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解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徐放呜

心中一段最后的幽凉

几时才能解脱呢?

银河的月,照我楼上。

笛声远远吹来——

月的幽凉

心的幽凉

同化入宇宙的幽凉了!

宗白华

在空灵静穆的氛围中,人寻求着心灵的解脱之途。此刻,青年诗人的情怀似乎承受不了久久横亘于胸中的幽阒悲凉的意绪,因而他在苦苦寻觅情绪渲泄的契机。对月遣怀,笛声悠扬,诗人仿佛于不经意之中蓦然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在“幽凉”意绪上的契合,于是诗人为之怦然心动,体悟到了某种天人合一的奇妙境界——“月的幽凉,心的幽凉,同化入宇宙的幽凉!”最终,诗人正是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妙合无间的状态中求得了情绪的解脱。

本诗是作者早年蜚声“五四”文坛的诗集《流云》中的精品。作为既通诗艺又深谙哲理的创作者,宗白华在其诗集中充分传达了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近乎神秘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追求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空灵恬淡的情绪。这种基本特色同样表现在《解脱》一诗中。诗人所执著追求的正是那种天人合一、相互感应的令人神往的境界。他希望在“天”与“人”、自然与心灵的对应性融合中把握宇宙与人生的真谛。正因为诗人怀着这种探求天人合一的心理定势去感受自然景观的美——银河澄澈、月华映窗、笛声悠扬。所以他特别易于捕捉到自然与人相的合融契机,从而将内心的幽凉融入月华的幽凉之中求得解脱。

进一步来说,上述诗歌意蕴是怎样在作品中获得完美表现的呢?这就要归功于作者对诗歌意境的创造了。诗人那种幽凉的情绪是通过沉浸在一种优美的意境之中而求得解脱的。构成这种优美意境的客观因素有二:一是皎洁的月光——视觉形象;二是悠扬的笛声——听觉形象。至于诗人恬静而又困扰于幽凉的心境则是构成意境的主观因素。这样,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在特定自然景观所构成的生活形象中找到了赖以寄托并渲泄自身幽凉情绪的对应物。于是,情与景,心灵与自然在幽凉的情绪上两相契合,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这种意境中,诗人体悟到自身的生命活力与宇宙的永恒活力的和谐交融,因而他的心灵更加空明澄澈,能包容万物,能驰骋于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这的确是极为令人神往的审美意境。正是凭借着意境的创造,诗人以其作品既袒露出自己的情怀,又净化了我们的心胸。读完全诗,我们仿佛也跟随诗人的引导而步入了一个与时间共始终的、极为宁静宏阔的宇宙,仿佛体验到了那种天人合一的永恒生命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