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王沂孙·扫花游》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王沂孙·扫花游》王沂孙

王沂孙

秋 声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注释 ①商飙(biāo):指秋风。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时,商声主西方属秋,秋风故云商飙。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③老耳难禁: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④孤唳(lì):指鸿雁孤鸣。⑤砌:台阶。蛩:蟋蟀。

鉴赏 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诏告天下寻访隐晦之士,征辟南士,并责成各级官府严加督视。宋亡后一直隐居会稽的王沂孙在这一年被强征而起,出任庆元路学正。这一首《扫花游·秋声》,便是他出任庆元任上,日夜思念故乡并渴盼早日归家的心迹流露。

冯延巳写风,从视觉入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金门》);此词写风,从听觉入手,“商飙乍发”,秋风初起,耳边听到风的声音,“淅淅”“萧萧”。风过竹林,风飘落叶,以有声的字词描摹无形的秋风。“乍发”“初闻”“还住”,六字承接而来,写出词人对秋风的敏锐感受。“顿惊倦旅”,点出主题。人是“倦旅”,客居他乡;时是秋季,一年将尽。“惊”字道出骤然听见秋风时的心中惊动,与其在《齐天乐·蝉》中以“病翼惊秋”写秋蝉,手法相似。

与秋风相遇,意味着一年将近尾声,而人生又老去一岁。正如刘禹锡所言“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始闻秋风》),秋风让人“顿惊”,让人无法入眠。词人只好“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愁赋”承接“倦旅”而来,又进一步渲染出秋夜的凄凉与漂泊在外的疲倦和无奈。“断续无凭”,再点秋风。词人独自站在荒凉的庭院中,倾听风声。这时风过高树,吹动落叶飘满阶梯,萧瑟寂寥,寒意袭人。秋声原本便意味着“摧败零落”(欧阳修《秋声赋》)。

词的上阕,以简练的字词隐括了欧阳修的《秋声赋》。《秋声赋》云:“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在文意与遣词上,此词与《秋声赋》非常相似。然而仔细体会,《秋声赋》中的豪情为此词中所没有,而此词中的客旅情怀,却又为《秋声赋》中所无。

下阕从《秋声赋》中摆脱而出,直抒己情,起笔点明主题:“迢递归梦阻。”“迢递”表明与故乡相距遥远,“归梦”表明渴盼回到家乡,而“阻”字表面是写秋风惊断归梦,内在含义却是含蓄点出有外在阻力,横亘在词人与故乡之间,让他无法归乡。被强行征召出仕元朝的王沂孙,内心有多少难言苦楚,却不能一一说明,只在这一二字词中透露怨恨。“老耳难禁,病怀凄楚”,两个对句写出秋风入耳时,自身衰老残病的凄凉。转笔却写“故山院宇”,以衰老之身,思故山家园,沉痛并入幽怀。“想”字以下四句,均为遥想故园的情景。然而故园亦无乐景,秋声所袭,竟也是“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边塞孤鸿的凄厉鸣叫,阶下幽虫的窃窃私语,秋雨点滴落在芭蕉叶上,这种种秋声相和,故园此刻想必也是院宇荒凉、一片凄清。从此刻的荒庭到梦中的故园,从“难禁”到“相和”,秋声无处不在。“避无处”道出欲逃避而不能的无奈。歇拍语明意婉:“这闲愁、夜深尤苦。”

此词明写“秋声”,实写“闲愁”。借用欧阳修《秋声赋》的模式,却是为了抒发一己的羁旅忧愁。在元代统治下,身为南人的王沂孙只能隐约地表达自己对故国的眷念,对出仕元朝的无奈和不满。大约三年之后,王沂孙终于卸任官职,重归故里。在回乡之后写作的《醉蓬莱·归故山》中,他再次写到了秋声:“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这几句中的寂寥凄黯与《扫花游》中的遥想是何其相似。也许早在他身不由己出仕元官之时,内心就开始沉浸在悔恨与自责中,这份悲哀无处不在,秋声不过是他诉说的媒介。(黄阿莎)

集评 清·许昂霄:“不似竹山罗列许多秋声,命意与欧公一赋仿佛相似。但从客旅情怀说来,倍觉怆然。‘顿惊倦旅’主意。‘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欧公所谓声在树间也。‘想边鸿孤’四句,借以作波,亦如欧公赋末用‘虫声唧唧’也。”(《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前半摹仿欧阳公《秋声赋》,后半则自写身世飘零之感。写出许多愁景,搅人秋思。”(《云韶集》卷九)

松涛散仙图 【明】谢彬 项圣谟 吉林省博物馆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