的徵象而感到可怕,便择善而从,象周文王那样小心翼翼,效法商汤归罪自己;前王治理国家的有效措施勤于学习、效法,今天败坏德行的种种作为想法改掉,使万物更新,改变人们的所见所闻,那么,统治天下的宝福将绵延不已,普天之下也将深得其益,还有什么祸患呢?可见国家的安危治乱,在于陛下一人而已。当今太平基业已经高积入天,只是功亏一篑。千载难得的良机,圣明的君主本可大有作为却不去做,所以我郁结在心而要喟然长叹啊。
我确实愚笨无知,看不清事理机缘,大略举出所见十条,把它奏明圣上。仅愿陛下采纳我这狂瞽之言,想想我这草野之见,希望“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或可略补“衮职”,(也就大感心安了)。那么,死日就是生年,即使斧钺加身也心甘情愿。
【总案】 向帝王进谏,能够举出这么多严重的过失,语言是这么直率、尖锐。可谓千古罕见。魏征敢提,太宗能受,也可谓千古难得的“诤臣”和“明君”。
当然,魏征也并非不知进谏的利害,全然不讲策略的。你看,他在开篇便把“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的心理和始成后败、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和原因,说得非常清楚了。而这也正是作为帝王的唐太宗最为关切的,臣子为自己着想,岂非好事?所以此说是紧扣受者心理而发,可谓开篇即中其下怀。不仅如此,作者在上说之后,还高度颂扬了太宗在贞观之初的卓越表现和功绩,这显然也是太宗喜欢接受的,并且可以勾起他的美好回忆、唤起他的良知和思索。开篇部分的这两点,为下文对比性地提出十点尖锐意见,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使太宗也容易接受了。就“十渐”的表达而言,每“渐”也是昔今情况对比陈述,并且述前多辅以道理说明,这当然也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结尾深表虚心和忠诚,鞠躬尽瘁之态可掬,深为动人,这对于谏文来说也很得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