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云波
凋悴缘何事? 青青忆旧丛。
有枝撑夜月, 无叶起秋风。
暑路行人惜, 寒巢宿鸟空。
倘留心不死, 嘘拂待春工。
林景熙
这是一首借物喻事、托形寄意的诗篇。诗人借枯树之形,喻兴亡之感,着笔凝淡而落意深长。最后预言,冀待冬尽春来,天地造化万物之功无穷。只要树心未竭,人心不死,必有一番枯荣的大转机。这是一位深受亡国之痛的遗民,他怀恋故国,希图恢复,是发自胸臆的爱国诗篇。
诗开头一、二句起句突兀,作者先以设问的口吻,将枯树的凋蔽衰败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紧接着马上点出它往日枝叶青翠繁荣的姿态;这样,开章就在诗句间形成:枯与荣、今与昔的对比。诗人在表达“因何缘故使此树凋零衰败?想当年却是郁郁葱葱”的诗意,写成“凋悴缘何事?青青忆旧丛”,这种句法是“倒错盘旋”的笔法,它能更显示诗人曲折用意,更深刻地表达亡国后的内心郁结之情。诗的第三、四句主要是写枯树的姿态、并从姿态中见其深意。在唐人诗句中,常将夜月与秋风作为对句排辞使用,以增加特定诗境的氛围。如刘长卿:“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送李员外使苏州》)戴权伦:“夜月边尘影,秋风陇水声”(《送崔融》)等诗即是例子。本篇第三句中“撑夜月”的“撑”字,不能只作消极的支撑解,而是支柱的意思。唐韩愈《城南联句》:“摧杌饶孤撑”即此笔意。第四句里的“起”字,是耸立的意思。释惠远《庐山纪略》:“孤峰秀起”。有枝、无叶两句是说:虽无绿叶耸立於秋风之中,却有虬枝拄撑那梢头的明月。一句写夜晚,一句写白天。无叶、有枝排句,着重讲枯树的形,而“撑夜月”、“起秋风”表现枯树的神;两句中各有侧重,使表形表神,互为相辅,形神兼备,突出枯树的格调,为后面各句作铺垫。诗的五、六两句是进一步叙述枯树经历寒暑,犹能存在,巢中的宿鸟虽空,而行人不忘当年故情。点明了蒙元的残酷统治,使人民失所流离,深受亡国痛苦的遗民在极度地思念故国。作者巧妙地点染一“空”一“惜”之间的家国与民族感情,使意境间潜藏一股民族正气。诗的最后两句是全篇诗眼,是诗歌主题深化和韵味凝聚之载体。嘘(xu)缓慢地吐气。拂,轻柔地擦过和摆动。嘘拂,在诗中是指:春气萌动,大块呼气,嫩条垂绿轻摇婆娑的意思。春工:春天对万物的造化之功力。杨慎《雁来红赋》:“兹微生兮秋颖,乃借荣於春工。”诗人面对景物中的枯树,不无谴责故宋王朝当年亡国君臣的昏庸过失和荒唐秽行,但在他所创造的诗中意境里的“枯树”,更多的不是批判谴责,而是希翼恢复,祈树心之不死,期人心之可用。待到天旋地转,春至人间,凭借造化之功,枯树或能再荣,有朝一日能出现:好花再满当年树,明月重圆旧日楼的情景。这里说的是树心,实指的是人心。诗意托物比兴,以树拟人,将诗情巧妙地融入韵味之中。
从诗境分析,诗的内容节奏可分为三个段章。其一,在一个空朦的境界里,挺立一棵枯树,它无叶临风而虬枝怒拔;于是引发诗人的万千激情,想到故国板荡,一如此树。忆往昔树木青青垂盖、荫及一方。而今日凋零萎败,一至於此?作者在这里似仿《天问》笔意,如屈子之对景亟问苍天。语言简朴,寓意深长。其二,此树虽无叶舞风,但有枝撑月;提醒读者,不要以为宿巢已空,就万劫难复。该注意行人惜怜,人心思汉,不能以眼前枯荣论之。这一段章,声沉调抑,却最能反映诗人内心块垒和隐衷。句中的夜月、秋风,寒巢、暑路,排列错落有致,独具巧笔匠心。其三,作者似乎断言:此树心未竭,人心不死,冰消有日,复兴有望;诗人预言枯荣逆转,人民期待春回。盼复兴之心拳拳,实寄托之良深。据林庚先生意见,《枯树》一诗作於元世祖二十八年(1291)前后。那么,距元顺帝被徐达等逐出大都,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之洪武元年(1368),只相隔几十年,诗人的:“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的枯树之喻,是很有预见性的。诗用深层比兴喻事之法,语言简练粹精,诗意苍凉沉郁,爱国之情,透於纸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