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之什么是词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曲,因此词的最初全称为「曲子词」。词作者依照曲谱填写词句,曲名就是词调的名称,也叫「词牌」。后来词的音谱散失,词乐失传,词就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严整的特殊形式流传下来。以后的作词者就只能依据前人作品的句读、平仄和押韵方式来写词,词的调名(即「词牌」)也就成了文字格律的一个标志。因此,一首词的「词牌」与该词的内容通常是没有关系的,它只表示该词在句读、平仄和押韵方式上的具体格式,而描述和规范这些格式的文字便叫做「词谱」。许多人不说「写词」而说「填词」,就是因为作者是在把自己的字句「填」到那个格律严整的「词谱」中去(曲谱没有散失前就是「填」到曲谱中)。早期词作一般都只写词牌而没有题目,后来的作者开始在词牌后加写一个题目,用以概括全词的内容。

词可以根据其长短而分为「令」和「慢词」两大类:字句不多的小词叫做「令」,又称「小令」;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则称为「慢词」。就像文章的分段一样,有些词可分为两部分、甚至三部分,其每一部分就叫做一「片」。如果一首词有两片,则分别称之为「上片」和「下片」。一首词的上下两片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句读、平仄和押韵方式,但也可能稍有不同或很不相同。

从广义上讲,词是属于诗的一种。正如我们在前言中所说,格律诗本身就是自带音乐的,有其音乐美的固定模式。词的格律要求比诗更严,变化更複杂,因此词实际上携带了更多、更複杂的音乐因素。

词与格律诗比较,主要有如下一些不同的特点:

1. 句子字数:格律诗每句的字数整齐,一般是五、七言,没有像古风或乐府诗中那种「杂言诗」;而词则是以「杂言」为基本特徵的,所以词又叫「长短句」。这一区别很明显,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它却是格律诗和词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2. 句读:格律诗的句读方法,不论五言或七言,都只有两种固定的句读法(参看「句读」篇)。但词的句读要丰富和複杂得多。比如五言句,格律诗裡只有2-2-1或者2-1-2两种读法,但词裡会有1-2-2的读法。试看下面的句子:

念累累枯塚,茫茫梦境,…… (陆游:〈沁园春.有感〉)
其中的五言句要读作:念–累累–枯塚;又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其中的五言句要读作:竟–无语–凝噎

3. 平仄:格律诗中句子的平仄结构只有四种基本模式,而词句的平仄结构变化很大,有的是格律诗中没有的。比如: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这裡的五言句的平仄结构为:仄平平仄平

而且不像格律诗中的句子,其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词句中许多句子的平仄结构是确定不变的,不能改动的。比如上面的五言句的平仄结构「仄平平仄平」就是不能改动的。

4. 押韵:格律诗一般都押平声韵,而且不能转韵(从一韵变到另一韵)。但许多词都押仄声韵,而且一首词中不但可以转韵,还可以在平、仄韵之间多次转换。比如:

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仄韵)
暝色入高楼, (平韵)
有人楼上愁。 (平韵)
玉阶空伫立, (仄韵)
宿鸟归飞急。 (仄韵)
何处是归程, (平韵)
长亭连短亭。 (平韵)

5. 对仗:词不像律诗或者排律那样必须包含对仗结构。但一首词中如果刚好有两句字数相同、句读相同、平仄相反,则可以构造一个对仗结构。比如: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1] 诗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与下一句共同构成一个对仗结构)

为了与不满足格律诗要求的词句相区别,人们常把满足格律诗的句读、平仄的句子称为「诗句」。在有一些词牌的词裡,全部句子都是诗句;但在多数词牌的词中总会有一些不是诗句的句子。

例子: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其中两个五言句「正故国晚秋」和「叹门外楼头」都不是句,因为它们的句读都是1-2-2的读法,不满足格律诗的句读规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