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今《挽王中丞(其一)》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刘明今

司马台前列柏高, 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 莫作胥江万里涛。

李攀龙

王中丞为王忬,王世贞之父,嘉靖间历官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辽蓟总督。中丞原为汉官名,在御史大夫之下负责察举公卿间非法之事。明初设都察院,副都御史相当于汉代的中丞,故以此称王忬。王忬敏捷多才,初颇得明世宗的信任,当时严嵩专权,杨继盛上疏劾严嵩十大罪五奸,被严迫害下狱,对此,王忬深表痛切,其子王世贞更不顾个人的危险,时进汤药,并代杨妻草表讼夫冤,既死,王世贞又亲自出面为杨继盛办丧事,作诗祭吊,因此王氏父子便得罪了严嵩。嘉靖三十八年(1559)蒙古把都儿、辛爱部入侵,渡滦河入蓟州,王忬边防失利,於是严嵩乘间构陷,下王忬于狱,次年论斩西市。李攀龙是王世贞的好友,故作此诗悼之。

“司马台前列柏高”,“司马”为古执掌兵事的官职;汉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汉书·朱博传》),后世遂称御史台为柏台。这是一首挽诗,故点明所挽者身份十分重要,“司马台”与“列柏”正代表了王忬以右副都御史兼领辽蓟总督的双重职务,且“列柏高”三字还象征了王忬的为人与气节。进而“风云犹自夹旌旄”句便就此加以形象化的描写。因为“列柏高”,虬枝拂云,其上便有风云之气;大丈夫气盖河山,可以叱咤风云,此亦为风云之气。王忬初为御史时曾劾罢东厂太监宋兴,其后更积极参与军务,曾先后与俺答、倭寇及打来孙、把都儿诸部用兵周旋,故李攀龙以“夹旌旄”状之,暗示王忬长期的戎马生涯。像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如今竟含冤而死,是谁之过呢?“属镂不是君王意”,“属镂”为古宝剑,春秋末吴王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忠谏,将自己所佩的属镂剑赐之,令其自刎(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李攀龙认为伍子胥之死,罪不在吴王而在佞臣伯嚭,若不是伯嚭受贿进谗,则夫差也不至于令伍子胥自尽,故说“属镂不是君王意”。据《吴越春秋》记载,子胥伏剑之后,吴王将其尸体装入皮囊,投之江中,子胥怨气不消,“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就此元稹《相忆泪》写道:“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仇。”李攀龙则认为既然“属镂不是君王意”,那末伍子胥死后也就不必归怨于吴王,掀起“胥江万里潮”了。这里显然以伍子胥比拟王忬,指出王忬之被杀主要责任不在嘉靖帝,而在佞臣严嵩。

李攀龙写这首诗时严嵩还没有失势,权倾朝野,杀人是等闲之事,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畏缩。王忬因其子悼念杨继盛而惹上杀身之祸,如今李攀龙同样地也来悼念王忬,并且在诗中暗示王忬之死乃是奸臣的陷害,当今的严嵩就如吴国的伯嚭,胆气十分可贵。诗中虽然没有明斥严嵩,但读者讽吟之际把古今的事例一比较,严嵩其人、其罪已是呼之欲出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