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赠从弟》原文与翻译、赏析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亭亭: 高耸的样子。②瑟瑟:风声。③罹:遭受。凝寒:严寒。

【诗大意】 屹立于高山的松树,听凭山谷吹来瑟瑟的风。不管风势多狂多猛,松枝仍巍然挺立不动。眼下冰霜正凛冽凄寒,松树挺拔的身姿却常年端正。这不是松树不曾遭受严寒,而是它本性坚贞刚劲。

【赏析】 《赠从弟》是刘桢的代表作。原诗包括三首,分别以蘋藻、松、凤凰比喻其堂弟,赞美他坚贞高洁的品格。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但其咏物的本意又在于借对松柏的赞美,标举人的高风亮节,所以重点还在寄托上,是借物以喻人。

诗一开篇便写得笔力千钧,音调铿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个开头,显得很突兀,好像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一下子推出一个在瑟瑟风中顶天立地的松树形象。这两句的用字也十分简洁有力,几乎没有对松树做任何其他方面的描写,而只用 “亭亭”点出它的坚劲端直,用“瑟瑟”风声交待松树所处的险恶环境,便把松树高标傲世的本性展现出来。这正是所谓刘桢诗“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皎然《诗式》)的地方。

如果说开头两句主要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境界,重在突现松树的高大端直,那么,三、四句则变换角度,主要表现松树与险恶环境的抗争,展示了一个富于动态的境界:“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只见狂风呼啸之中,百草折腰,只有松树仍巍然挺立,这一“盛”一“劲”的强烈对比,充分显示了松树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的坚贞品格。这两句的描写方式和上两句也不大一样。上两句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写得自然浑成;而这两句却是以感叹的句式直接发出抒情式的赞叹。以一“一”字在语气上掀起波澜,以一 “何” 字表现人所受到的强烈震撼,真是字字峭拔刚劲,气势激宕。

接下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两句,在用笔和行文上又是一转。上两句从风盛松劲的抗争性上落笔,写得笔力跌宕刚劲;这两句则着眼于众芳摇落、万木萧疏的岁宴严寒时节,松树始终一身正气,刚直不屈,主要进行正面描写,故语气有所平缓,但读来又仍能给人以力透纸背之感。

最后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收束全诗,直接点明松树之所以能“亭亭”立于山巅,能于狂风中愈加劲直,能经历“惨凄”冰雪的摧残,不是它逃脱于世外,不曾遭受风雪严寒,而在于它具有坚贞不渝、刚直不屈的高风亮节。这两句一问一答,既在行文上造成波澜,避免一味的平直,同时也达到了突出重点,把重心落在最后一句上揭示出松树的本性的目的。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可以说是一篇“以气取胜”的佳作。全篇中无一雕琢之辞,无一精刻之句,是那么质朴无华,不事“雕润”,但读起来,却分明有一股浩然正气回荡在字里行间,显得感慨极深,诗味浓厚,真正称得上是“语与兴驱,势逐情起” (皎然 《诗式》)。此诗在语言上则刚劲峭拔,自然紧凑,每一笔刻画,每一个意象,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旁枝繁衍的闲笔,也不做任何的铺垫渲染,特别能给人一种突兀骨立的感觉。钟嵘说刘桢诗“气过其文,彫润恨少”,即是就此而言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