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原文与翻译、赏析
韦尔弗
我唯一的愿望乃是,哦,世人,跟你们结成亲戚!不管你是黑人、杂技演员、或是还躺在妈妈怀里的孩子,
不管你是少女歌声响彻大院,不管你在暮色中驾着木筏,
不管你是士兵或是飞行员,充满勇气和毅力。
你在童年时也曾背过绿枪带的枪?
你一开枪,系住的木塞就飞出枪膛。
我的世人,当我唱起回忆之歌,
别冷酷无情,要跟我一起哭得像泪人一样!
因为我经历过一切的命运: 我懂得
在疗养地乐队中的孤独的竖琴女郎的感情,
在别人家中的腼腆的家庭女教师的感情,
在提台词人隐蔽室前发抖的首次登台者的感情。
我曾在森林里生活过,曾在车站上工作过,
曾埋头在帐簿之中,伺候过急躁的客人。
在锅炉前当过司炉,脸上映着刺眼的火光,
也当过苦力,吃过别人倒掉的剩饭残羹。
因此我属于你和你们大家。
请不要拒绝我的心意!
哦,但愿有那么一天,
弟兄们,让我们拥抱在一起!
(钱春绮 译)
【赏析】 作为一个表现主义作家,韦尔弗写的这首诗体现了表现主义的基本主题。本世纪初在德国形成并盛极一时的表现主义运动是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感的一种反映。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安定、和谐,相反,人成了物的奴隶,人性异化,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格外紧张,社会上酝酿着危机、战争、革命。表现主义作家们深深感到整个旧的生活方式已无可挽回地堕落了,人的内心世界崩溃了,腐朽糜烂的社会正在破坏着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的最简单、最纯洁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互相猜忌和疏远。要使社会重新变得和谐,使人的自然情感得以恢复,使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和亲友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那么,首先就要对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充满爱,把每一个人都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贵贱高低,不分职业,不分肤色。这就是贯穿全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的强烈愿望。
诗人把纯朴的感情,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看作至关重要的。诗人十分留恋童年时代的天真无邪,那时候尽管他也背过枪,放过枪,但是枪膛里飞出的不是杀人的子弹,而是系住的木塞。孩子的心是善良的,不懂得如何去伤害别人。他们的感情是纯洁的,自然的,未受到腐朽社会的污染。韦尔弗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以纯洁的感情待人,成为“世友”。这就是他的早期诗集《世界之友》中全部诗歌的基本主题。于是,诗中的“我”开始以“世界之友”的面目出现,他富于同情心,理解各种各样人的感情,尤其是他做过最低贱的工作,最理解下层普通人民的心和苦衷。
诗的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了诗人开头表达的愿望:“哦,但愿有那么一天,弟兄们,让我们拥抱在一起!”首尾呼应,使这种愿望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呼声在全诗回荡。
我们在这首诗的形式上可以明显看到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诗体比较自由,通过感情的抒发让韵律和节奏在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诗中所用语言明朗,坦率,从容不迫,仿佛在跟读者促膝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