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邓剡·浪淘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邓剡·浪淘沙》邓 剡

邓 剡

疏雨洗天晴。枕簟凉生。井梧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 ①枕簟(diàn):枕席。泛指卧具。②台城:东晋时所造,在今南京玄武湖畔。③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④王谢宅: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当时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山水图(之一)(局部) 【清】 高岑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帝昺祥兴二年(1279)厓山兵败后,邓剡与文天祥一道被押北上。后邓剡因病停留建康,病情好转之后,元军将帅张宏范谒请他为家中老师,教授自己的儿子。邓剡在建康停留了很长时间,后来终于等到机会“从黄冠归”。这一首词,便是写于他羁留建康的那段日子。

相比于一门十二口同时死贼火中的悲恸,相比于厓山之役目睹南宋君臣、后宫、将士纷纷投海自尽的惨烈,此刻的邓剡,开始了痛定思痛的人生,所以这首词中找不到亮色,也没有雕琢,起笔只是淡淡写道:“疏雨洗天晴。枕簟凉生。”

“枕簟凉生”,表明季节已从夏季转入秋季。一层秋雨一层凉本是自然节序,但“凉生”二字,还是暗示了内心的悲凉。“井梧一叶做秋声”,这一句写秋声,没有像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写得那么夸张:“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也没有如刘禹锡所言那么直白:“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始闻秋风》)词中只是用了一个寻常的典故:一叶知秋。心境的衰飒与景物的萧条无痕地糅合。“谁念”二句,写到自身,比喻流转,非常微妙,见到梧桐落叶,想到自身如叶,飘零的身世与飘零的桐叶如一。梧桐落叶,预示秋深,客身飘落,暗喻国亡。

下阕时辰由白昼进入夜间,再度写景,融心中悲情入眼前之景。台城为东晋时所造,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极言相思之深。此处写“梦断古台城”,极言悲苦之深。“月淡潮平”一如首句中“疏雨天晴”的疏宕,深夜中淡泊的月光,拍岸的潮水,这景色为古台城增添着寂寞,也为寂寞的内心诉说着伤悲。“便携”一句,用东晋新亭集会典故,东晋士大夫体会过的亡国之悲,如今邓剡正亲身体会着。“携酒访新亭”,其实是因为现实中无人可语,唯有向古老的历史中寻找命运同悲者。南宋词人常用此典:如李演《贺新凉》:“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汪元量《莺啼序》:“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

晚唐的刘禹锡感叹历史兴衰不定,有《乌衣巷》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邓剡化用《乌衣巷》意,将历史的无情与亡国的现实融合,使此词歇拍归入一片清冷的荒凉:“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没有了飞扬的力量,也不再见愤慨、悲壮的情绪,国家消亡,南宋灭亡,家人惨死,友人睽隔,一切都过去了,唯有他还活着,孤单地活在世界上,体会又一年的秋声。本词以淡语写深悲,融实事于历史,是一首国破家亡之后的悲凉之作。(黄阿莎)

集评 宋·邵桂子:“中斋有《卖花声》词曰:‘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其怀君忆旧,情见乎词矣。”(沈雄《历代词话》卷八引《雪舟脞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