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昪《离亭燕》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昪

张昪(992~1077),字杲卿,祖籍韩城(今属陕西)。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历任要职,卒于熙宁十年(1077),时年八十六岁,谥号康节。他的词风格雄浑苍凉,《全宋词》收录了两首。

离亭燕

【原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 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①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译文】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鉴赏】

这是宋代较早的一首怀古词,写登楼时看到的金陵(今南京)之景,抒发了惆怅孤寂的落寞情怀。

上片写金陵(今南京)山水,雨后的秋景清爽开阔。前两句写全景,如画的江山本就很美,草木随季节变色也属正常,可加上一个“秋潇洒”后,它就染上了一丝超凡脱俗的气质。后面是一系列特写:天高云低,水天一色,无边无际。一个“浸”字,把景色壮阔的特质充分表现了出来。“霁色”与“冷光”相连,一动一静,相映生辉。后两句视角转换,词人开始关注人文景观,衔接自然,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下片抒发感怀。词人以景起笔,写云里高帆,烟外酒旗,营造出一种悲凉抑郁的氛围。然后词人抒发感慨,想到朝代的兴衰、人世的沧桑,“尽入渔樵闲话”,是何等的悲凉!“怅望”写自己的哀伤之感。寒日无言,默默西沉,又平添了几分萧索。

这首词逐层铺展,构思巧妙,风格苍劲,已经与婉约派的哀婉缠绵迥然有别,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