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2。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3。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4。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5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6。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篠抑不见日7。如四、五里,乃闻鸡声8。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而顾,如麋鹿不可接9。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10。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11。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12。且暮, 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13。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14。迟明,皆去15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释】 1新城“今浙江新登县。北山:官山,在原新登县北三十里。 2石齿:突出如齿的碎石。盖:车盖,车上用以遮雨蔽日的一种设备。盖柄弯曲的称曲盖。幢(chuang床):旌幡一类的东西。把织物围成圆筒形,垂悬于直柄顶端的一个侧面。虬(qiu求):传说中的一种有角的龙。3沮洳(juru巨入):低湿的地方。伏见(xian现):时隐时现。 4螈(wan玩):毒。 5鸲鹆(quyu渠预):八哥,一种能学人说话的鸟。喙(hui惠):鸟嘴。磔(zhe哲)然:鸟鸣声。 6介然:界画分明的样子。 7篁篠(xiao小):泛指竹林。 8如:大约。 9布袍蹑(nie聂)履:穿着布袍和鞋子。麋(mi迷):鹿的一种。 10栏楯(shun吮):栏轩。 11牖(you友):窗。相值:相对。铎:大铃。 12二三子:同行的几位朋友。 13摩戛(jia颊):摩擦击打。 14梅棕:一作海棕。离立;并立,对立。突鬓:鬓发翘起。 15迟明:等到天明。迟,比及,等到。

【今译】 离新城北面三十里,山渐渐地深,草木泉石渐渐地幽暗。开始,还可在牙齿似的碎石子路上骑马行走,道路两旁尽是很大的松树,曲的象车盖,直的象幢旌,立着的象人,卧着的象盘龙。松树下面,杂草丛生。低湿处,泉水时现,落入石井,铿锵有声。松间,有藤长数丈,象蛇一样蜿蜒缠绕。有鸟黑如入哥,红冠长嘴,站在树枝上,低头而啄,发出“磔、磔”的声响。西行不远,一座险峻的山峰矗立云霄。一条小路划然把茅草分开,才可行步。我们把马捡在石角上,你搀我扶,攀援而上。山上绿竹成林,不见天日。大约走了四、五里,听到鸡叫声。一僧人布袍草履.迎向前来,和他说话,他惊恐四顾,如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房屋几十间,栏杆沿着崖壁修建,人在里面,如蜗牛蠕行,老鼠穿穴,才可出来。房子门窗相对,坐定,山风飒飒吹来,堂殿上的铃儿铎儿一齐叮当作响。我们面面相觑,惊惶失色,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呢。天色近黄昏,我们就留宿山上。

这时正是九月,天高气爽,白露如霜,山空野旷,月挂中天。仰观星星,颗颗璀璨,仿佛就在我们头上。窗户旁,几十竿竹子因风摇曳,飒飒切切。竹林里,梅树和棕榈,阴森森的象鬼魅对立,鬓发翘起。我们相视惊悸,不能入睡。天刚蒙蒙亮,就离开了。

回到家里,几天之后,还恍恍惚惚如遇几了什么似的。因此就追忆所见记了下来。后来虽然再也没有去过了,但那次北山之游,总是不能忘怀呢。

【集评】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摹写极工,巉刻处直逼柳州(柳宗元)。”

【总案】 山水游记,自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以来,唐宋作家,多有佳作问世。他们描绘、赞美自然之美。同时,或借以透露自己的心境,表述情怀;或借以抒发议论,说明道理。而本文摹写北山幽僻景色极工,却看不出作者的“心迹”——其特色在这里,其不足也在这里。

作者先用“深”、“幽”等字点出山的幽深,继而用锵然而鸣的泉水,用“磔、磔”的啄木声烘托出“空山不见人”、“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写出北山之“幽”。接着,写山峰,只有一条踩出的小路可通;山顶,只出现一位“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的僧人。写出人迹之罕至,从而勾勒北山之“僻”。而对夜景的描绘:听不到人声,看不到灯火,只看到空旷的山,孤寂的月,如在头顶的耀眼的星,阴森森如鬼魅对立、鬓发翘起的梅、棕;只听到飒飒切切的风声和竹子摩擦声——使北山的幽僻进一步得到渲染。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情趣,显露出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思想感情。本文作者“心迹”的显现则较“朦胧”——是喜欢这种幽僻,是害怕这种幽僻,还是向往这种幽僻?从文章的结尾处“往往想见其事”一句窥之,似乎作者还是向往这种幽僻的。但在文章中却将其幽僻描绘得那样阴森可怖。属于“二三子”之内的作者,除了感到惊怕之外,并无别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举动。则即使存在向往心理,前文中无任何暗示或伏笔,也失去了依托之所在。盖此文大抵为《钱塘七述》同一时期作品。作者也许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切体会、认识,故这方面显得较嫩稚。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此文的“景语”,要体会出其“情”来,似乎不太容易。此外,本文亦有摹仿前人作品之处。如对沿路松树的描绘,显然受到了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夫涧有古松老杉,……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一段文字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