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杂诗》原文与翻译、赏析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 ①黄龙戍:唐时要塞,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西北,名黄龙冈。唐有重兵驻扎,故称黄龙戍。②频年:连年。解兵:撤兵。黄龙戍一带,唐时经常发生民族矛盾纠纷,人谓“黄龙举烽,无岁不战”(《文苑英华》卷647)。③汉家: 借指唐朝。④将 (jiang匠): 统率,指挥。旗鼓: 指军队,古代以军旗和战鼓作为指挥军队行动的信号。⑤龙城: 故址在今辽宁朝阳。

【诗大意】 听说黄龙戍边境上,连年战事未歇。值得羡慕的是当空照着闺中少妇的这轮明月,也永远照着戍边丈夫的兵营。在家妻子常年思外之意,就是戍边丈夫每宵怀内之情。两者原是相通的。但愿有位骁将能率领军队指挥战斗,一举攻占龙城,使久别的夫妇得以早日团聚啊!

【赏析】 “杂诗”是汉魏以来文人爱用的传统创作题目,其题材内容大多为描述人生感慨和寄托离别相思,它既不同于宦游、酬答等专题篇什,也不袭用乐府旧题,故称为 “杂诗”。本诗是沈佺期 《杂诗三首》 中的末首,是诗人代表作之一,沈德潜评其为“吞吐含芳,安详合度”(《唐诗别裁》)。

这是一首写闺阁之怨、状征戍之苦、抒儿女之情的五律。首联交代背景,以“闻道” (听说) 开始,带出边防重地黄龙冈,突出了 “频年不解兵”,战争持续不断,为后面写闺妇、征夫的久别相思作了铺垫。这一联没有片言直语涉及厌兵非战情绪,但此意读者仍能于言外得之。

中间两联运用错综互文手法揭示全诗主旨所在: 写闺阁之怨,状征戍之苦。三、四两句承上流注而出:“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可怜”一词,在古诗文中有多种含义,如可爱、可喜、可贵、可惜等,在这里包含有“可羡”的意思。类似用法,唐诗中例证并不鲜见,如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令狐楚《从军行》:“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等。这联的大意是说: 闺中少妇羡慕那轮当空的月亮能够“长在汉家营”,永远照着戍边丈夫的兵营。换句话说,只有闺中少妇头顶的月亮能经常见到她日夜思念的出征丈夫,所谓“能在汉营者,惟闺月耳”。日后杜甫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措辞迥异,而寓意类似。本联明是写月,实是抒情,以月喻人,又以人比月,虽丝毫不涉愁苦之辞,而凄楚之情隐约可以感受到。

五、六两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分承上联“闺里月”、“汉家营”,进一步诉说了两地相思之苦。极意修饰而不粘滞。是对上联意蕴的丰富和充实。“今春”对“昨夜”,既巧妙地暗寓了丈夫戍边时间的久长,呼应了上文“频年不解兵”,又曲曲传出春天撩人情思和长夜难遣的愁绪,反衬了少妇极度寂寞和惆怅的心情。从上两联四句由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互文和错综修辞手法,虽按律诗格律对仗,但读来流转自如,委婉多致,给人留下思索和回味的余地。

末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承接上文,呈水到渠成之势; 呼应首联,有天衣无缝之妙!诗人寄希望于良将劲旅,英勇作战,斩敌搴旗,一举夺取边防重镇,平靖边氛,恢复人民的和平生活,使久别的闺妇、征夫得以早日团聚!这联虽也包含感慨的成份,但却摒弃传统杂诗叹人生而流于消沉、感世情而出以呻吟的常调,从而把全诗的主旋律推向了高潮。将“非战”思想的内涵和外延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超越了通常狭窄的消极反战概念。这也是初唐诗人笔下时代精神的反映。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结束两句是“一气转折,而风格自高,此初唐不可及处”,颇有见地。这话用来评价全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也是合适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