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智慧》高康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技法。画面太满,则显呆板,失去了灵动和洒脱;画面太缺,则显空洞,不免单调、乏味。只有适当地留白,才可在黑白、有无、疏密之间呈现出万千气象,给人以美妙的遐想。齐白石画虾的空白,能让人感受到万顷碧波。徐悲鸿画马的空白,可使人想像到疾风劲草。

其实,留白之美无处不在。于艺术,它是一种技巧,于社会和人生,则是一种智慧和境界。

与人留白,收获的是人际的尊重、和谐与持久。

人与人之间包括动物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人看见两只刺猬拥抱在一起,但刺猬之间的温暖,正是用距离和守望照应着。

夫妻、恋人、母子之间可以肌肤相亲,而国家领导人之间会见时,一定是两个宽大的沙发,中间再隔一个不小的茶几。更有,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当一个陌生人接近你至三四尺远时,你会立刻警觉起来。

这就是人的心理防御本能所划出的一个无形的“心理安全空间”。与人留白的距离,就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谁都有不愿示人的东西,或者是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或者是一段苦涩难言的情感,或者是一桩不可外扬的“家丑”,与我无关、无妨,我们又何必非要去探究呢?

因“熟视”而“无睹”,大概也是审美疲劳。所以,距离产生美。与朋友处,并非越黏糊越好,不要试图踏入对方的私人领地,尤其对其缺点、隐私不可知道得太多,多则生厌,厌则友情散。即使至亲圈,亲密也“有间”。多数年轻孩子,尤其男孩儿,不愿在QQ和微博、微信里加自己的父母,就是例证。无论多么热诚的情感,一旦其占据和填满了对方的生活空间,无异于窒息了对方的呼吸和灵性,其结果将是被爱者的厌烦和逃避。

留白留下的是轉圜,是可以重做的“图层”,可令人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与人交流时,语速慢上半拍,学会停顿和倾听,可尽享沟通的收益与愉悦;与人辩论时,争执不下就住口,收住话尾,就埋下了可进可退的伏笔;感情冲动时,来次深呼吸,让头脑降降温,将避免一次事后之悔;面对不诚实,别说透,别戳穿,给台阶,留面子,会赢得感激;遭遇攻击回敬时,降低烈度,不揭短,不打脸,则可能赢得敬意甚至化敌为友。

话不能说满,满了自缚;事不能做绝,绝了招祸。给人留一块余地,人生就多一份自如,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温情。即使至亲之间留一处空间,也能够增添生机、活力和情趣,使彼此都成为一道完整而独特的风景。

与己留白,收获的是生命的潇洒、从容与优雅。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立志、耕耘、拼搏是必修课。但不管有怎样的如虹雄心,你最终只能达到你的才智和背景所能给出的高度。所以,设计一生追求的目标时,有一尺定八寸,留下一寸给晚年,另有一寸给子孙。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天下至理。资源不可用尽,功名勿至极限。“峨眉山月半轮秋”。花之魅在半开,月之魅在半圆。激流勇进,其志可嘉;急流勇退,其节可敬。不涉激流,不兴土木,把不曾污染的江海、未曾开发的大地交于后人,更是无量功德。

留白也是给自己的心灵放假,松弛疲惫的身心,梳理凌乱的思绪,留有足够的时间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如此,便可得一份清醒、淡然和悠闲,在情禅意中体悟生命的意义,活出无言处生成的精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