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两汉辨亡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权德舆《两汉辨亡论》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1。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脂2。静征厥初3,则亡西京者张禹4,亡东京者胡广5。皆以假道儒术6,得伸其邪心7,徼一时大名8,致位公辅9。词气所发,损益系之10;而多方善柔11,保位持禄12。或陷时君以滋厉阶13,或附凶 以结祸胎14。故其荡覆之机15,篡夺之兆,皆指导之、驯致之16。虽年祀相远17,犹手授颐指之然也18。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19?

禹以经术为帝师20,身备汉相21,特见尊信22,当主臣之重23,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24,天地之眚屡见25。言事者皆讥切王氏颛政26,时成帝亦悔惧天变27,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28,辟左右以问之29。须其一言,以为律度30。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诫31,诵《小雅·十月》之刺32,乘其向纳33,痛言得失34。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35,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寝盛之势。上下恬然36,晻忽亡国37。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廷辩38。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39,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40;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41,以身图安,不恤国患42。致使群盗弄权43,迭执魁柄44;祸稔毒流45,至于新都46。不可遏也,斯可愤也47!

逮至东都顺、桓之间48,国统三绝49。胡广以钜儒柄用50,位极上台51。初,梁冀席外戚之重52,贪戾当国53,既鸩质帝,议立嗣君54。公卿大臣皆以清河王蒜,年长有德,属最尊亲55,可以靖人,亦既定策。冀乃惮其明哲,且不利长君,私于蠡吾,独异群议56。为广计者57,亦当中立如石,介然不回58;率赵戒之徒,同李、杜所守59。然后三事百工60,正词于朝。虽冀之暴恣,岂能一旦尽诛汉廷群公邪?反徇一息之安,首鼠畏懦61,竟使清河徒废62,蠡吾为梗63;邦家陵夷,汉道日蹙64;结党锢之狱65,成阉寺之祸66;祸乱循环,以至董卓67;赫赫汉室,化为当涂68。盖栋桡鼎折之所由来久矣69。彼梅福以孤远上疏70,张纲以卑秩埋轮71,独何人哉!而不是思也72

噫嘻73!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74。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于初,决之于始,以导善气,以遏乱原。若祸胎既萌,则死而后已。白刃可蹈,鸿毛斯轻75!奈何禹、广于完安之时,则务小忠而立细行75,数数然献吉筮于露蓍77,沮立后于探筹78;及夫安危之际,邦家之大,则甘心结舌,阴拱观变79!岂止然也?方又炽焰焰以燎原,决汤汤以襄陵80;投天下于烟煨,挤万民于昬垫81。百代之下,无所指名82。虽史赞粗言,而不究论本末83。且出不越境,书弑君之恶84;言伪而辩,有两观之诛85。若当春秋之时,明禹、广之罪,作诫来世,可胜纪乎86?向若西京抑损王氏87,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东京登庸清河88,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89!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亢90;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91,列于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92,殷周之或梦或卜93,忧勤日昃之若是94,然后为理耶95?予因肄古史96,且嗜《春秋》褒贬之学97,心所愤激,故辨其所以然。

【注释】 1两汉:西汉、东汉。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西汉末,以外戚掌握政权,成帝时封新都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在位十五年,为汉兵所杀。卓:董卓,字仲颖。本为凉州豪强。灵帝时,任并州牧。昭宁元年(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纵火焚洛阳周围数百里。建安三年,被王允等所杀。董卓之乱,使当时社会遭到极大破坏,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2神器:喻帝位。齐民:平民。贾(gu 古):买,取。夷灭:灭亡。 3征:探求。厥初:其初。 4西京:长安,这里代指西汉。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通经学,为博士。元帝时,授太子《论语》。成帝时,任丞相,封安昌侯。5东京:洛阳,这里代指东汉。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治今湖北监利县西北)人。质帝崩,代李固为太尉,录尚书事,以定策立桓帝,封育阳安乐乡侯。 6假道儒术:假借儒术作为向上爬的捷径。 7伸:施展,这里有实现、、满足之意。 8徼:求取。 9公辅:三公与辅相。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改大司马为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西汉的张禹曾为丞相六载,东汉的胡广先后一次为司徒,二次为司空,三次任太尉。 10词气:话语。损益:利害,兴革。系:联结在一起,关系密切。 11多方:百般。善柔:阿谀奉承。 12《汉书·张禹传》说张禹“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 13或:有的人,此指张禹。陷:使动词,使落入陷阱,意为坑害。时君:当时的君主,这里指西汉成帝。厉阶:导致祸患的阶梯、祸端。 14或,此指胡广。附:附和,依附。凶沴(li 丽):凶恶的人,此指东汉的梁冀。 15荡覆:颠覆,灭亡。机:征兆。16指导:以手指引导。驯致:造成,凡顺着一种趋势,产生一定的后果叫驯致。 17祀:年。按:张禹当权于成帝时期,距王莽篡汉尚隔哀,平二帝,前后二十多年;胡广附和梁冀之事,在冲帝、质帝时期,距董卓作乱尚隔桓、灵二帝,前后五十多年。 18手授:亲手教授。颐使:用下巴的动向示意来指挥人。 19贼害:危害。岂直:岂止,难道仅仅。20帝:成帝。 21备:居,充。 22见:被。 23主臣:主管群臣,指丞相。 24永始、元延:皆汉成帝年号。 25天地之眚:自然界的灾异现象。眚(sheng 省):这里作自然灾害解。见:同现。 26颛:同专。 27悔:悔过。天变:天象之变异,如日蚀、星陨等。 28驾:帝王乘的车,这里代指汉成帝。第:府第,张禹家中。 29辟(pi):屏退。 30律度:判断事物的标准。 31陈《大易》坚冰之诫:是说王氏专政之初,张禹就应该给成帝以防微杜渐的告诫。 32十月:全名为《十月之交》,《诗经》小雅部分的诗篇名。该诗是借日月之蚀以批评统治者“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等政治上的失误。 33向纳:主动征求意见。34育:尽情,极力。得失:指政治上的正确与失误之处,这里主要指任用非人即王氏专政的极大危害。 35罕言命:(孔子)很少谈到天命。不语怪神:《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词:托词。 36恬然:安闲坦然,此言失去警惕。 37晻忽:疾速。 38是:这,此指王氏专政。开陈切劘(mo摩):开导规劝。切劘即切磋,规谏。面折廷辩:意即犯颜直谏。折:使屈从、折服。 39矧(shen审):何况。燕闲:意同“燕居”,居家闲处。 40据《汉书·张禹传》载:张禹生病,成帝登门看望。张禹说自己有四男一女,最爱女儿,远嫁张掖太守萧咸为妻,想让她离家近一些,成帝便把萧咸调为长安附近的弘农太守。又张禹小儿子未做官,当成帝看望张禹时,张禹多次用眼看他小儿子,成帝当即封其为黄门郎,给事中。41款款然:一心一意地。 42恤:忧,忧虑。 43群盗:指王氏兄弟。元帝王皇后兄弟王凤等相继专权,前后达四十多年,最后发展到新都侯王莽于公元9年篡汉。 44迭:交替,轮流。魁柄:北斗七星中1——4星称斗魁,5——7星称斗柄,人们常以北斗七星指示方向,故用以比朝廷大权。 45祸稔(ren忍):祸乱酝酿成熟。毒流:毒害流布全国。46至于新都:以致于发展到新都侯王莽篡汉。 47遏:阻止。斯:这,指代张禹“用家人匹夫为心”,“不恤国患”的行为。 48逮至:及至,等到。东都:洛阳,代指东汉。 49统:世代相继的系统,世系。《后汉书·李固传》:“频年之间,国祚三绝。”李贤注:“顺帝崩,冲帝立一年崩,质帝一年崩。” 50钜:大。柄用:被信用而授以权柄。 51上台:此指三公。 52梁冀:字伯卓,东汉顺帝梁皇后之兄。其父梁商死后,继为大将军。顺帝死,他与妹梁太后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几二十年。执政期间,骄奢横暴。后桓帝诛灭梁氏,他自杀。席:凭借,倚仗。 53贪戾:贪婪暴戾。当国:当政。 54鸩:一种毒药,这里作以药毒死解。55属:服属。清河王刘蒜与质帝同祖父,故服属最为尊亲。 56明哲:聪明多智,能洞察事理。蠡吾:蠡吾侯刘志,即后来被梁冀所迎立的汉桓帝。刘志是梁冀妹夫。 57计:盘算,谋划。 58介然:坚定不移的样子。 59所守:所坚持的主张。 60三事:古称三公为三事大夫。百工:百官。 61徇:曲从,贪求。首鼠:迟疑不定。 62清河:清河王蒜。徙废:桓帝登位后不久,甘陵人刘文等又谋立蒜为天子,因此刘蒜被劾奏,贬爵为尉氏侯,徙桂阳,自杀。 63梗:病,祸患。 64汉道:汉朝的国运。日蹙:日益迫促。 65党锢之狱: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政治黑暗,社会上的一些正直人士,群起反对。党锢之狱即是宦官针对士人集团(包括天下名士、太学生、郡国生徒等)的大规模镇压事件。锢:禁闭。 66阉寺之祸:指东汉末由于宦官专政而酿成的祸乱。 67汉灵帝崩。皇子即位,太后临朝,太后兄大将军何进想诛灭宦官,谋泄被杀。并州牧董卓被召,领兵入洛阳,从此天下大乱,直至汉亡。 68赫赫:兴盛的样子。当涂:魏。 69栋桡:屋梁弯曲。 70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多次上书讥切王氏专政。孤远:力量微弱,地位疏远。 71张纲:字文纪,司徒辟御史。汉安元年(公元142年),与杜乔、周举等八人奉命巡州郡,七人皆出赴任,他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奏劾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卑秩:职位低。 72独:难道。 73噫嘻:感叹词。74就:趋。违:避开。有生:有生者,指一般的人们。 75暨:到。原:起源。 76小忠、细行:小德小行,即指下面“献吉筮于露蓍”与“沮立后于探筹”两事。 77数数然:急促的样;一作多次讲。吉筮:吉卦。筮:用著草占卦曰筮。露蓍:露《易》蓍于星宿下。 78探筹:抽签。79结舌:缄默不语。阴拱:默默缩起双手。 80炽:使……旺盛。汤汤(shangshang 商商):大水急流的样子。襄陵:洪水漫上山陵。 81煨(wei 威):火炭。昏垫:陷溺水中,迷惘无所适从。 82无所指名:无人指出其姓名。 83班固《汉书·张禹传赞》在论及张禹时,虽也说他“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但只涉及才能、品德问题,未指出其对国家的严重危害。范晔《后汉书·胡广列传论》在论及胡广时,虽也说他贪图“宴安”,不能徇节,也未能深刻而又明确地指出东汉即亡于胡广之手。 84据《左传》载: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赵盾没出国境就回来了。太史记曰:赵盾弑其君。赵盾不服。太史说:你是正卿,逃亡没出国境,回来又不讨伐赵穿,不是你的责任又是谁的?85据《孔子家语·始诛》载:孔子为鲁司冠,摄行相事,朝政七日而以“言伪而辩”的罪名诛杀乱政大夫少正卯。观(guan贯):宫门前的双阙。故称双观。 86胜:尽。 87向:当初。抑损:抑制贬损。 88登庸清河:使清河王蒜登上帝位。登庸:选拔重用,这里特指皇帝登位。 89祚:皇位,国统。知:判断。 90或:有人。阴骘:上天暗中注定。亢:通抗。 91章:章服,官服。组:佩官印的丝带,此处引伸官印。92《尚书·尧典》疏:“尧任羲、和,众功已广,及其末年,群官有阙,复求贤人,欲任用之。帝曰谁乎?咨嗟,嗟人之难得也。有人能顺此咸熙庶绩之事者,我将登而用之。有臣放齐对帝曰:‘有胤国子爵之君,其名曰朱,其人心志开达,性识明悟。’言此人可登用也。帝疑怪叹之曰:‘吁!此人既顽且嚚,又好争讼,岂可用乎?’言不可也。”《尚书·舜典》疏:“正义曰:舜本以百揆摄位,今既即政,故求置其官曰:咨嗟!四岳等,汝于群臣之内,有能启发其功,广大帝尧之事者,我欲使之居百揆之官。”或吁或嗟:有时疑怪,有时感叹。 93相传殷高宗梦中得到贤才傅说,后在傅岩找到他,举以为相,殷国大治。事见《尚书·说命序》与《史记·殷本纪》。又周伯出猎前,占卜曰:将要获得辅佐人才。后果然在渭水边遇到姜子牙,于是拜其为师。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94日昃:太阳偏西,相当于下午二时左右。《尚书·无逸》疏:“文王勤于政事,从朝不食,或至于日中,或至于日昃,犹不暇食。” 95理: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96肄:研习,学习。 97《春秋》褒贬之学:即所谓“《春秋》笔法”。它在记述历史事件时,选词用字,颇为斟酌,常以“一字为褒贬”,以示劝戒。

【今译】 说到两汉覆亡的原因,都说是亡在王莽、董卓手里。我认为王莽、董卓篡位叛逆,玷污国家,扰乱天下,自取灭亡,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平静下来探求它的最初起因,则使西汉灭亡的是张禹,使东汉灭亡的是胡广。他们都是假借儒术来满足其邪恶之心,求取一时显赫的名声,达到三公辅佐的高位。他们的言论,关系到国家的利害,但他们却百般阿谀奉承,以保持自己的官位。张禹坑害当时的君主而滋生祸患,胡广依附凶戾之人而种下祸胎。所以两汉覆亡、被篡夺的先兆苗头,都是他们纵容造成的。虽然年代已远,犹如他们亲手教授当面指挥的一样。他们的危害,难道仅仅是王莽、董卓所可相比的吗?

张禹以精通经术为成帝的老师,作汉朝的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身居宰相重位,作为儒者已尊贵到极点。永始、元延之间,自然界的灾异现象屡次出现。议论朝政的人都批评指责是王氏专政所致。当时成帝也对自然界的灾变引咎自责和表示畏惧,然而犹豫不决,没有明见。于是他到张禹家中,屏退旁人而询问张禹对此事的意见,以便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作为张禹来说,应该陈述《大易》有关防微杜渐的坚冰之诫,述说《小雅·十月》借日月之蚀以批评国家用人不当的事,乘成帝主动征求意见时,彻底地说一些朝政的失误之处。但他却以圣人很少谈到天命、不讲怪神为托词,以致使成帝不再疑惑,逐渐授予王氏更大的权势。上下坦然,很快亡国。即使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政这件事,也应当坦白无私、直言谏诤,在朝廷之上当面与君主争辩并使之折服,何况在居家闲处之际,成帝虚心去征求意见以决定大事之时,张禹却多次看着床边自己的小儿子(暗示成帝封他为官),要求成帝把自己女婿调到京城附近为太守;一心一意为家里之事考虑,以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致使王氏兄弟专政,轮流执掌大权;灾祸酝酿成熟,毒害流布全国,直到新都侯王莽篡汉自立,不可阻止,真是可恨!

到了东汉顺帝、桓帝之间,国统三绝。胡广以大儒身份掌权,位居三公。当初梁冀凭借外戚身份,贪婪凶暴把持朝政,毒死质帝后,廷议推立嗣皇帝。公卿大臣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在服属中最为尊亲,可以安定人民,已成为定策。梁冀却害怕刘蒜聪明有才能,而且年岁大,对他专政不利,他偏向蠡吾侯,与众人之议不同。作为胡广,应当如中流砥柱,坚定不移,率领赵戒等人,同李固、杜乔一样坚持原议。然后与三公百官严正陈词朝廷之上。虽然梁冀暴恣,岂能一天杀尽汉廷群臣吗?反而曲从一时之安,迟疑不定,胆小怕事,竟使清河王徙边自杀,蠡吾侯为灾作患;国家衰落,汉朝国运日益迫促,造成党锢之狱和宦官之祸;祸乱相连,直到董卓时,兴盛的汉家王朝,化为魏家天下。屋梁弯曲,鼎足折断,是长时间逐渐造成的。梅福以力量微弱、地位疏远的身份上疏指责王氏专权,张纲不顾官微职卑弹奏梁冀等人,(梅福、张纲)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张禹、胡广)就不考虑这一点!

噫嘻!趋利避害,以官运亨通为荣耀,以处境困窘为羞耻,大体上是人之常情。到了掌握政权,身负国家存亡之责时,则从头便要谨慎,开始便要决断,以引导好的风气,遏止祸乱的根源。如果祸胎已经发生,则死而后已。赴汤蹈之,视死如归!如何张禹、胡广于天下太平之时,却致力于建立小德小行,忙着献吉卦以解释灾变,阻止顺帝抽签以择立皇后。到了国家安危存亡的关键时刻,却甘心缄默不语,袖手旁观。岂止如此?还又火上加柴使其蔓延,决放大水使其涨到山上;把天下投放到火炭上,把万民挤入到深水中。百代之后,竟无人指出罪魁祸首的姓名。虽然史赞粗略说过,却没有探究其根本。况且像晋国的赵盾没有离开国境就被说成有弑君之罪,鲁国的少正卯诡诈善辩就被孔子诛杀于两观之下。如果是在春秋之时,指明张禹、胡广的罪恶,以告诫后世能说得完吗?假使西汉时抑制、贬损王氏,尊君主卑臣下,则可能没有哀帝、平帝时的衰败;东汉如立清河王为帝,君主圣明臣下尽忠,则可能没有灵帝、献帝时的国乱。大汉国统的长短。还很难说呢。

有人会说国家的兴亡都有天定之数,不是人的智谋所能抗拒的。那么只要找来瞎子辅助他,树立土木偶象而尊奉它,给他们披上官服,佩上官印,排列于廊庙之上,就可以了。为何尧、舜有时疑怪,有时感叹,殷、周或者以梦,或者以卜,求访贤才,整日忧劳勤奋,废寝忘食如此,然后才天下大治呀?我因研习古代历史,并且特别喜欢《春秋》褒正贬恶之学,内心有所愤激不平,所以分辨其为什么如此。

【集评】 《新唐书·权德舆传》曰:“尝著论辨汉所以亡,西京以张禹,东京以胡广,大指有利于世。”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持议正大,可为小人儒下针砭。”

【总案】 两汉亡于王莽、董卓之手,似乎已成定论。但本文却独具只眼,透过莽、卓篡逆的现象,探出两汉“所以亡”的初因。指出正是张禹和胡广这样的朝廷重臣尸位素餐,只求保持自身的高官厚禄,谄谀奉承,曲从凶暴,埋下两汉覆亡的种子。这无疑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文章的结论部分,又生发开去,指出当政者应为国尽忠,不畏艰险,死而后已。接着批驳“天命非人谋能亢”之说,指出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就要像尧、舜、殷、周那样,任用真正的人才,“忧勤日昃”,人谋为主。

《新唐书·权德舆传》云:“德舆善辨论,开陈古今本末,以觉悟入主。”“尝著论,辨汉所以亡,西京以张禹,东京以胡广,大指有补于世。”作者身处安史乱后的中唐时代,曾身居宰辅之位,对安史之乱的起因,自然有所探求。唐朝的衰乱,表面上始于安史,实际上与唐玄宗时几个奸相大有关系。这同两汉覆亡的原因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由于持议正大,本文写得气势雄壮,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