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诸将五首(选三)》古诗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诸将五首(选三)》古诗注释与赏析

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①,胡虏千秋尚入关②。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③。

见愁汗马西戎逼④,曾闪朱旗北斗殷⑤。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⑥。

【注释】

①汉朝陵墓,借指唐朝诸帝王陵墓。南山,终南山。②胡虏,指吐蕃、回纥等西部边疆少数部族。《资治通鉴》卷二二三载:广德元年(763)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十月,又寇奉天、武功,攻陷长安,代宗幸陕。二年十月,吐蕃、回纥兵逼奉天,京师戒严。永泰元年(765)九月,吐蕃与回纥等数十万兵入寇,逼近长安,京师震恐。千秋尚入关,《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时,匈奴曾从萧关深入,焚烧汉朝宫殿。两次敌寇入侵不到千年,此言“千秋”,盖取其成数而言。③二句责武将不能御敌,致使唐帝王陵墓被吐蕃挖掘。玉鱼、金碗,均为帝王墓中的陪葬品。出人间,是说被挖掘出来。二句互文。玉鱼、金碗昨日蒙葬,今晨即被发掘,极言陪葬品出土之速。④见,同“现”。见愁,指呈现于眼前的愁事,即上举吐蕃的几次入侵。汗马,汗血马,此指战马。西戎,指吐蕃、回纥等。吐蕃几次侵扰京畿,并一度占领长安,故曰“西戎逼”。⑤朱旗,红旗。指汉唐旗帜。殷,深红色。此句谓汉唐盛时,朱旗矗天,北斗亦为之殷。⑥二句谓京畿地区形势危急,诸将且莫高枕无忧。材官,勇武之士。泾渭,二水名,即泾水、渭水,皆在京畿之内。《旧唐书·代宗纪》载:永泰元年(765)九月,郭子仪屯兵泾阳,李忠臣屯东渭桥,李光进屯云阳,马璘、郝玉屯便桥,骆奉仙、李伯越屯盩厔,李抱玉屯凤翔,周智光屯同州,杜冕屯坊州,以防吐蕃。当时军情吃紧,士庶惊骇,又遇大雨,吐蕃大掠京畿男女数万人,焚庐舍而去。故诫诸将不可轻敌。

【评析】

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作。这是用七律的形式议论军国大事,讽刺诸将不能御寇安疆,为国解困分忧所写的一组政治讽刺诗。这是第一首,以吐蕃攻陷京师、发掘皇陵之事,警诫诸将,勿高枕无忧。

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①,拟绝天骄拔汉旌②。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③!

胡来不觉潼关隘④,龙起犹闻晋水清⑤。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⑥?

【注释】

①韩公,指张仁愿。景龙二年(708)三月,朔方军总管张仁愿在黄河以北筑东、西、中三受降城以抗拒突厥,以拂云祠为中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与东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相距各四百余里,并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首尾呼应,巩固了北部边防。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七月,张仁愿以功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②言韩公筑城的本意,是永远扼制异族的进犯。拟绝,意在断绝。天骄,本指匈奴,此借指突厥。拔汉旌,拔掉汉家旗帜,此指入侵唐境。③唐置朔方军,原是防御突厥的。其后突厥衰亡,回纥崛起。安禄山叛乱,肃宗在灵武即位,朔方军兵力不足,反而请回纥救援以收复两京。杜甫认为这是将帅无能,故予以讽刺。岂谓,岂料。翻然,反而。朔方兵,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所统领的部队,实概指唐军。④胡来,指天宝十五载(756)安禄山破潼关、陷长安事。潼关天险本来易于固守,但由于守将哥舒翰仓促出战,全军覆没,导致安禄山长驱直入,所以让人觉得潼关好象都不险要了。隘,险要之处。⑤此以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灭隋兴唐,比拟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代宗)收复两京,中兴有望。晋水,发源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悬瓮山,东流注入汾水。唐释一行《并州起义堂颂》:“我高祖龙跃晋水,凤翔太原。”故云“龙起晋水清”。又《旧唐书·代宗纪》载:宝应元年(762)九月,太州至陕州二百馀里黄河清,澄澈见底。时代宗即位不久,故云“犹闻”。古人认为河清为瑞兆,是真主龙兴之象。⑥二句用反诘语气责问诸将不思奋身报国,独使皇帝为国家忧劳操心。至尊,指代宗。社稷,国家。升平,太平。

【评析】

这是第二首,讽刺诸将在安史叛军面前的怯弱无能,丢尽脸面地向回纥求援,“胡来不觉潼关隘”,措辞辛辣,令人啼笑皆非。潼关自古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塞,然而在诸将眼里,胡兵一来,潼关这样的关隘也觉得无险可凭了,其仓皇无主之状可以想见。

其五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①。

正忆往时严仆射②,共迎中使望乡台③。

主恩前后三持节④,军令分明数举杯⑤。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⑥!

【注释】

①锦江,又名濯锦江,流经成都。人,指严武。武于广德二年春再镇蜀,杜甫亦应武邀于暮春由阆州回到成都,故曰“春色逐人来”。逐,跟随。下句就目前而言,时武已死,又值凄清的秋天,追忆往事,触景生哀。②严仆射(yè),指严武。仆射,官名,严武死后追赠尚书左仆射。③中使,皇帝内廷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望乡台,在成都北,相传为隋代蜀王杨秀所建。杜甫任严武幕僚时曾随其在望乡台一道迎接中使。④主恩,皇恩。严武曾幸蒙皇恩而受到重用。三持节,谓严武三次持节出镇蜀地。上元元年,武由巴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二年十二月,迁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春,再拜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故曰“三持节”。节,符节,官员出使时,持以为信。⑤赞美严武治军有方,军令分明,功勋卓著,捷报频传。数举杯,数次举杯祝捷。广德二年九月,严武破吐蕃七万众,拔当狗城;十月,拔吐蕃盐川城;永泰元年,严武以崔旰为汉州刺史,使将兵击吐蕃于西山,连拔其数城,攘地数百里。故曰“数举杯”。⑥二句是说这天设地造、险甲天下的西蜀重地,要想固若金汤,必须仰仗像严武这样足以扶倾定危的不凡将才。

【评析】

这是第五首,缅怀严武的镇蜀之功,慨叹镇蜀之将后继乏人,提醒朝廷应选择得力者充任剑南节度使,以确保蜀地安定。当时蜀中地方军阀崔旰等正在凭险作乱,新任剑南节度使杜鸿渐,对作乱的军阀采取姑息宽容的政策,杜甫对镇蜀之将不能勘定祸乱予以讥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