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类·贵能留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含蓄类·贵能留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何谓留?意欲畅达,词不能住,有一泻无余之病。贵能留住,如悬崖勒马,用于收处最宜。(孙麟趾《词迳》)

【词例】

点 绛 唇

周邦彦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相思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

【解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流利的语言,轻快的节奏,写三峡中江流湍急、舟行迅速之景,有飞箭离弦、弹丸脱手之妙。对此,读者是有目共赏的。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却别具只眼,特别注意到这首诗的第三句,指出:“入 ‘猿声’ 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每于此处用意。”施补华在 《岘傭说诗》 中提到这首诗时,也拈出此句说:“无此句,则直而无味; 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法。”这是以诗为例提出的 “布景”、“用笔”之法; 而诗艺与词艺相通,从沈、施的评析来看,上面所引录的孙麟趾所说作词要避免 “一泻无余之病,贵能留住”的话,两相对照,融会贯通,当更能领会这一艺术手法的妙用。

孙麟趾还说,这一“留住”之法,“如悬崖勒马,用于收处最宜”。本文举作例词的周邦彦《点绛唇》 即用此法于收处。冯平 《宋词绪》 选录此词,置于卷首,并在其 《冰簃词话》中评云:“此词脉络厘然,以相思为经,以寄书为纬。‘旧时’ 二句,用 ‘留’ 字诀收住,并复上 ‘辽鹤’ 二句,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有悠然不尽之思。”这是一首有本事的词。据王灼 《碧鸡漫志》 记:“周美成初在姑苏,与营妓岳七楚云者游甚久,后归自京师,首访之,则已从人矣。明日饮于太守蔡峦子高坐中,见其妹,作 《点绛唇》 曲寄之。”词的起调两句用丁令威典,写今番重来姑苏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三、四两句则追叙离别期间未通书信,消息隔绝。过片两句回到当前,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其妹名桃根典,写通过楚云之妹表达相思之意。下面以“愁无际”一句,概括上述此次“辽鹤归来”、别后 “寸书不寄”以及今日 “说与相思”之愁。此词的本事与杜牧 《叹花》诗的本事有相似之处,但只写到 “愁无际”而止,并没有像 《叹花》诗那样进而表达其今日的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的怅恨,却 “悬崖勒马”,留住词意,以 “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作结,把时间勒转到当年离姑苏、别楚云之日,重现分手时泪洒衣袂之景。这就不使词意 “一泻无余”,如冯平所说,“有悠然不尽之思”。

冯平在 《宋词绪》 的序言中自称其 “词学之根株”,得陈洵 “灌溉嘘植者匪鲜”;其《宋词绪》 即本周济、陈洵的词学主张而编纂。上述他对周邦彦 《点绛唇》 词的评语中所称 “留字诀”,实为陈洵所提出。陈洵在 《海绡说词》 中说:“词笔莫妙于留,盖能留则不尽而有余味,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而沉深浑厚,皆由此得。虽以稼轩之纵横,而不流于悍疾,则能留故也。”又说:“以涩求梦窗,不如以留求梦窗。……以留求梦窗,则穷高极深,一步一境。沈伯时谓 ‘梦窗深得清真之妙’,盖于此得之。”他在具体评说 《清真集》 的开卷第一首词《瑞龙吟》时,就用了这一 “词笔莫妙于留”之说。这首 《瑞龙吟》是周邦彦的代表作,其所写情事其实与上面那首 《点绛唇》 词的内容相近似,也是写重访旧日恋人,而其人已杳: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竚。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这首词与 《点绛唇》词都是用时间上今昔交错的手法来写的,而比 《点绛唇》词更尽错综变换之能事。它的第一段主要写今,重见旧地景色; 第二段主要写昔,追念个人情态;第三段则时今时昔,亦今亦昔。陈洵指出:“第一段,地。‘还见’,逆入;‘旧处’,平出。第二段,人。‘因念’,逆入;‘重到’,平出,作第三段起步。以下抚今追昔,层层脱卸。‘访邻寻里’,今。‘同时歌舞’,昔。‘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今犹昔,而秋娘已去,却不说出,乃吾所谓留字诀者。于是,‘吟笺赋笔’、‘露饮’‘闲步’ 与窥户约黄、障袖笑语,皆如在目前矣。又吾所谓能留则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也。……”(《海绡说词·宋周邦彦片玉词》)这段话与前引冯平评《点绛唇》 语,可以看作都是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对孙麟趾“贵能留住”之说的阐述。

合参以上周邦彦的两首词及孙麟趾、冯平、陈洵诸家之说,更从其他词人例如陈洵所提到的辛弃疾吴文英的作品中,多方领会这一词法的运用,当可得到有益的艺术启示。一般说来,词意不必说尽,要在描写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时,善于及时勒住词笔,间以彼时彼地、彼情彼景,转入新的境界,从而使词篇深曲浑厚,收余味不尽、耐人寻绎的艺术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