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蓼莪》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蓼莪

【题解】

本篇选自《诗经·小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之后,始称《诗经》。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诗歌三百零五篇,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风土乐调,有十五国风;雅是带有王畿地区色彩的雅乐,有大雅、小雅;颂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大典时的专用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后仅盛行《毛诗》。有东汉郑玄《毛诗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等。

《小雅》共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为社会上层人士所作。内容多反映上层宴饮会猎、政治劝讽和对外征伐,也有部分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与国风的民谣相似。

 

蓼蓼者莪(1),匪莪伊蒿(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3)。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4);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5),维罍之耻(6)。鲜民之生(7),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8)?无母何恃?出则衔恤(9),入则靡至(10)。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11)。拊我畜我(12),长我育我,顾我复我(13),出入腹我(14)。欲报之德。昊天罔极(15)!

南山烈烈(16),飘风发发(17)。民莫不穀(18),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19),飘风弗弗(20)。民莫不穀,我独不卒(21)!

 

【注释】

(1)蓼蓼(lù—):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蒿草,即莪蒿。(2)伊:是。朱熹《诗集传》:“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3)哀哀:悲伤不已的样子。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4)蔚(wèi):一种蒿草,即牡蒿。(5)瓶:汲水器具。(6)罍(léi):古代一种小口大肚的器皿,用以盛水或酒。朱熹《诗集传》:“言瓶资于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犹父母不得其所,乃子之责。”(7)鲜(xiǎn)民:指孤子。(8)怙(hù):依靠。(9)衔恤:含忧,怀忧。(10)靡至:无所归。意谓没有着落。(11)鞠:养。(12)拊:抚养。畜:喜爱。(13)顾我复我:指父母对自己爱护备至。顾,回望。复,返回,指不忍离去。(14)腹:指怀抱。(15)昊天罔极:苍天无穷。比喻父母恩情广大。(16)烈烈:高峻的样子。(17)飘风:旋风,暴风。发发:形容风吹迅疾;也象疾风声。(18)穀:赡养。(19)律律:同“烈烈”。(20)弗弗:同“发发”。(21)卒:终,指养老送终。

【导读】

这首诗的写法就是典型的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兼用。父母生养我们,何其不易,我们又如何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国有句俗话: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报父母恩。我们今天依偎在父母膝下,恐怕很难理解为人父母之不易。等到明天,我们也为人父母,再来读读这首诗,感觉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首诗中的说法还沿用至今,如把丧父称为“失怙”,丧母称为“失恃”。

 

【思考】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能理解父母养育你的不易吗?请举几个具体的事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