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全集《保孝行章第十》原文赏析与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保孝行章第十

【原文】

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忠苟不行,所率犹非其道。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亲也。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则福禄至矣。故得尽爱敬之心,则养其亲,施及于人,此之谓保孝行[1]也。《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2]。”

【注释】

[1]保孝行:保证孝道的推行。 [2]“孝子不匮”二句:孝子孝心永不竭,福禄永远相伴随。匮,缺乏,竭尽。锡,通“赐”,赐给。尔类,你们这种人。

【译文】

奉行孝道的人,最重要的是尽忠。如果一个人连尽忠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么他所做的一切都不会符合道德标准。所以,如果不能尽忠,最容易失去其应有的操守,这不仅仅是危害到本人,同时也会给他的亲人带来耻辱。所以有道德品行的君子在奉行孝道之前,首先要恪守忠道。如果能做到以忠道办事,富贵荣禄自然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也就能对自己的亲人尽到敬爱之心,并很好地赡养他们,甚至还可以惠及所有的人。这样做,就称得上是真正奉行了孝道。《诗经》上说:“孝子孝心永不竭,福禄永远相伴随。”

【解析】

所谓“保孝行”,即保证孝道的推行。这里论述了孝与忠的关系,认为遵守忠道是推行孝道的重要保证,一个人要遵守孝道,首先必须遵守忠道。假如一个人连忠道都不能坚持的话,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是正确、合道之举。所以在忠道尚且不能奉行的情况下,最容易失去其应有的东西,不仅仅是危害自己的本人,同时也会给他的亲人带来耻辱。所以有道德品行的君子奉行孝道之先,首先就是恪守忠道;只要尽心做到以忠道办事,那么就必然会获得荣禄富贵了。

一个不为诱惑所动、能够经得住考验的人,不仅不会丧失机会,相反会赢得机会。此外,还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一点点忠诚比一大堆智能更有用。毕竟,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有很多很多,而需要用智能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却很少。“永远忠诚”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口头上表示忠诚,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每个人应永远忠诚于自己的团队,永远忠诚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唯有这样自己才会有进步,工作或事业才能不断地成长。

典例阐幽

迷途识返的程少恒

贪官污吏人人憎恨,有的贪官一贪到底,死而后已;有的贪官却能悬崖勒马及早回头甚至成为清官,程少恒就是这样的一位官员。

程少恒,生于清嘉庆二十年,同治甲子科江南乡试举人,殿试进士,历任江西永宁、上绕、广信、湖口、峡江等知县。他的老家在司空山南麓今店前镇河西畈,家乡许多人说程少恒是个贪官。的确,程少恒开始担任二、三任知县后,名声不好,这风声传到了曾国藩的耳朵里。曾国藩的部下,水师总督彭玉磷对这事很重视,还专门微服暗访。

那是在程少恒任湖口知县时,彭玉磷装扮成一个被强盗抢劫的秀才,到程少恒的县衙里告状。彭玉磷事先得知,程少恒是根据行贿者所付出银两的多少,来作为断案,解决问题的准则。也就是说不论理在何方,只要多塞银子就会赢得官司。彭玉磷还打听到程少恒受贿的习惯,那就是银两需要在大堂磕头时,从程少恒端正的案桌底下抛过去或踢过去。彭玉磷掌握这个火候,在下跪申诉磕头时说:“学生乃一介寒儒,被强盗抢劫,无以为生。”接着大叫:“望青天大人为学生作主啊!”就在他边喊叫边磕头的同时,将一锭五十两的银块抛向程少恒的脚下。

程少恒听得脚下的响声,像往常一样,用脚试探着,知道礼物不轻,心里也有谱了。在“明镜高悬”的横匾之下,程少恒暗自高兴。待彭玉磷详细诉说被抢的情况之后,他就觉得不很对头。这个秀才既然被抢,那还有这么大,这么重的银锭送礼?不合常理,于是就站起身来打量着下面跪着的告状人。猛然发现告状人的颈后,有一条深深的线状痕迹,这是做官人长期戴官帽而被勒出的“官帽印痕”,就更加引起他的怀疑。他暗暗提醒自己:来者不善,当心陷阱。为进一步证实自己怀疑是否可靠,程少恒突然大喊一声:“告状人抬起头来!”彭玉磷本想低头蒙混来试一试程少恒是否贪赃的真相,听这一声大喊,他无奈只得把头抬起来。机警的程少恒稍一打量便发现彭玉磷胸前的腰牌。说时迟那时快,程少恒马上故作镇静地把脚下那锭银子踢了回去,并大声斥责:“大胆刁民,你身为生员,还想行贿本官,该当何罪?”彭玉磷只得磕头谢罪,退出大堂。程少恒望着彭玉磷的背影长长舒了一口气:“好险啊!”这一次,彭玉磷不但没有试出程式少恒的贪财恶迹,反而认为人们的传言有误,觉得程少恒是个不受贿的清官,打消了原先的怀疑。

通过这次“假报案”事件之后,使程少恒清醒起来,真的改邪归正成了清官。他从湖口迁任峡江知县以后,就完全换了一个人。临江府峡江县是一个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的穷县,而且匪盗猖狂,社会混乱。程少恒上任后以德感民,以法治匪,大力发展农桑,同时减轻赋税,扶贫济困,使人民安居乐业,获得很好的官声。这些政绩上告朝廷,皇上又特授他为兴国县知县。在兴国那里,程少恒更加清正廉明,深受人民爱戴和官府赏识。兴国人民感恩戴德,在他离任时还以“万民伞”相赠。

后来,家乡的父老说:“养儿不怕痴,就怕无转志”。程少恒迷途识返由贪官转而变成清官的佳话流传至今。

进宝状元黄信一

相传,店前镇杏花村,从前出过一位进宝状元。这位状元叫黄信一(又叫黄先懿),住在店前河的西岸。他幼读诗书,很有天分,又能习武善射,巡山打猎。

一天,他带着猎犬背着弓箭,到河东岸的红岩山上打猎。不料,刚进山就遇到三只白鹿,一公一母带只小鹿在杂树林中觅食,他喜出望外!听老猎户说过,白鹿是鹿中之宝,这机会可遇而不可求。他瞄好路径放出猎犬一阵猛撵,三只鹿都被撵到山下的茅草坪里,茅草一人多高,不见了鹿的踪影。突然猎犬一阵狂吠,两只白鹿一跃起而起,纵身越过小河逃走,猎犬也尾追而去。凭着猎人的经验他径直到白鹿纵起的地方,不大费力的就将小鹿逮住。他急忙解下腰间的长手巾,连包带裹地把小白鹿抱了回家。

那只小白鹿,出生不久,还在喝奶。只见它全身嫩毛雪白如玉,蹄壳和眼睛透着粉红色,实在令人怜爱。黄信一的妻子正巧刚生过儿子,还在月子里,她挤下自己的奶水来喂小白鹿。一家人对小白鹿,就像对待自家的婴儿一样,生怕有个闪失。小白鹿似乎通人性,它性子温顺,不仅不怕人,还常到院子里蹦蹦跳跳,和小孩子们一同玩耍。

自从有了小白鹿,黄家的屋前屋后经常发现鹿的蹄印。那时,野物闯进山村是常有的事,谁也不在意。一天,黄信一清早出门,发现一对老白鹿竟然守在门前,令他一怔:莫不是老白鹿看自己的鹿儿来了?他有意让它们与小白鹿亲近,后来它们竟大胆地进来给小鹿喂奶。黄信一心里一酸,自后也就任凭它们来往。黄家本以为它们看过后就离开,谁知它们竟留在院子里,陪着小白鹿不走了。黄信一的心灵被深深触动:真是人畜一般亲情无二啊!从此他收弓箭再不打猎,一心在家攻书,与全家人尽心尽意饲养好三只白鹿。久而久之,黄家“人鹿共处”的事被传开,远近的乡邻赶来看稀奇,许多商客也闻讯出高价索买小白鹿,黄信一只一句话:金不换!

黄信一居住的村庄是个畈区,村里栽了很多杏树,一到春天杏花盛开,峰蝶飞舞,人就像在花海里穿行一样,景致美极了。每年这季节学友也来他家吟诗作赋,与他同游司空山。安庆府作小吏的学友,这年又依约前来,还专为他带来一张朝廷的文告。文告说,本朝新主登基,在京城新建“御园”,要广征天下珍禽异兽。学友的良苦用心,信一心中明白:白鹿是兽中之宝,一个百姓人家如何能安安稳稳地长久养着三只白鹿?这事要是朝廷得知,招来的是福,是祸?再说白鹿进了御园说不定还能传宗接代呢。他权衡再三,最后拿定主意:进京献宝的意愿,知府大喜,急忙具奏章进京,并亲处接送宝物。

进京献宝是大喜事,黄家选择黄道吉日。启程这天,黄氏家族的长辈和村里的邻居,吹吹打打赶到店前河边送行,白鹿上了安庆府派来的特制竹排顺流而下,一路顺风,到了京城。知府上金殿奏报皇上:平民黄信一敬献兽三只,请皇上验宝赐封。皇上当即摆驾御园在“鹿苑”看到三只招人喜爱的白鹿,满口赞扬“好宝、好宝”。夸黄信一忠君报国,进宝成功。

第二天,皇上御赐黄信一“进宝状元”并留京城任职。黄信一谢恩,同时具奏:小民惯居山野,志乐田园,不善为官,请准回乡耕读为本。皇上很欣赏他的志向,加赐金银锦缎,准其回乡。谈起宝物,皇上意犹未尽,问道:状元公,此宝得于何处?黄状元答道,山间草坪小河边。皇上说:得宝之地就叫“白鹿坪”、“白鹿河”吧。皇上又问道:状元公恋乡情重,想必家乡风光如画?状元回奏道:家居小村杏树成林,花香十里,远近闻名。皇上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赐状元家乡名叫“杏花村”。黄信一谢过万岁,衣锦荣归,终生乐守田园。“进宝得状元”的佳话和皇上所封的地名,一直传到今天。

管仲举谏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获得了军事上巨大的胜利,陆续消灭了散布在各个地方的割据势力,只有强硬的楚国还没有臣服齐桓公。

连战皆捷的几位大将建议齐桓公:“您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出兵讨伐楚国,一统江山呢?我们随时为您效劳!”

这番话说到了桓公的心上,他看着手下将领主动请战,心中甚是欢喜,于是决定出兵。管仲得知齐王出兵,马上前去阻止,劝道:“现在可不是攻打楚国的好时机,大王你千万不要草率行事!”

“为什么?你没有看到现在士气大振吗?而且我国粮草充足,我实在找不出时机不成熟的理由!”齐桓公有些不解。

“我们连续征战数次,兵马早已疲惫不堪。再说楚国和其他诸侯国不一样,它实力雄厚,国力强盛,现在进攻实在很危险!”

“那我们就眼看楚国继续强盛下去吗?难道等着它把我消灭了不成!”齐桓公着急了。

管仲笑着说:“我自有办法,而且保证你一年之内不动一刀一枪,不伤一兵一卒,就让他降服!”

齐桓公半信半疑,但看着管仲胸有成竹,就放手让他实施既定的计划。管仲命人铸造了不计其数的铜币,然后派一百名商人去楚国买鹿,临走时嘱咐他们说:“齐桓公特别喜欢观赏鹿,愿以重金购买活鹿。”

商人们到了楚国后,四处悬赏购买活鹿。梅花鹿在楚国很普遍,不值钱,两枚铜币就能买到一头,人们大都把它们宰杀了吃肉。楚国人一听有人重金购买活鹿,于是纷纷到山上捕获。随着猎鹿人的增多,鹿越来越少,而鹿的价格也一涨再涨,从开始的5枚铜币到10枚铜币。几个月之后,商人又抬高了价格,40枚铜币一头。在当时,40枚铜币可不是小数目,能买2000斤粮食。楚国上下见有利可图,都放弃自己的行当去寻找野鹿。农民变成了猎人,战士也不顾纪律,上山捕鹿。

不知不觉,一年就快到了。管仲对齐桓公说:“您现在可以召集人马,出兵楚国了。现在楚国只有数之不尽的铜币!农民因为猎鹿荒废了田地,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士兵因为猎鹿无心操练,丧失了作战的技巧和能力。成熟的时机已经到了!”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见,放出发兵的消息。楚成王见粮源断缺,人民因为饥荒四处逃亡,士兵都无心恋战,如果自己勉强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连忙派使臣向桓公求和,心甘情愿地归顺了齐国。

浪子回头金不换

周处是晋朝义兴县人,因为年轻的时候好惹是生非,被当地人们视为祸害。

那时候,在义兴县境内的大河里出现了一条蛟龙,同时在义兴县山里又有只斑额吊睛猛虎,它们都时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当地人们都把周处同蛟龙、猛虎一起看作是“三个祸害”,而这“三个祸害”中又以周处更加厉害。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祸害,曾经有人劝说周处上山去杀死那只斑额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斩除那条危及乡里的蛟龙。

周处听人劝说后,立即上山去杀死了斑额吊睛猛虎,接着又下山来到有蛟龙作恶的河边。当蛟龙露出水面准备向他扑过来的那一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周处转眼间便跳下河去举起手中锋利的砍刀,向作恶多端的蛟龙头上砍去。那蛟龙为了躲避周处的刺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几十里路远。周处一直紧紧地跟着它,同样是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就这样,三天三夜过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人们都在为这“三个祸害”的灭亡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

谁知周处在杀死了蛟龙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边。当他上到岸上来时,看到人们正奔走相告,都在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庆贺,这时他才晓得自己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祸害了。这是为什么呢?他扪心自问,经过一番仔细的反省之后终于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于是,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因为陆家兄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处是想请陆家兄弟开导思想,指点迷津。

周处头脑中带着疑惑来到吴郡陆家的时候,陆机不在家,正好会见了陆云,于是他就把义兴县人为什么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明自己想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请陆家兄弟指点迷津。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何况你现在还年轻,前程还是满有希望的。”陆云接着说:“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

周处听了陆云这番话后,从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后来终于成了名扬四方的忠臣孝子。

杨震拒金表清廉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人。他为人正直,名誉清白,备受人们的推崇,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朝廷珍惜他这个人才,于是提拔他担任荆州刺史。

杨震为官有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发掘人才,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他的推荐得以飞黄腾达,王密就是其中的一个。起初,王密只是荆州地区的一个名士,后来受到了杨震的重用,担任了山东昌邑县的县令。

王密现在在官吏中享有名气,时时想起杨震对自己的帮助。心想:要不是杨震的推荐,自己还不知道哪天才有出头之日呢!他决定借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两年后,杨震被调往山东东莱任太守。王密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因此盛情邀请杨震在上任途中务必到昌邑叙叙旧情。盛情难却,杨震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在昌邑停留了几日。王密生怕有所怠慢,安排得无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都不用杨震操心。

临行前的晚上,杨震正要入睡,王密推门进来,客气地说:“没有大人您,也就没有我王密的今天,这个恩情我不知用什么来报答。这里是我的一点心意,权作送给您的盘缠。”说完,就从身后掏出十斤黄金。

杨震见状大吃一惊,好言劝道:“盘缠我还是有的,你不必操心。我平生以清廉严格要求自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你收起来吧!”

王密回答说:“这只是我的一片心意,既不是行贿受贿,也没有买官鬻爵的嫌疑,是我们个人的交情。现在天这么晚了,这件事情谁也不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

杨震在这些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见他执迷不悟,而且说得有条有理,不禁心生怒气,训斥道:“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今天的事情已经有四个人知道了,这已经足够我拒绝你了!”

王密好奇地问:“怎么有四个人呢?”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难道还不够多吗?”杨震的反问掷地有声。王密只好惭愧地收拾起那些黄金,悻悻地离开了。

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杨震在做官期间,为政清廉,从来不授受任何礼品和礼金。全家人也没有因为他做官而享受一天的安逸,仍然和以前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

有人善意地劝说他应该趁现在做官的便利,置办一些田产和房屋,也好为子孙后代留条退路。但每次杨震都坚定地说:“我一辈子没有沾染上有损我清白的事情,一旦上了贪船,什么时候靠岸就由不得自己了。这种事情我不会做的,当着别人我不会做,我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做!”

“那你能给你的子孙们留下什么呢?”别人问。

“别人都会说他们是清官的后代,这笔遗产就够他们受用一生了!”杨震自豪地回答。

刘备直言劝诫许汜

东汉末年,刘备和许汜交情深厚、不分彼此。

一天,刘备和许汜一边煮酒一边闲谈,好不惬意。最后,话题谈到当世的著名人物,许汜评论起徐州的陈登,不屑一顾地说:“陈登那人太没有教养,这种人不值得结识。”

刘备觉得他的这番话很突然,就直接问道:“是吗?在我看来好像不尽然。你这样说有根据吗?”

“当然有!”许汜显示出几分恼怒,“我前几年专程亲自登门拜访他,谁想到他一点诚意也没有,根本就不讲究什么待客之道。他对我不理不睬不说,最让我气愤的是他竟然安排我到一张放在房间角落的小床上休息。他分明是狗眼看人低!”

刘备静静地听完,随后爽朗地笑了,说道:“他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

许汜很惊异于刘备的直言不讳,感到迷惑不解,又想为自己辩解,于是问道:“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刘备双手搭在他的肩上,说道:“你在外面已经有很大的名气,别人对你的要求自然要比一般人高。现在兵荒马乱,百姓受尽了苦头,吃不饱、穿不暖。但你对这些毫不关心,偏偏想着谁家有肥沃的良田出售,谁家会转让大房子,还想从中渔利占便宜,陈登最不喜欢这种人。你想想陈登会乐意和你说真心话吗?”

刘备继续坦率地说,“他还给你安排小床,算是不错了。说句真心话,如果我是他,不把你轰出家门,恐怕也会让你睡在地上,连一张床板都不会给你!”

刘备说完,仍然和颜悦色地看着许汜,没有丝毫嘲讽之意。

许汜早就红了脸,听完刘备这一番直言劝诫,这才意识到自己有这么多的缺点,不禁心悦诚服,决心改正。

因为你不够忠诚

小郑跳槽到了一家公司任主管,可没过多久就接到了解聘通知书。她感到大惑不解,就去找老板问个究竟。老板反过来问了她两个问题,让她回答“是”或者“不是”。

一个是:“你去德国培训是以前的公司花钱委派的吗?”

小郑回答:“是。”

另一个是:“你跳槽是因为工资太低了吗?”

小郑回答:“是。”

老板说:“这就是解聘你的原因,因为你不够忠诚。”

小郑急忙说:“可是——”

老板打断郑丽的话:“我不想听你辩解什么。”

小郑只好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公司。开始她弄不明白老板为什么问她这样两个问题,不久,原来公司的同事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老板开会说她刚跳槽就被炒了鱿鱼,是因为她对以前的公司不够忠诚,难保她有一天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来。

原来,小郑以前的老板和现在的老板是朋友关系,现在的老板从小郑以前的老板那得知这一情况的。

这都怪小郑跟老板闹翻了。小郑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待遇问题。她老是在老板面前抱怨工资太低,要求涨工资,两人经常发生争吵,老板指责她忘恩负义,公司花钱让出国深造,现在却抱怨工资太低。老板告诉她,你干出成绩来,工资很自然就给你涨上去。她听了老板的话,准备在公司干出成绩来。有一天同学聚会,看着原不如她的同学,后来都升了职,并且收入比她高出几倍。她听后心里有点不平衡,心想他们的能力并不怎样,却混得如此好。她下定决心要找一家大的公司,来证明自己能力并不比他们差。后来,写好辞职报告,还没等老板批准了,就离开了公司。

“傻”人有“傻”福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哥哥都在美国打工,他们的工作是在一个码头的仓库里给人家缝补篷布。兄弟两人都很能干,做的活儿也精细。但威廉·莫里斯与哥哥不同的是,当他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随手拾起来,留做备用,就像给自己家做事一样。

有天夜里,威廉·莫里斯被暴风雨惊醒,他想都没想就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手电筒冲了出去。哥哥怎么拦不住他,直在后面骂他是个傻瓜。威廉·莫里斯跑到露天仓库里,仔细检查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并顺手把被风掀起的篷布重新盖好。没想到,老板也不放心这些货物,就开着车过来看一下,正好遇到了已被淋成落汤鸡的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的诚实和负责得到了老板的信任,他被直接晋升为分公司的总经理。分公司的大小事务都是威廉·莫里斯一人说了算,威廉·莫里斯的哥哥不止一次地对他说:“给我弄个好差事干干。”威廉·莫里斯都没有同意,虽然这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他深知哥哥的能力是不能胜任其职的。哥哥直骂他六亲不认,说他:“你真傻,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