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词要多读少写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诗云:“老去渐于诗律细。”又云:“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又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可见诗的成就是需要功夫的。

第一要见闻广阔。有充沛的资料来源可供运用,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供抒写。

第二要琢磨精细。初稿有时不免逞笔锋一时之快,不暇检点,而且不多看别人的诗,不多与现实接触,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经过反复吟味修饰,总可以更完美些。

这是杜老现身说法为后学示津梁,后学果然遵循他的矩范,就不会陷于早熟与早夭了。

最可惜的是本来有作诗的天才, 略有成就,而浅尝辄止,故步自封。以前多少诗人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为此。“毫发无遗憾”是要自己虚心在细处检点,不让一笔粗忽过去。“波澜独老成”是要争取时间与空间来丰富自己。古人说张说的诗自到岳州以后好像得了江山之助。时间的持久虽是人力所不能掌握的,空间的扩大却是诗人所应当努力的。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都是诗人必具的条件。杜氏自己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不丰富,诗的境界是不能神妙的。

诗是可以日常讽诵玩味的,但不是可以常作的,更不是可以鼓励任何人常作的,不作诗并不等于说不懂诗,也不等于说不能欣赏诗。

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里有几句话说得最好,他说:“常读诗者既长识力,亦养性情;常作诗者既妨正业,亦蹈浮滑。”古来名家诗最多的是陆游,尽管好诗不少,究竟大同小异重复迭见的也不能免,而且风格如一,究竟缺少变化,不能使人读之不厌。不过因为享到高寿,八十几岁才死,几于无一日不作诗,所以诗多不足为奇。后人如果学他那样,肯定是不会有益的。

学作诗固然不能一天就学会,然而天天作诗就会把诗作好也是必无之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