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①,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①芳华:芳香的鲜花。
赏析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七岁读书,十三岁能文,十九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二十四岁的韩愈登进士第。后三次吏选均告失败。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公元801年)通过铨选。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积极推荐后生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如李翱、张籍等,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的编写。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因极力排佛,龙颜震怒,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韩愈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的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涨。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此诗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韩愈在京为官。诗写长安雪景,但却从写春落笔。新年伊始,经过漫漫寒冬的诗人已经急不可耐了。可是春花未开,何来春色?然而,细心的诗人惊讶地发现了嫩绿的草牙,他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似乎春天真的来到了他的眼前。就连漫天飞舞的白雪都已经不再代表寒冷,连它也嫌春色太晚,故意穿庭过户,落树为花。这里诗人拟雪为人,将自己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诗人先后用都、惊、却嫌、故穿、作飞花等词眼,把春雪描绘得那么美好和富有灵性。诗人以春写雪,因果互换,令整首诗充满情趣,别开生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