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苏轼·南乡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苏轼·南乡子》苏 轼

苏 轼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释 ①涵辉楼:在黄州古城内。一说即栖霞楼。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苏轼在黄州期间的黄州太守,与苏轼相交甚厚。②“破帽”句:用了重九落帽的典故(见本词链接),但苏轼偏说帽不落,是反用其意,含义颇深。③“佳节”二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④“万事”句:用潘阆《樽前勉兄长》:“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永乐大典》辑本《逍遥集》)⑤“明日”句:这是苏轼的得意之笔,其诗《九日次韵王巩》也曾用此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鉴赏 元丰四年(1081)九月九日,是苏轼到黄州后的第二个重阳节。按照古时的习俗,苏轼陪同他的上司兼朋友、黄州太守徐君猷以及黄州通判孟震,三人上涵辉楼登高、望远、怀人。苏轼在写给王巩的《与王定国书》(《苏轼文集》卷五二)里说:“重九日,登栖霞楼,望君凄然,歌《千秋岁》,满坐识与不识,皆怀君。遂作一词云:‘霜降水痕收……明日黄花蝶也愁。’其卒章则徐州逍遥堂中夜与君和诗也。”可见,苏轼所怀之人是王巩,而最末的“明日”句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当然,从整首词来看,怀人的意味比较少,更多的则是表达一种深深的忧愁以及旷达的自我安慰。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残酷折磨之后,身心都受到了很大摧残,但是以他的个性是不会在痛苦中消沉的,于是他深深地思考造成一切苦难的原因,寻求解脱。这首词所体现的是苏轼在尚未完全解脱之前,心中难免有浓浓愁怨的那种状态。

溪桥深翠图 【清】 方琮 广东省博物馆藏

“霜降”二句是楼上所见的景色。“霜降”在时间上呼应重阳节,同时有清爽的意味。秋冬之季,水位下降,所以有了“水痕收”一语,水落则石出,故而又有“露远洲”一语。“浅碧鳞鳞”写水面的细小波纹,为下文写微风作铺垫。此两句写秋意却无一点悲秋的感觉,反而现出一种明丽清爽,颇有新意。“酒力”三句从写景色转换到写观景之人。苏轼曾说自己喜欢喝酒但是酒量极小,往往“把盏为乐”“颓然坐睡”。此时此刻,苏轼大概也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随着酒力慢慢消退,皮肤变得极为敏感,以致能够清晰得感受到风力的变化。一个“软”字写风力之弱,呼应前面“浅碧鳞鳞”一语,也为后文的吹帽不落埋下伏笔,而“飕飕”二字则写出了风的清凉、和软和惬意。

“破帽”句向来为人称道。古人写重九最喜用“落帽”的典故,以表达自己的性情高洁,但用多之后便了无趣味了。苏轼这里却反用其意,写风吹破帽却吹而不落,给人很新鲜的感觉。首先,经过前面的铺垫,我们知道此时的风非常和软,不足以吹落帽子,因此这句词写得很合情合理。其次,反用“落帽”的典故,其用意是表示自己没有像古人一样的才智性情,是一种自谦,同时也很切合苏轼当时避祸的心态。第三,明明是风力太小,吹不落帽子,却非要说是破帽恋头,是拟人之意。实际上这里未尝不是以破帽比旧友,感谢他们在自己危难之时不离不弃。有这样三重含义,此句受到激赏也是情理之中,同时也可见苏轼化用典故的鬼斧神工。

苏轼作词的一般习惯,是下阕进入议论。“佳节”二句化用了杜牧的诗,在前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苏轼曾经把杜诗隐括成词,可见他很喜欢这首诗。“断送秋”二字写得很无奈,似乎是想惜秋,但是却因太多的无奈,只能匆匆打发它过去。“万事到头都是梦”是苏轼最常用的比喻方式:人生如梦,万事如梦。他非常喜欢用梦来比喻人生(见本词集评),因为太多的苦难(以及道家、佛家的思想)让他无法相信人生的现实性,唯有如此他才能让自己痛苦的心得到安宁,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因怨恨而失去欣赏美的心。在苏轼这个常用的比喻里,我们能读出很多让人黯然神伤的无奈。在这种虚幻的感觉下,苏轼感到了彻底绝望之后的放松。“休休”二字似欲把满腹的怨屈、愤恨都甩在身后,从此让自己的心归于一片寂静。“明日黄花”一句,又是提醒自己,要珍惜生命里每一份值得珍惜的感情和事物。此句本出唐人郑谷《十日菊》诗“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重阳节过后,菊花或已被采尽,或已开始凋落,蜜蜂因无花可采而发愁,蝴蝶却不知花已零落,仍然环绕残枝;可是苏轼反用其意,说道“蝶也愁”,则把花落秋去、朋友分别的伤情写得更加沉痛。蝶之愁是表现它对菊花的爱,同时也说明苏轼对朋友能够相聚欢饮的珍惜。反用典故,又是鬼斧神工!

全词从写景开始,到写情结束,处处写景也处处写情,然无论是写情还是写景,又时时不离怀抱,结构精巧,思想深沉。本词所化用的典故,与词意融会自然,又别出新意,曾让许多人自叹不如。(姚苏杰)

集评 明·沈际飞:“自来九日多用落帽,东坡不落帽,醒目……东坡升沉去住,一生莫定,故开口说梦。如云:‘人生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今古虚名’,屡读之,胸中鄙吝自然消去。”(黄苏《蓼园词选》引)

清·黄苏:“破帽恋头,语奇而稳。‘明日黄花’句,自属达观。凡过去未来皆几非在我,安可学蜂蝶之恋香乎?”(《蓼园词选》)

链接 重九落帽。“重九落帽”是唐宋诗人、词人歌咏重阳节时最常用的典故之一。典出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绰,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此则故事是为了表现孟府君敏捷的才思,苏轼似用它来说明为人臣之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