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向子諲》向子諲
向子諲
大观庚寅闰八月秋①,芗林老、顾子美、江彦章、蒲庭鉴,时在诸公幕府间②。从游者,洪驹父、徐师川、苏伯固父子、李商老兄弟③。是夕登临,赋咏乐甚。俯仰三十九年,所存者,余与彦章耳。绍兴戊辰再闰④,感时抚事,为之太息。因取旧诗中师川一二语,作是词。
闰馀有何好⑤,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⑥,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⑦。忍问神京何在⑧,幸有芗林秋露⑨,芳气袭衣裘。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⑩。
注释 ①大观庚寅: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 ②芗林老:即向子諲自己。 江彦章:疑为汪彦章之误。 汪彦章,名藻,宋饶州德兴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高宗时累官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擢给事中,后迁兵部侍郎,拜翰林学士,绍兴八年(1138)以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徒宣州,著有《浮溪集》。顾子美、蒲庭鉴事迹不详。③洪驹父:名刍,宋绍圣年间进士,不求闻达,放浪江湖,靖康中任谏议大夫,坐贬海上,工于诗,有《老圃集》。徐师川:徐俯,字师川,七岁能诗,为其舅黄庭坚所器重,宋高宗绍兴初任参知政事,有《东湖集》。苏伯固:事迹不详。李商老:名彭,宋建昌人,博览强记,诗文富赡,有《日涉园集》。④“绍兴”句: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又闰八月。⑤闰馀:农历一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相比,约差十日有余,累积数年可成一月,遂置闰月。《尚书·尧典》:“集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传》云:“一岁有馀十二日,未尽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⑥洪徐苏李:指小序中所言的洪驹父、徐师川、苏伯固父子、李商老兄弟。⑦南州:泛指南方之地。⑧神京:谓京都,此指北宋都城汴京。⑨芗林秋露:作者自制的香水。《如梦令》中小序云:“余以岩桂为炉薰,杂以龙麝,或谓未尽其妙。有一道人授取桂华真水之法,乃神仙术也。其香着人不灭,名曰芗林秋露。”⑩“惟酒”句:语出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踏歌图 【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本词作于绍兴十八年(1148),作者时居清江。小序中词人已自明缘起,这首《水调歌头》即是他佳节感怀、思念旧友的作品,细细读来,词间除了真切醇厚的朋友之谊,还回荡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家国之愁。
大观四年(1110)八月是闰余之月,作者曾与朋友把酒言欢,纵情畅饮,是夕,登高望远,抒怀写志,“赋咏乐甚”,意兴融融。作者小序中提到的“江彦章”“洪驹父”“徐师川”等都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中秋佳节之际,能与友人同饮佳酿,共赏满月,乃人生的一大幸事,因此作者留恋至今,珍视至今,回味至今。三十九年之后,又是闰秋,当年觥筹交错的镜头再次映入脑海,赋诗咏怀的兴致又生,作者却蓦然发现“所存者,余与彦章耳”,时间太过匆匆,恍如一梦,故人多已离逝,平添了几多伤悲,作者不由“感时抚事,为之太息”。同是闰月,同是中秋,滋味却大不相同,当年的欢悦快意,如今只剩孤单凄凉,这一切带给词人太多的心灵冲击,因此,开篇便是作者的感伤和遗恨。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寥寥几字,将几十年轮回一次的中秋闰月一笔带过,好像“闰秋”很平常,不足为奇,不值一念。紧接着作者自揭缘由:“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补天”,运用的是《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典故:“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修月”,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唐太和中郑仁本表弟游嵩山,见一人枕一襆物,呼之。其人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 月势如丸,其影则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因开襆,有斤斧凿数事,两裹玉屑。”此处,作者手笔宏阔,化用了两个典故,比喻朋友的气宇不凡和潇洒气魄,极言他们均是风流、神俊之辈,而“补天修月人去”意谓朋友已经离去,给词人的心底划上了痛苦的伤痕,但是朋友的雄姿神韵却可与日月同辉,“千古想风流”句则是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又是对一己孤单的慰藉,人生有此俊友,该无憾矣。
“少日”五句词人又转入对昔日生活的追忆中,当时他们同在南昌幕府,一起挥洒才智,释放激情,张扬个性,还常“快意作清游”,登高送日,东楼望月,悠然自得。“清”字值得玩味,与作者同游的朋友非常多,本是热情昂扬的场面,作者却单标一“清”字,似乎语含矛盾,其实作者指的是心灵之“清”、格调之“清”,品质之“清”,朋友志趣相投,风清骨俊,与之交游便觉得清新有致,清切自然,摒弃了世间的浮尘,自是不俗,这里流露出了作者对朋友的欣赏和钦慕。
下阕作者又转入现实中,沉浮“四十载”,唯余“两人在”,却早已成“白头”,这几句用语虽平淡,却意深味远,与上阕形成强烈对比,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感。“谁知”两句便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充满了心酸。“沧海成陆”即沧海变成陆地,此语出自东晋葛洪的《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后也常称“沧海桑田”,比喻变化巨大,这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亡,山河破坏,神京已殁,繁华成空。“神京”二字流露出作者对故园的向往与念牵,对故都的崇敬和留恋,但是空有一腔爱国真情,“神京”终究已成黄粱梦,想至此,作者悲不能胜。“幸有”二字又使格调一扬,接着作者便叙述自己的排忧方式:“芗林秋露”,芳香弥漫;美酒醇厚,可以解忧,词人真能做到如此洒脱吗?虽言“幸有”,实是恨无,恨山河消逝,恨岁月弄人,否则词人又何须以酒浇愁,把退朝隐居的闲逸时光消费在醉酒的无奈中? 至此,这一芗林老人的爱国深情全然展现。
全词语言流畅,笔力苍劲,格调深沉,融家国仇、民族恨、故友情于一体,具有丰富的艺术内容,可堪向子諲词集里感时伤怀、怀念故国一类题材的佳作。 (张雅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