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类·古今绝唱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东坡 “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第五十九)
【词例】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胡仔 “古今绝唱”一评着眼于此词 “语意高妙”,即词人立意高远,运笔跌宕,能入能出,不即不离,在怀古类词作中堪为绝唱。
怀古词作从立意上可分为客观性的就史咏史和主观性的借史咏怀两类。前者如秦观题咏王昭君、乐昌公主等古代女子情事的一组 《调笑令》,几乎没有词人自己的感想。这类词作我们可称之为 “咏古”。而严格意义上的怀古词当指后一类借古咏怀词作。
借古咏怀一类又因词人襟怀不同而大致可分为能入不能出和能入能出。能入不能出者如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前者悲愤,后者豪壮,均执著于史事及其所触发的情感波动。能入而能出者则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词可作典型词例。
“大江东去”二句为词人 “入”的起点,境界高浑。词人仿佛腾身于时空之外而俯瞰滔滔江水卷尽人间千古兴亡事,在无际之境中融入无限沧桑之感。词人落笔便能造此高浑之境主要取决于词人的高远襟怀。词人既具有强烈的功业意志又能体悟庄子达观自然精神。因此赤壁古事不免在谪居的词人心中触发无限感慨,而词人又能将这种感慨升华为弥漫时空的浩叹,对“千古风流人物”的追怀,并不仅限于“三国周郎赤壁”。尽管词人所临赤壁并不一定是当年的赤壁战场,然于词人怀古之情又有何妨?词人以“人道是”轻轻点出,化实为虚,更赋予“乱石”诸句所展现的壮丽景象以虚幻色彩,仿佛重现出当年赤壁鏖战的场面,透露出词人对当年豪杰争雄的神往之情。“江山如画”二句点明这种神往情怀,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怀。下片追怀周瑜,词人抓住传神细节轻灵地点染出周瑜“雄姿英发”之神采,流露出词人对周瑜年轻得志的追慕之情。
怀古之情至“故国神游”则归于解脱,此后情境逐层拔高,为词人的“出”。“多情”二句是对怀古之情的超脱;“人间如梦”是对人间沧桑、历史兴亡的超脱。两层超脱之后,词人心境便归宿于永恒的自然之境——江月。
上述便是词人立意上自入而出的线索,词境亦由高浑而归于妙悟,因而胡仔评之为“语意高妙”。由此可见,怀古词作意境是否高妙关键在于词人立意能否入而能出。如辛弃疾 《霜天晓角·赤壁》 的创作背景与苏轼相似,但词境与苏词迥异:“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可谓悲慨震宇!
除立意之外,高妙的怀古词作还有待于词人妙笔出之。因此,胡仔在评苏轼此词之后,紧接着又引录无名氏的一首和词而谓之“语虽粗豪,而气势可嘉”。可见,粗豪语不可造高妙之境。苏轼此词“语”之“高妙”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笔调变化多姿,完美地创造出了既有雄壮之势,又具空灵之神的词境,格高而味长。状赤壁之景以雄健的笔调生动而准确地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气势夺人,为“千古风流人物”出场作了绝妙的铺垫,呼之欲出,同时也暗示出词人的澎湃心潮。而追怀周瑜风流则变以灵动笔调神灵活现地速描出周瑜的翩翩英姿,词人的欣羡之情亦荡漾其间。
其二,章法转合圆融。“大江东去”二句为“入”的起点,而其中又隐伏着由“出”而“入”的心境变化。将“千古风流人物”置于无时空限制的“大江东去”之中来审视,这是“出”;但“大江”能“淘尽”的只是“风流人物”的身躯,而其“风流”仍流芳千古,因而能触发词人追怀之情,这便是“入”。歇拍“一时多少豪杰”承“千古风流人物”而启下; 结拍“一尊还酹江月”照应“大江东去”。前者是“入”,后者是“出”。起拍、歇拍、结拍共同组合成了一个浑融词境。
总之,立意高远,用语入神,是怀古词达到高妙境界的基本要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