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傲不羁不失真》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作者:梁漱溟 栏目:梁漱溟诗集 2020-11-17 14:41:54

狂傲不羁不失真

梁先生语录:

我一生的是非曲直,当由后人评说。自己为人处世,平生力行的,就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每每读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诗句的时候,就无法不钦佩李白的才华。诗中有苦,有泪,更有勃勃生气——狂傲不羁,诗人将自己的真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生于世,做人也应当如此,纵然狂傲不羁,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不失真。

历数古代文豪,狂傲不羁者,唯有不失真之士才最终卓有建树。不然,轻则可能处处得罪人,终生抑郁不得志;重则惹上杀身之祸。比如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有清高之气,也有狂傲之气,但是他的狂傲不乏真味,因此,他能表里如一,一生躬身耕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也便悄然而至了。正因为陶渊明狂傲不羁,但又不失真,所以他的为人与品格,为人们所敬仰与钦佩,而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深为世人所赞扬。而王安石的狂傲不羁却失了真。何以见得?王安石曾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据说王安石这“三不足”出笼后,引起同仁的质疑,人人以为这是大逆不道之语。他这三句话,虽然气魄可赞,勇气可嘉,甚至文采斐然,但是,却因过于狂傲而失了真。而他本人也一度否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正因为王安石有这样的缺点与毛病,所以作为一个政治家,他要走向成功是百般艰难的。

由此可见,狂傲不羁而不失真是一种难得的处世之道,更是一种难得的为人之道。人生于世,我们可以做一个狂傲不羁的人,但是不能失真。此其一。

其二,狂,要有狂的资本。不能疯言疯语,也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自大的狂,注定是要栽跟头的。更为具体地说,狂傲,不能成为人生的目的与生活的姿态,只能把它作为彰显自己的气质、才华与能力的一种方式而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东汉末年祢衡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也是一个狂傲不羁的人。言语之中,都有“别人比自己低一等”的意思。起初,祢衡来到曹操的新都许昌,试图寻求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有人劝他和司空椽、陈群、司马朗等人结交,但是他却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有人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但是他却愤怒地说:“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

后来,祢衡与颜回、孔融结交,情投意合,非常要好。孔融竭力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重用他。谁知祢衡看不起曹操,他不但不去见曹操,还把曹操臭骂了一顿。这话传到了曹操耳朵里,他非常恼怒,但是囿于时局的需要,曹操没有亲手杀祢衡。后来一怒之下把祢衡送给了刘表。

刘表很欣赏祢衡的才华,但是祢衡狂傲自大,目中无人,把他的同仁得罪了个遍,最后连刘表他也不放在眼里了。说话时,总是含沙射影、讽刺重重,非常难听。刘表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因此,他容不得祢衡的放肆与无礼,一气之下,便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身边去了。

一开始,祢衡的能力深得黄祖之意,黄祖曾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然而令人咋舌的是,有一次,在黄祖的宴会上,祢衡公然骂黄祖:“你这个死老头,你懂什么?少啰唆!”黄祖气急,便发令大打祢衡一顿,结果祢衡不服气,更摆出一副狂傲不羁的样子,把黄祖贬低得一文不值。黄祖忍无可忍,命人立即杀了祢衡。祢衡死时才26岁。后来,颜之推评价祢衡,说他是“诞傲致陨”。

所以说,与人相处,可以做一个狂傲不羁的人,但是,却不能做一个没本事反倒自以为是的人,更不能如祢衡一样,将狂傲不羁当做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姿态。相反,我们应当如梁先生一样做一个把狂傲不羁作为体现自己的实力的方式,并且,即便狂,纵然傲,也不失真。这样一来,即便当时可能得罪人,但是,其真实、坦诚的品格仍为人们所共睹。

1946年5月发生了“李公朴、闻一多”惨案,梁先生当时是民盟秘书长,在听到惨案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完!我在这里等着他!”一字一句,无不彰显梁先生的狂与傲,然而也不难感受到他真挚的一面。最后,梁先生亲自赴昆明调查真相,终将反动政府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告白于天下。试问,若是梁先生敢狂言狂语,却不能身体力行地去调查真相,其为人能深得众人的认可、赏识与钦佩吗?答案不言而喻。

人生于世,为人当如梁先生一样,既有狂傲的资本,又能狂而不假。这才算是真正懂得处世为人智慧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诚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