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汪藻·点绛唇》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汪藻·点绛唇》汪 藻

汪 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释 ①娟娟:秀媚柔美貌。②山衔斗:山顶与星斗相连。③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④霜天:秋天。⑤闲却:闲置。传杯:谓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鉴赏 据南宋词人黄公度《莆阳知嫁翁文集》(卷一一)中词《点绛唇》黄沃的注释,“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新月娟娟(略)。’公(按指黄公度)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汪藻由泉南(今属福建)移知宣城(今属安徽)时作有本词,时任泉南签幕的黄公度依本词韵和有《点绛唇》(嫩绿娇红)相送。其他关于本词创作原委的解释都不足采信,学界对此辨之甚详。

上阕写早春新寒之夜作者心思烦躁难以入眠,下阕抒发作者厌倦宦海生活,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怀。上阕首二句领起全篇,点出时空场景,写月色秀美,夜江寒静,渲染出孤寂的氛围。以“娟娟”形容月貌,前人早已写尽,如唐人岑参“娟娟西江月”(《杨雄草玄台》),皎然“秋水月娟娟”(《溪上月》),杜牧“月色娟娟当翠楼”(《南楼夜》),北宋贺铸“堠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国门东》),但本词以“娟娟”形容“新月”妙在其中蕴涵和点染着作者苦闷愁绪的心境和平易低沉的色调。然而,月色溶溶清冷,江山寥寥寂寞,远山与北斗浑然相连,所突出者莫过于清夜之“寒”与“静”,相应于作者内心之萧索与孤寂。全词铺陈到此处,自然逼出作者的心境。“起来搔首”,可谓心事重重,有难以排遣或难以释怀之烦闷与焦虑。上阕末句“梅影横窗瘦”,写窗横心意冷,梅影月参差,使得上阕情景交融,意韵幽长而深远。以早春开花的梅枝月影之萧疏比喻人之消瘦憔悴貌,可谓得其逼真之神态,张先“雪笼琼苑梅花瘦”(《偷声木兰花》),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等俱可资参证。而在宋代词坛,泛泛以花喻人瘦的传神之作更多,黄庭坚“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谢逸“春困花枝瘦”(《菩萨蛮》),秦湛“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卜算子·春情》),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等俱是可圈可点之作。

早春幽芳图 【明】唐寅

上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隐约表达出始终纠缠作者的心绪;下阕则情感陡然转折,作者似乎走出烦扰与纠缠,寻得解脱之道。下阕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早春寒夜饮酒的兴致,所谓以借酒浇愁寻觅超脱之道;第二层写作者在乌鸦啼叫天亮时节对归家田园的终极解脱之道的兴致比酒更浓。两层意思相递进,结构精巧。下阕首句“好个霜天”,语言通俗简易,衬托出作者对醉酒忘忧的极高兴致。而“君知否”二句,自问自答,流露出作者对宦游沉浮的厌倦,并急切地想倾诉作者终于寻得摆脱苦恼之道的欣喜,清晨乱鸦啼叫之时便是作者永久告别官场污浊之时。

全词末句归结到“归兴浓于酒”,完全不同于上阕“夜寒江静”的低落心情,而是充满喜悦与畅想,全词主旨亦尽显于此。前人多以“浓于酒”形容色调程度、愁绪情感,如“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唐崔道融《春晚》),“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唐郑遨《偶题》),“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于酒”(唐韩琮《春愁》),“别离滋味浓于酒”(张耒《秋蕊香》),“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秦湛《卜算子》),以酒之浓作喻,俱是纷采迭出。

据黄公度所和作者之“短亭回首,不是缘春瘦”(《点绛唇》)句,以及梅枝早春开花的时令暗示,可知本词上阕的“新月”、下阕的“霜天”“乱鸦”俱是早春寒夜的景致。前人评价“此乃‘月落乌啼霜满天’景”(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断为秋景,纯属是想当然耳,明人臆断之辞,不足采信。(张伟特)

集评 清·黄苏:“此首写在外栖栖不得意,思家之作耳。霜天无酒,落寞可知,写来却蕴籍。”(《蓼园词选》)

链接 宋代的大赦。大赦为赦宥种类之一,简称“赦”。其赦免通常分两等:其一遇非常之庆而大赦者,则常赦所不原者皆赦免之;其次赦免除十恶、官吏枉法赃、谋杀、劫杀、故杀罪以外的死刑及死刑以下罪。宋每三年一次南郊大祀,郊必大赦天下。祀礼毕,皇帝御明德门行赦。先由刑部审核京城各司在押狱囚,作好准备。是日皇帝登明德楼就御座,大臣、仪仗队侍立。百官拜讫,侍臣宣敕。由太常寺官击鼓集结囚犯。犯人身着镶有大红色的黄布衫,戴枷集于楼前。少府监树金鸡竿于楼东南。竿高约十余丈,竿尖系一大木盘,上立金鸡,口衔书有“皇帝万岁”的红幡。盘底垂四根绳索,杂技艺人攀绳而上,摘取金鸡所衔红幡,先获者须高呼万岁。之后,于明德楼上以红绳系一木鹤,上坐假扮的仙人,手捧皇帝赦书,沿绳而下。赦书被接取后,交通事舍人宣读。读毕,依赦开枷释放囚犯,犯人呼万岁谢恩,然后百官称贺。此外,宋还有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大赦、生皇子大赦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