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邓南
试说东都事, 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 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 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 妆髻尚宣和。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自号后村居士,莆田(在今福建)人。辛派著名词人,江湖诗派的最大作家;后学陆游,成为继承其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诗人。此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作者听从北方沦陷区逃到南方来的难民,诉说北宋故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被金人占领后的情况。
首联写北来人说起东都的故事,悲愁得使人头上白发骤增。东都,指北宋首都汴梁。北宋以汴梁为东都,以洛阳(在今河南)为西都。“试说”二字,含蕴丰富,意味深长。靖康元年(1126)岁末,金兵攻破东都,次年四月又将徽、钦二帝及皇室一干人等全部俘虏北去,北宋遂告灭亡。在金人铁骑蹂躏之下当亡国奴的悲惨生活叫人怎么讲?南宋小朝廷只图偏安,不思恢复,更不愿解救北方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又叫人怎么说?一腔悲愤,叫人从何说起;满腹牢骚,使人欲言又止。但他又不能不说,他怎能忍心让急于了解故都近况,渴望知道北方乡情,苦苦探询父老兄弟、骨肉同胞生死存亡消息的听众扫兴失望呢?他只得强忍着悲痛,诉说着亡国的故事,倾吐着胸中的苦水。古人说愁生自发,由于说者悲痛欲绝,听者肝胆俱裂,过度的悲伤,使他们的头上突然地又增添了许多许多的白发。
颔联叙述亡国后东都破败情况,点明忧伤缘由。寝园,古指帝王的坟墓。这里指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巩县,陵前有石人石马等雕像。泣铜驼,用的是“铜驼荆棘”的典故。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置于皇宫门前。《晋书·索靖传》说索靖远见卓识,知道天下将要大乱,他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一会见汝在荆棘中耳!”也作“荆棘铜驼”。旧时用以形容国家败亡后的荒凉景象。石马前用一“残”字,宫殿前着一“废”字,荒凉破败景象全出,用字十分精当。昔日繁华而又神圣不可侵犯之区,今日竟成了荒烟蔓草残破不堪之地。抚景伤情,怎不叫人潸然而泪下。一个“泣”,饱含痛惜深情。南宋小朝廷,如不及时振作奋起驱逐金人,收复大好河山,岂不愧对地下祖先!愧对京都及广大沦陷区人民!
“北来人”说的千言万语,如何写入诗中?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诗人举重若轻,从众多的事物中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意义,最具典型的人和事物,用精炼、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的呈现于读者面前。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颈联诅咒金国短命,希望听到南宋胜利的消息。胡运,此指金国的命运。讹,错误。金人残暴统治的罪行罄竹难书,沦陷区广大人民寄希望于南宋,所以总是把边境上传来的南宋失利的消息当成讹传或者干脆认为是谣言,不去轻信。人民多么希望听到南宋胜利的消息啊!
尾联以旧时汴京妇女的妆束依旧,来表现人民故国之思。凄凉一词,形容旧京妇女落寞悲伤。那些妇女的发髻还梳着宋徽宗宣和时期的式样,反映她们念念不忘故国。这是沦陷区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象表现,是崇高的民族气节的形象表现。
“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刘克庄在《有感》一诗中的夫子自道。的确,作者忧国伤时的爱国诗作甚多,上面这首诗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但此诗不是作者直接抒发感慨,而是由“北来人”出面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叙事中流露感情,句句血泪,真实可信,动人心魄。再者,诗中并不空发议论,而是抓住典型的人和事物,具体刻画形象,让事实说话。大者抓皇陵、皇宫石马、铜驼的巨变,小者抓民风民俗京女妆髻的不变,从变与不变中诱发读者去思考问题,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