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自学成才》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作者:梁漱溟 栏目:梁漱溟诗集 2020-11-17 14:41:37

何以自学成才

梁先生语录:

像我这样,以一个中学生而后来任大学讲席者,固然多半出于自学。

梁先生评价自己说:“我自幼呆笨,几乎全部小学时期皆不如人,自十四岁起虽变得好些,也不怎样聪明。讲学问,又全无根底。而后来也居然滥厕学者之林,终幸未至于庸劣下愚……”但是,自19世纪以来,能够入北大教书的人,大都是在名校深造过的人;而天资聪颖,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接受名师的指点的人,最终能如梁先生一样成为文化大师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

梁先生让自己成为出入百家,在哲学、佛学、政治学、经济学诸多领域皆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诀窍便是自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先生是中国学界的一大奇迹。我们不能否认,梁先生自学成才有很大的时代因素,在今天这个重视教育的年代,我们似乎没有自学的必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原因有三。

其一,即便学校教育结束了,但是它不等于学习的结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它所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我们依靠自己的自觉性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自学。

其二,也许你还是在校的学生,但是要知道,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传道授业也不是面面俱到的。换句话说,许多必要的知识,需要我们自己从自学中获得。

其三,学海无涯。世上有许多高峰,是永远到不了终点的。知识之高峰便是其中一座。我们所能做的,便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到距巅峰更近一些的地方。如此看来,自学是必经之路。

梁先生一生能凭借自学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这对我们来说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如梁先生一样,因自学而成才呢?

梁先生反复强调,“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这种自觉来自于“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的渴望中,若不然,即便天天有人督促甚至是看守,也难以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更不会自觉地渴望学习,用心学习。所以说,要自学成才,需要有一定的生命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执着性。此其一。

“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它”。这是梁先生学而有成之后悟出的道理,也是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所以说,我们若想因自学而获益,必须看到身体这一根本,身体就是那个1,少了这个1,后面有多少个0都是徒然。因此,自学的前提条件是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真正在自学中受益,否则,得不偿失。此其二。

自学也需要惜时。“由于向上心,自知好学,虽没用过苦功,亦从不偷懒。”所以说,自学成才,有生命的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还不够,还需要利用好自己健康的身体,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才能真正收获知识。“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是这样实现的。此其三。

从梁先生《究元决疑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梁先生是一个因自学而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这与他博采众长有着根本的关系。若不是如此,其思想难以如此深刻,其视角难以如此独特。据梁先生自己回忆,他中学时每天必读好几种报刊。这些报刊有中国人编办的,也有外国人编办的;有拥护改良的宣言,也有赞成革命的篇章。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向上心”的书,梁先生都会尽心尽力地去研读。比如佛家的经书,儒家的典籍,经济类的读本,政治类的著述,哲学类的著作等,几乎无所不读。所以,我们自学的时候,也不应当过于偏颇,将自己局限于一家之言。此其四。

梁先生总是说“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常常告诉别人,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思考问题。“爱静中思维”,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能让学习服务于解决问题。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学中,梁先生能将学习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他能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自学成才。因此,我们在自学的时候,也应当将“学”与“思”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深的领悟。此其五。

在《谈我的自学》一文中,梁先生坦言相告:我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所以说,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地领悟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它们消化,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收获,否则,终究还是要还回给书本的。俗话说:“学来的曲儿唱不得。”它所强调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自学中,我们自己要用心去求真知。“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即便是有师承的人,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自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此其六。

不论是青春年华,还是耋耄之年,要通过自学有所收获,甚至是自学成才,都少不了有效的方式,而梁先生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所以,我们不妨向梁先生学习,不求自学成才,至少要通过自学收获真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