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石渠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自渴西南行2,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3。有泉幽幽然4,其鸣乍大乍细5。渠之广,或咫尺6,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7,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8,昌蒲被之9,青鲜环周10。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11。潭幅员减百尺12,清深多鲦鱼13。又北曲行纡余14,睨若无穷15,然卒入于渴16。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17,可列坐而庥焉18。风摇其巅,韵动崖谷19。视之既静,其听始远20

予从州牧得之21。揽去翳朽,决疏土石22,既崇而焚,既酾而盈23。惜其未始有传者焉24,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25,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26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27。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28

【注释】 1石渠:石头构筑的水渠。 2渴:袁家渴。 3桥:动词,修桥。 4幽幽然:形容细微的样子。 5乍:忽。 6咫(zhi止)尺:一尺光景。咫,八寸。 7其:代渠水。下句的其代大石。8昌蒲:菖蒲。被:覆盖。 9石泓(hong红):石头洼下去的地方,即石洼,积水较石渠深。 10鲜:苔藓。 11陷:隐没。堕:落。12幅员:面积。 13鲦(tiao条)鱼:白条鱼。 14纡余:形容迂回曲折的样子。 15睨(ni逆):注视。 16卒:最终,到底。 17诡:奇特。美箭:美竹。 18列坐:成行地坐着。庥:同“休”,休息。19韵:声音。 20远:指风吹动所发的声音在远处回响。 21州牧:永州的地方官,即永州刺史。柳宗元做司马,是刺史手下属官。 22揽:除。决,开凿。翳,遮蔽。 23崇,积聚。酾,疏通。 24焉:代指泉水。 25累:这里是完全的意思。所属:指它的景物。 26俾:使。书:记,写。阳:山南。 27蠲(juan捐):清除,疏通。 28穷:完备。

【今译】 从袁家渴往南方向走,不到百步,发现了石渠,老百姓在石渠上修建了桥。桥下有涓涓细流,发出忽大忽细的声音。石渠的宽度,有的地方一尺光景,有的地方有几尺宽,石渠大约有十多步长。细细的泉水碰到大石,就从大石下流过。越过大石往前,流经积水较深的石泓,菖蒲覆盖在石泓上面,四周长满了苔藓。又折而向西,从旁隐没在岩石下面,再往北落入小潭里。小潭面积方圆不到百尺,水既清且深,里面有许多白条鱼。泉水又迂回曲折地往北流去,看来好似没有尽头,但它终于流进了袁家渴。石渠两侧全是诡异的石头,古怪的树木,珍奇的花草和美好的竹子,人们可以成排成行地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声音在山谷里响动。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看来已经静静不动了,但倾耳细听,那声音又开始在远处回响。

我从剌史那里得知这个地方。清除掉遮蔽了泉水的杂草和朽木,开凿了土石让泉水畅通。杂草朽木既然已经堆积起来烧了,泉水既然已经疏通了,水也就充满了。可惜这泉水还没有讲起它的人,所以我完完全全把石渠的一切景象记叙下来,传给那些喜欢山水的人,并把这篇记写在山南石头上,使后来热心山水的人容易找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我疏通石渠到了大石。十月十九日,又越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景到这时才算是完全发现了。

【集评】 《古文辞类纂》引茅顺甫曰:“清冽。”

【总案】 《石渠记》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所写“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游记。

在游记中,作者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中景物的本质特征,以极为凝炼精粹的语言,沿着找到石渠,观赏石渠,清理石渠,记述石渠的顺序,融合着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切身感受,袒露了挚爱、惋惜、忧愤的心灵,把美奉献于读者。

作者笔下的泉水是美的。它是涓涓细流,无汪洋浩瀚之势,有美的形;它流声潺潺,时大时细,时高时低,产生出变幻莫测的音乐节奏,有美的声;它不择方向,不避高下,抵石而“伏出其下”,遇岩便“陷”,及潭便“堕”,永不休止地向前,有美的个性;它用自己的生命的血浆滋育着游鱼、奇树、异草、美竹,有美的精神。

作者笔下的泉水是美的。石曰“诡”,木曰“怪”,卉曰“奇”,箭曰“美”,有美的特质;将石、木、卉、箭在风的作用下,与曲折空旷的山谷联为一体,产生了“视之既静,其听始远”的奇妙效果,有美的韵味。

作者自己的心灵是美的。他不仅发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自然的美;不仅自己心领神会自然的美,而且让后世的人们也分享自然的美;他推己及物,为石渠的被遗弃与埋没而惋惜,感情那般纯真,有美的内心世界。

整篇游记是泉水奏出的一支生命的歌,这支歌把人带进了一个时而明晰,时而隐秘的境界,让人悠然陶然,乐而不倦,因此这支生命之歌是极美极美的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