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赵长卿·浣溪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赵长卿·浣溪沙》赵长卿

赵长卿

一味风流一味香。十分浓艳十分妆。自然娇态自然芳

楼上好风楼下水,雪前栏槛竹前窗。也宜单著也宜双。

注释 ①一味:单纯地;一意地。②自然:自若,不拘束,不呆板。

鉴赏 这首词的笔调十分活泼,行文非常流畅,读来一点也不费力。赵常卿善于用口语写词,这首词反映了他的写作风格。

上片的写法十分新颖。三句句法一致,每句中都有相同的修饰词,都是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一味风流一味香”,只有一种风流态度,一种清新的香气,好不好呢?似乎有一点遗憾,但作者却不以为意,“十分浓艳十分妆”,浓艳到十分,化妆到十分,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呢?也不是,词人同样觉得很好,“自然娇态自然芳”,只要自然而然,不管是一味风流,还是十分浓妆,都是美的,都值得人欣赏。上半片写了三种境界,却不发表评论,留给读者自己思考。三句话十分流利,一气呵成,明白如话,给人清新俊朗的感觉。

疏泉洗研图(局部) 【明】 弘仁 上海博物馆藏

下片继承上片的流利风格,楼上有好风,既有轻柔的风,又有像苏轼所云的“千里快哉风”,是一种洒脱的感觉,楼下没有风了,但是有流水,潺潺的流水,有一种幽静的美,读者喜欢哪一种呢?还有,面对这景致,你是愿意单独欣赏,还是与你的好友、爱人一起欣赏呢? 作者的意思,是认为“也宜单著也宜双”。一个人静静地欣赏,也很好,那是一种安静的、悠闲的,甚至带有一点神秘意味的心情,如果是两个人一起看呢?那就是二人之间心意相通的气氛了,楼上的风轻快地拂过,楼下的水静静地流过,栏杆上、栏杆前积了一层薄薄的雪,窗前的绿竹在轻轻地晃动,这一切的微妙之处,只有你们两个人可以体会。

作者善于写梅,写了很多咏梅的词,那么这首词是不是也写梅花呢?从上片来看,好像可以这样说,至于下片,乍看好像又和梅花没有什么关系了。那么,作者到底用意何在?说它是描写一种心境,一种悠然的、敏锐的、润泽的心情也未尝不可。不管是哪一种风流,哪一种娇态,不管是清风还是流水,不管是雪景还是竹声,只要有一种善于感受的、平静的、温暖的心情,就同样会发现它们中间蕴涵的无限的美。

本词调浣溪沙,为唐教坊曲,过片两句多用对偶,比如苏轼的《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过片两句云:“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辛弃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云:“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以上都是标准的对偶句,这首词的过片“楼上好风楼下水,雪前栏槛竹前窗”也是如此,看来作者还是严守惯例的词人,但是纯用口语,清新流利,给人明快的感觉,则是词人的创造,在明快之下,还有值得回味的微妙体验。(曾涛)

链接 宋时广泛使用龙脑香。龙脑,也称脑子,渤泥(今文莱)、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阇婆(今印尼爪哇)、凌牙斯加(今马来半岛南端)、注辇(今印度东南科罗曼德海岸)诸国都有出产,渤泥最多。龙脑香是龙脑香树干析出的白色晶体,有类似樟脑的香气。当地人入山把龙脑树截为板段,木板横裂出缝,脑汁凝溢其间,干燥后再劈取之。色如冰雪,状如云母,其成片者,谓“梅花脑”,以其状似梅花,又俗称“冰片脑”。次谓“金脚脑”,其碎者谓“米脑”,碎而与木屑相杂者谓“苍脑”。取脑略尽,其木片谓“脑札”。宋时,东南亚诸国来朝贡和贸易者常带此香。亦可入药,中医学上习称“冰片”,宋廷秘方和民间医师都已用此物配方。宋人还把它置于瓷器中封固后加热,其蒸气凝结成块,谓之“聚脑”,主要用于调合薰衣香等香精。当时妇人佩戴的花环诸物都用此香。还有一种如油者,谓“脑油”,其气劲烈,又可浸香合油。可见,宋时此香用途已相当广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