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检索首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第二篇 散文、辞赋、骈文专卷 下册·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



本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之九。

这是一篇写人之散文,主要记述明末东林党人左光斗的一生逸事。逸事,同“轶事”。世人不甚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左忠毅公”,即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是作者之同乡,明万历年间进士,东林党成员,因参与杨涟弹劾魏忠贤之事,被诬下狱,死于狱中。“忠毅”,是他死后追赠的谥号。他曾任畿辅学政、御史等职。他与阉党斗争的英勇事迹,一直为后世所称颂。

本文篇幅不大,而内容丰富,主要记述“传主”左光斗事迹,同时,也写了民族英雄史可法。全文有四段——

第一段(第1节)惜才、选才、誉才;

——写左氏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

第二段(第2节)史可法探监

——写左氏以国事为重,深沉爱才高贵品质

第三段(3-4节):左公对史氏之影响

——记史可法勤于职守和敬师尊长

第一层(3节):勤于职守;

第二层(4节):史公治兵。

第四段(5节)关系与来源

——交代与传主之关系及材料来源

以下分段边解边评——

第一段:惜才、选才、誉才

——写左氏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



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一、诠词释句:

先君子——古代儿子对已故父亲的敬称。此指方苞之父方仲舒。

视学京畿——天启初年,左氏任畿辅学政时,曾经在京都及其附近地方视察。

从数骑出微行——从数骑(jì),数个骑马侍从跟随着。出微行,即微服出访,此指没用应有排场外出。

庑下与文方成草
——庑下,廊屋里。文方成草,文章刚写出草稿。

掩户与叩——前者指关闭了房门。后者是说,询问。

史公可法——即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寄寓大兴(今北京)。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南明弘光帝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清兵入关南下,史公督师扬州,兵败不屈被杀。

二、略述大意: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一位先辈叫左光斗,天启初年当京畿学政,到京都附近视察。一天,在风雪严寒天气下,带了几个随从骑马微服出访。进入一座古寺时,见到廊下小屋中,有个书生伏案而卧,桌上放着刚写成的文章草稿。左公看了文章后,就脱下自己身上的貂皮裘衣披在书生身上,并且给他关好原来敞开的房门。左公问了寺内和尚,才得知这就是史可法啊!

等到考试,当公吏点名叫到“史可法”时,左公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他。史可法呈上试卷,左氏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并唤他到自己家中,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一些儿子都平庸无能,以后继承我的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了!”

这是此文之首段,主要写左光斗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

在古寺的廊下,发现在苦读中的“人才”;在评卷中,他又“面署第一”,选中了这个“人才”;接着在自己夫人面前大赞其才:“继吾志事,唯此生耳!”他把史可法看成自己的“接班人”,表现了自己“得才”之后的无比兴奋心情。

这段文字,集中于“才”字上做了文章:把左光斗之识才、惜才、选才和誉才,写得淋漓尽致,文辞也简洁生动,表现力很强。



第二段:史可法探监

——写左氏以国事为重,深沉爱才高贵品质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眦,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 此何地也? 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一、诠词释句:

厂狱、逆阉、炮烙
——厂狱,明代特务机构东厂所设的监狱。逆阉,大逆不道的太监(“阉”,对太监的鄙称),此指魏忠贤及其爪牙。炮烙,用烧红的铁来烫肉的酷刑。

五十金与草屦——五十金,金,泛指重金,此指五十两银子。草屦(jù据),即草鞋。

手长镵与微指——此“手”,名作动用,即手持。长镵(chán蝉),一种长炳的挖土工具。微指,悄悄地指说。

以指拨眦与不速去与构陷
——以指拨眦(zì自),用手指拨开眼眶。眦,眼眶。不速去,此句前省略一个假设词“如”,意即如果不速出去。构陷,制造流言蜚语加以陷害。

噤与趋——噤,闭口不言。趋,小步而速地。

二、略述大意:

等到左光斗被魏党构陷下了东厂大狱,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但由于魏阉们防范甚严,即使是本家僮仆也不能接近左公。好久之后,听说左光斗被上了炮烙酷刑,早晚将死。史可法只得拿重金去向狱卒“打通关节”,并以泣涕感动狱卒,终于使其动了心准许探监。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衣,着了草鞋,背着竹筐,手拿长柄的挖土长鑱,扮成一个清洁工模样,带了他进去,悄悄地用手指了一下左光斗所在的地方。左公这时正斜靠着墙坐在地上,脸上被烙得焦烂,面目难辨,左膝盖以下筋骨统统被打散了。史可法在左氏面前跪下,抱着公之膝呜呜咽咽痛哭。左公从声音中听出是史可法,但睁不开眼睛来看看。于是,举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左公目光炯炯,发怒地说:“笨蛋! 这是什么地方啊?而你竟敢前来此处,国家已经弄得不堪收拾,朝政腐败透顶。我左光斗已经完了,天下大业舍你还靠谁来支撑呀! 如果不赶快出去,不要等待阉党来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说完了,就摸地上的刑具,做了一个投击动作(当然,“作势”而已,并未真做)史可法见左师如此大怒,噤若寒蝉,不敢再作声了,小步而快速地退出了牢房。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眼泪,向人述说这件事,并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用铁石所做的呀!”

这是本篇“逸事”的重点部分,从正面描绘了左光斗这个“传主”的光辉形象,在第一段,主要写出主人公爱才若渴的卓见品质;第二段则着重刻画左氏的公忠爱国的刚毅性格。并体现了他的珍重人才的立足点很高:以国事为重,不为师生之情。上述的左公对史氏的厉声叱责,简直是刚肠赤心,字字如火,语语大义,掷地有声,铭心刻骨。

第三段:左公对史氏的影响

——记史可法勤于职守与敬师尊长



这段有两层意思,即——

第一层:勤于职守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一、诠词释句:

崇祯与张献忠——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张献忠,延安府人,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曾于崇祯十七年(1644)在四川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改元为“大顺”。两年后于四川西充凤凰山战死。“蕲”、“黄”、“潜”、“桐”,即指今湖北省之蕲春、黄冈县和安徽的潜山、桐城等县。

史公以凤庐奉檄守御——史可法以凤阳、庐州道员身分,于崇祯八年(1635)奉帝命同卢象升举兵征讨张献忠,史可法分巡庐州、池州、安庆等地。凤庐道,明清两代在一省之内分成若干道,其长官称“道员”。

蹲踞与背倚之——蹲踞,蹲着。背倚之,蹲着这两人背靠背地相依着。即:

漏、鼓、甲与番代
——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鼓,打更之鼓。甲,即盔甲。番代,轮番替代。

二、略述大意:

崇祯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常常带领义军出没在湖北蕲州、黄州和安徽的潜山、桐城等地。史可法就以凤阳、庐州两道的道员身分,奉命来这一带,守城御敌。每次得到报警,他就连着几个月不就寝,让将士们轮流休息,而自己则坐到营帐之外监视敌情,又选择健壮士卒十人,命两人背靠背地蹲坐着,放哨守卫。这样地每隔一个更鼓替换一次。史可法坐于帐外,每当寒夜站起身时铁衣的冰霜纷纷掉落,哗哗作响。有人劝他稍加休息,但他总是说:“我对上惟恐辜负朝廷,对下又怕愧对吾师啊!”

这是此段的第一层意思,即勤于职守。写了史可法随时随地本着师训,并以左公“以国事为重”精神作为自己的榜样,处处克己奉公尽职。这是从史可法勤于国事方面,写左公的影响。下边从史氏敬师方面进一步渲染左师对学生的精神感应。

第二层:敬师尊长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一、诠词释句:

治兵——治理军队。兵,此代指军事部队。

躬造与太公、太母
——躬造,亲自登门拜谒。造,访。太公、太母,此指左光斗的父母。

二、略述大意:

史可法治理军队,每当往来桐城时,总要亲自登临左公宅第拜访,问候左光斗父母的安好,并拜见左夫人于堂上。

这是史可法的敬师尊长的为人。作者从这方面进一步说明左公这位恩师对学生史氏的巨大影响。



第四段:关系与来源

——简述作者与传主关系及材料来源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一、诠词释句:

宗老与涂山——宗老,同宗中的长辈。涂山,即方苞族祖方父,字尔止,号涂山,隐居江宁,有《涂山集》。

——交善,即相交甚好。

二、略述大意:

我的一位同宗的前辈,号叫涂山(即方苞之族祖父),原是左光斗的外甥。他同我的父亲(方仲舒),相处很好。他对我父亲讲,左公狱中之语,据说就是史可法亲口说的。



****



方苞这篇传记式的散文,是“言有物”,而又“言有序”的,既有充实的内容,也有体现内容的形式。他的散文创作,正是他自己理论主张的实践。

那么,这篇文章有哪些可取之处呢?

我想,它的可取之处,当会不少,但最值得重视的,正是:记人画像,形神毕肖。这正是传记散文的最基本特色。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个人物:左光斗与史可法。前者为主,后者为衬,两者互为映衬,形象均甚突出。大家知道,散文写人,同小说写人,同戏剧写人,各有不同之处。散文写人,不要求完整全面,但要求笔墨无多,而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方苞这篇写人散文,正符合这个要求,它塑造人物的具体手段,主要有三——

第一、简笔显特征


文章用了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典型的材料,以最经济的笔墨,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与性格。比如:

在应试中,当左公见到史可法时,只用“瞿然”二字,表现了左公全神贯注的神态,刻画了他的爱才之心甚切。

在史可法千方百计入狱探监时,行文简约,意味甚丰。特别引人的是这样一句:“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一个“摸”,一个“势”,将一个不计个人安危,只以国事为重的左光斗的公忠刚毅性格表现得多么传神,多么动人心魄! 为什么要用“摸”这个动词呢,因为左公“左膝之下,筋骨尽脱”,腿脚不能行走了,只得去“摸”那刑械。这既表明了动作的艰难程度,也刻划了主人公的刚毅性格。至于“作投击势”的“势”字,更是神来之笔。左光斗对所爱的栋梁之材——史可法,当然不忍真的用刑械去击他,只能“作势”而已,以表自己的忠心警告,以示“赶”的最大决心。当然,这也是一种真爱的表达方式。

第二、细节传精神


作者在文中动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一个核心字眼——才。试看:

首先,于京畿视察时,入古寺即发现了一个“伏案卧”的勤苦书生。这个细节表现了左公“识才”本领超乎常人。

接着,用了“解貂”与“掩户”两个细节,,进一步表明左公“惜才”的高尚精神。

又用“面署第一”的细节,使左公“选才”之志的热切,得以表达;同时,也使一个重要栋梁之材,脱颖而出。

最后,还用“召入”、“面赞”等细节,使左公“誉才”之心也得到最好的表述。

这样,一个以“才”为中心的识、惜、选、誉的各个环节通过“细节描写”这个载体,得到充分显现与强调。

第三、烘托添光彩


这篇文章所显现的两个人物,不是并列的,而是主次分明。写“左”,是本文的主旨、核心;写“史”,则是对“主”之衬托。这是说,写“史”之一切用笔,都是为了塑造左公形象而设的。换言之,左公的光彩从史氏身上得以折射。

文章的第三段(三、四两节文字)几乎全是史可法的“行状”,然而,史氏之“勤于职守”,身先士卒,忠心报国和宵旰不息的作为与精神,来源于何处?其源就是史氏所说:“恐愧吾师!”一句话,就将恩师左光斗对其巨大影响凸现了出来。这是折射之一。

折射之二:从史可法冒死探监的行为中显示了左公的重恩。从表面看,用了大量情节,如朝夕守候狱外、持重金贿狱卒、乔装更衣探监和抱膝呜咽等描述,似乎只是表现史可法的知恩图报的品质,而实质上,却是更深刻地表明左光斗在识才、选才、用才上的卓绝见地与无私品德的另一条表达途径。

折射之三:史可法探监出来后,常常哭述恩师的言行,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是学生对老师由衷的钦佩和感恩,也是对恩师的直接的颂赞。“铁石铸造”四字,正好为左光斗的形象与性格点了睛,是关键中之关键,真是笔力千钧。

方苞这篇不长的写人散文,对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其实不止上述数端,诸如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布局上的巧妙剪裁和手法上的烘托点染和对比运用等等,都是为“写人”这个文章总目标服务的,艺术手法甚为高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