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写诗,创意自成一家,不落窠臼,忌随人后。清代诗评家方薰,在《山静居诗话》一文中写道:“诗固病在窠臼,然须推陈出新,不至流于下劣。”这是确有见地的。我们游目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时,不难发现同一题材,以不同诗句描述,以不同形式表现,出于自创,别出心裁,并无蹈袭痕迹。现试选析两首。
第一首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二首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喜”是全诗的基调,“雨”是全诗的线索。诗的意境扣紧“喜雨”依次开展。春雨在夜里悄悄地下,无声地滋润万物。夜幕深垂,除江上小船的火点独明外,野径长空全黑了,沉寂大地,一切草花树木,田亩庄稼,正吸入养分--雨水,面临此景,作者生发联想,雨夜过后,天晓时的锦官城,定必繁花堆簇,春色满城,朗丽迷人。城郊田亩的景色呢,诗句虽没有描述,景在句外,逗人遐想。结句“花重锦官城”,与首句“好雨知时节”呼应,且互为因果。
韩愈的《早春 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七言绝句。雨在轻轻飘洒.润滑如酥油.都城天街光洁可鉴,放眼眺望,郊外冒土而出的淡青幼草,与迷蒙春雨融和一起,混成一片。顿使芳草淡青,人们觉得“遥看近却无”了。诗句的写景从近而远,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而写雨描草,景色平淡清新,线条柔和悦目,毫无夸饰,纯为白描。暮春皇都的烟柳,相形之下,显得平俗。对比的运用,得当自然。难怪作者在诗末,惊叹早春雨景“绝胜烟柳满皇都”。以形象的意境,代替抽象的议论。韩愈“常以文为诗”,结句可说是印证。
以上两首诗,遣词炼句,内涵深邃,颇见功夫。凑巧都用上“润”字描写雨。杜诗“润物细无声”的“润”,着重描述“雨”的动感,意在调动人们通感中的听觉。雨下大地,滋润万物,由于雨水轻小如毛,尽管人们凝神细听,雨声半点儿也没有。这与前句“潜入夜”的“潜”,呼应衔接贴切。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润”,点出“雨”的质感。作者把小雨喻为酥(油),让人看到小雨中的天街,润滑光结,实在可爱。正是小雨,才编织出迷漾天幕,下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境甚佳。两诗结句,各具匠心。杜诗“花重锦官城”,一个“重”字,揭示春雨的巨大动力.使整个锦官城的花朵,灼灼其华,层披复迭。韩诗“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胜”一词,表露作者留恋和赞赏春雨的美景。
以上两首诗,都以春雨为题材,形式不同,立足点各异,构思奇巧,意境新颖。此无它,是作者感物动情之作,贵有个性,不落窠臼,故能脍炙人口,为后世所传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