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清空超脱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沈际飞云: 善谑。送春词中,此为第一。清空超脱,不滑熟,不沾滞,当得一隽字。(黄蓼园《蓼园词评》)
【词例】
卜 算 子
送春
如 晦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著来,何似休归去。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解析】 在唐宋词里,以送春为题材、以伤春惜春为感情基调的作品占了不少比重。中唐诗人刘禹锡的 《忆江南》,大约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送春词。其词曰:“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用深情叹惋的语调,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作者不胜怅惘的惜春心情。以后的送春词,也大致不离此范围。这首词同样是抒写惜别春天的心绪,但在写法上却别出心裁,令人眼目一新。
首两句以抒情发端,倾吐了词人的内心情愫: 我无法留下春天,只能满怀依依不舍的深情送它归去了。在宋人的不少送春词里,常以描写暮春风物作为开端,所以此词的发语可说是开门见山,直摅胸臆。“毕竟”两句,继续叙写词人的心理活动: 春天的归去虽然是无法挽回了,但到了明年它还是要归来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空自忙碌呢,还不如干脆不要归去吧。这两句,可说是词人的故作痴语,具有 “无理而妙”的审美特征。从表面看,它似有 “怨春”的意味,其实是更强烈、更艺术地表达了词人希望留住春天的心愿。沈际飞称此词 “善谑”(善于开玩笑),“送春词中,此为第一”,恐怕主要是就这两句而言的。确实,其他词人写惜春之意,也有构思奇巧的,如黄庭坚 《清平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秦观 《蝶恋花》: “持酒对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周邦彦 《六丑》: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朱淑真 《蝶恋花》: “楼外垂柳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辛弃疾 《摸鱼儿》: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他们都是从唤回春天、阻拦春天、挽留春天的角度考虑的,却没有想到从劝说春天“归去又来,何似休归”的角度立言,所以沈际飞要说它 “不滑熟,不沾滞”。
下片,由上片的心理描写转为行为、景物描写。词人登上高处纵目远望,想找到春天归去的道路(大概是想在路上拦截春天吧),然而,远方除了辽阔渺遥的楚天,其他什么都没有。词人不免有些失望,他收回目光,但见眼前随风翻舞的点点桃花也似乎有着满怀的愁绪,正在纷纷坠地,天地间好象下了一场红雨。以红雨喻落花,本自李贺 《将进酒》: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随急风飘落的桃花本不会愁,词人说“风急桃花也似愁”,当然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缘故。而词人之所以有“愁”,则是由于“无计留春住”,“不见春归路”。这样,词人的惜春之意、伤春之情便借助于“桃花”隐曲地表现了出来。
沈际飞拈出 “清空超脱”作为此词的基本风格特征,颇值得玩味。“清空”,向为婉约派词人所重视。最早提出 “清空”之说的,是南宋词论家张炎。他在 《词源》中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以后,清人沈祥龙具体解释道:“词宜清空……清者,不染尘埃之谓; 空者,不着色相之谓。”(《词论随笔》)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重要词派浙西词派,即以“清空醇雅”作为填词的最高标准。大致说来,风格清空超脱的词,应具有以下特点: 要有高远的意趣,新颖的立意,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 含蓄精深的意致与自然清朗的语言达到和谐的统一; 感情曲折,结构灵动流转而不浮滑。从如晦的这首词看,它用朴素平易的语言抒写对于美好春天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于“无计留春住”的怅惘、伤感之情、着意高远。词人并未直接叙写自己“送春”时的种种忧愁之情,悲苦之状,也未铺展笔墨详述暮春时种种撩人愁思的景况,能够在纷繁意象中淘去渣滓、剔除烦琐,只是选取“急风吹桃花”这个意象稍加勾勒,笔墨清淡疏朗。但吟咏作品,读者仍能感受到词人那种强烈的、郁积于心的伤春心绪。“毕竟年年用著来,何似休归去”两句,运思奇绝,凿空道来,超凡脱俗,最能见出词人的灵心锐感。再看这首词的感情脉络,也是曲折流转、富有变化的。上片前两句出语较为凝重,后两句忽转为戏谑之笔。变化幅度很大但并不突兀。下片前两句的情绪和措辞都很沉着、平稳,后两句所展示的意象便明显带有凄伤、悲凉的情感。因此,这首词虽然篇幅短小,仅44字,但结构饶有层迭,给人以流动、起伏的节奏美感。如此说来,沈际飞称此词“清空超脱”、“当得一隽字”是十分允当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