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陆游·谢池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陆游·谢池春》陆 游

陆 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五代】 董源 辽宁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狼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钱易《南部新书》:“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冽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为候,曰狼烟也。”②“笑儒冠”句: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鉴赏 这首词是陆游年老以后回到家乡追忆在南郑时的幕府生活而作。陆游48岁时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通判转至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所处的南郑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陆游有机会到前线参加军事活动,符合他想效力于恢复旧山河事业的心愿。所以短短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为他一生最难以忘记的经历。

陆游在南郑御马戎装,驰骋疆场,英雄气概十足! 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故《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言“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有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是概写。“壮岁”言词人从戎时,正值人生壮年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候;“气吞残虏”指词人曾经拔剑刺虎一事,击虎向来是英雄所为,故陆游对自己也曾作过如此勇敢的事情感到自豪。两句总起上阕,气势猛劲。“阵云”句,刻画战场画面,悲壮肃穆。“朱颜”“拥雕戈”两句描绘大宋士兵守卫国家疆土的场景。“朱颜”状容貌,是勇敢忠诚的表现,“青鬓”写年龄,是勇猛有力的象征。以上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然而下去“笑儒冠”一句突然转折。“笑儒冠”三字,一是词人认为只有驰骋战场、奋勇杀敌才算是效力于恢复大宋山河,故而对只做个刀笔吏闲而无事的儒生是极其不满的;二是词人痛恨朝中主和乞降的大臣,认为他们是懦弱的儒生,只会误国。

下阕承上阕的歇拍,写壮志未酬的悲愤。“功名”“却泛”两句言恢复山河的理想,词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失落凄凉之情跃然纸上。此处的“功名”不应理解为“功名利禄”,更不能认为陆游一生其实都只是为了追逐高官厚禄,而应将其看作“进攻中原,收复失地”的代称。“漫悲歌、伤怀吊古”是词人心中请缨无门的悲愤,是家国破败的忧伤的集中体现,满腔愁苦无法发泄,甚至题纸上也无法平息,只能引吭高歌,才能减轻一些苦痛。这是何等的悲凉! 朝廷的懦弱,奸臣的排挤,陆游报国无门,他那一颗爱国的心就此黯淡了吗? 没有! “烟波”“望秦关”两句,言词人虽处山林,然而仍未忘记国仇家恨,牵挂的还是抗金战场的胜败,梦想的还是有一天能再次征战沙场,帮助国家收复失地、统一九州,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流露无遗。歇拍两句,感慨自己毕生的志向化为泡影,满头华发而一事无成,结尾无限哀伤和凄凉。(张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