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鹊踏枝》原文与翻译、赏析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注释】 ①叵(po)耐:不可耐,可恶。谩(man蛮)语:谎话。②比拟:本来打算。比,本来。这是唐代俗语。③欲:愿。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词,但没有进行直接抒写,而是巧妙地刻画了女子和灵鹊的两段心灵独白,以此曲折含蓄地表现出思妇对征夫的深切思念。构思新颖,描写活泼,趣味横生,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

灵鹊报喜是我国古代人民中习见的观念,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说:“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古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南朝·梁·萧纪的《咏鹊诗》:“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南唐·韩溉的《鹊》:“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此词则故意反其意而用之,写灵鹊报喜的不灵,由此更加妙趣横生地表现了少妇思夫生活镜头,谱成了一曲思妇的心灵之歌。

灵鹊报喜与一切祥瑞征兆之说一样,都是不科学的,因而也往往是不灵验的,常常惹得人们一场空欢喜,正是这点引起了盼夫归来的闺中少妇的不满,所以这词一开始劈空就写道:“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思妇感到灵鹊十分可恶,尽说谎话,多次鸣叫预报丈夫回家的喜讯,可总是落空,就像唐代诗人赵嘏在《恒敛千金笑》所写的那样:“从军人更远,报喜鹊空传”,不由得在心中责怪喜鹊太不可靠。少妇不仅抱怨,还进而对灵鹊采取措施。“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灵鹊几次三番飞来空传喜,便把它活活捉住锁在金笼子里,不再与它说话。上片中对灵鹊的埋怨也好,惩罚也好,实际折射了思妇盼夫而不得的烦燥不安的心情。

下片是从灵鹊方面的角度来写的,但并不是对话或申诉,而仍是一种内心独白。“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灵鹊在心中申辩:我本来一片好心来报喜,哪里料到却把我锁在金笼子里。这表面似乎是写喜鹊的满腹委屈,其实是印证对方的无端迁怒,进一步衬出少妇盼夫的急切心情。灵鹊的冤屈一时无法解决,于是生出一种希望:“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愿她出门在外的丈夫早日归来,好把我从笼中放到天空中自由飞翔。这与其说是灵鹊的想法,不如说是少妇愿望的曲折外露。上片事实上的“锁”与下片想象中的“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完成了鹊与人的心理交流,突现出一个渴望与丈夫团聚的思妇的完整艺术形象。

我国古代以思妇为题材的诗词很多,一般都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如“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经·卫风·伯兮》)“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等都是,而此词则避熟就生,另辟蹊径,由灵鹊报喜不准引出锁鹊与放鹊的矛盾,在表现空闺少妇思夫之情上,显得既含蓄蕴藉又活泼新巧,具有一种民间词的独特韵味。喜鹊本来是无感情活动可言的,而上片通过少妇以为灵鹊说谎的想象,使灵鹊有了人的思想、行动,下片更是直接将鸟作人格化的描写,赋予灵鹊以人的委屈情绪和愿望。这种移情及物的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更增强了该词清新隽永、俏皮诙谐的特色。这词篇幅不长,却有着较为细致的心理刻画。少妇对灵鹊的迁怒透出了她盼郎归来急不可耐与焦躁不宁的复杂心情;灵鹊的抱屈、祝愿,也是闺中少妇渴望夫妻早日团圆心理的外化。全词可说是一份以曲折形式呈现的形象的思妇心态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