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妙能写景中人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记叙类·妙能写景中人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流入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限情思。(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词例】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 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敧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解析】词之 “景中人”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词人之外的人,如 “花间词”和柳永词中某些 “代言体”词作,其 “景中人”大多为歌妓。“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温庭筠 《菩萨蛮》)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柳永 《定风波》)等属此类。

“景中人”的另一类即词人。郑文焯所谓 “景中人”即指词人。其《与夏呋盦书》中亦云:“周、柳词高健处惟在写景,而景中人自有无限凄异之致,令人歌笑出地。”(《词话丛编》修订本第五册龙沐勋辑 《大鹤山人论词遗札》) “写景中人”就是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景物中的词人活动 (包括心理活动) 以及抒发词人为景物所引发的某种议论等多种手法来抒写词人情感。从抒情这一实质说,“写景中人”就是 “写景中情”,但具体写法较“写景中情”灵活多样。如柳永的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描写秋天暮雨过后夕阳残照、物华衰落之景,而景中有情,可谓 “写景中情”;下片叙述词人登楼望乡、感叹生涯、遥想佳人等一连串的活动,即为 “写景中人”。苏轼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也是 “写景中人”的词作。我们就以此词为例来谈谈 “写景中人”的妙处。

苏轼这首词写于谪居黄州期间 (1083年)。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载: 张偓佺谪居黄州,心中坦然,不以谪迁为患,“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快哉”一名既含有 “亭之所见”,景象壮观,览之为快之意; 更表达了苏轼对张偓佺旷达情怀的激赏,寄托着苏轼本人 “坦然不以物伤性”而 “无所不快”这种高情逸致。苏轼这首词所发之情也就是 “快哉”二字,但在写法上并非大笔渲染 “快哉”之景或倾怀直抒 “快哉”之情,而是采取描写、叙事、议论等手法在融情于景的同时以景物为导线去展露词人心理活动、抒发词人某种见解,归结于抒发词人的 “快哉”之情。

“落日”二句与下片 “一千顷”五句为写景,景中融情。前者令读者眼前浮现出词人卷帘凭窗赏悦夕阳映照中水天一色的绚丽迷濛景象,词人 “快哉”之情溢于言表。后者清澈平静的浩阔水面映衬着词人的旷达心境,“浪起”句转写动景,暗示出 “风”起,过渡到下文对 “风”的议论。在章法上,二者均分别引发下文的叙事和议论。

上片 “知君”句之后皆为叙述手法。“知君”二句承 “亭”而来,其中蕴涵二人性情相投之义。其实,张偓佺并非为苏轼而造此亭,但此亭寄寓着二人共同的 “快哉”情怀,也就不必拘执于亭之主人为谁了,苏轼自不妨说“知君为我新作”。“长记”句以下承 “水连空”之景叙述词人心理活动,忆想中的 “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山色有无中”均可映照词人眼前实景。而这种由景物触发的心理活动更深微地透露出词人情怀。“长记平山堂”暗示出词人对平山堂的特殊情感,并非仅如俞陛云所释:“快哉亭与平山堂皆登临之胜,故联想及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平山堂为苏轼恩师欧阳修在庆历新政败后知扬州时所建,寄托着欧阳修不以谪迁为患而自得山水樽酒之乐的清高旷达情怀。而苏轼作此词前曾 “三过平山堂下”(苏轼 《西江月 ·平山堂》),皆在与欧阳修相似的谪迁途中。因此,“长记平山堂”隐伏着词人对欧阳修洒脱风神的追怀之情。“认得醉翁语”二句进一步点明这种情怀(“认得”为体悟之义)。

可见,上片中的叙述部分透露出词人与张偓佺的交情、词人的内心隐衷,由此抒发出词人 “快哉”情怀。

下片 “堪笑”句以下为议论笔法,承 “浪起”(风)而颇具曲折之致。“快哉”一名来自宋玉《风赋》,为点题不得不涉及,但宋玉赋中因讽谏而分风为雌雄又与词人自然达观之怀相悖。因此,词人抛开宋玉赋中讽义而拈出其雄风雌风之说与庄生“天籁”之说相对,在“堪笑”、“未解”、“刚道”等语中寓以词人见解。这番曲折之后再直抒己见,因而避免了议论的直露粗浅之嫌,同时又呈现出词人神情。就整首词而言,这几句议论是点题,是对“快哉”情怀的理性归结:只要心中有所得(“浩、然气”)而“坦然不以物伤性”,则可无所不快。(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从上面的例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妙能写景中人”就是将人这个情感生灵置于景物之中,以多种笔法 (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等) 生动而深切地表现出“景中人”为景物所触发的情感性活动,既反映出“景中人”的神情个性,又抒发出“景中人”的真实情怀。这种词作便能“生出无限情思”,令读者如临其境,“歌笑出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