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稿》序|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 偶有所作, 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 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 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 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鲁迅先生也无心做书家, 所遗手迹, 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 非因人而奖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荀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11),文笔增华有望。

(本文原载196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鲁迅诗稿》,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

注释 ①臻——达到。②绝唱——一般指诗文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③犀角烛怪——典出《晋书·温峤传》:峤“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这里郭老用“犀角烛怪”称赞鲁诗中有些就像犀角烛怪一样,能照出各种妖怪的原形。④拘擎——拘束,施展不开。⑤法度——法则、规范。⑥荟而萃之——“荟”、“萃”,都是指草木繁茂的样子;二字常连用,解作聚集,会集。荟而萃之,就是把它们(这里指鲁诗手迹)收集到一起的意思。⑦宛在——宛,好像;宛在,好像在(面前)。《诗·秦风·兼葭》:“宛在水中央。” ⑧苟——如果。⑨面聆——聆,听;面聆,当面聆听。⑩謦欬(qing kai)——咳嗽,引申为言笑。(11)靡涯——无涯,无尽。

赏析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郭沫若是一对诤友。二三十年代,他们打过许多笔墨官司,而双方目标又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共同的革命文学事业,两位旗手生前未谋一面。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时,郭沫若正在日本,得闻噩耗后连日赶写文章,称鲁迅的死是个“不可测算的重大的损失”。他指出: “鲁迅始终是为解放人类而战斗一生的不屈的斗士,民族的精英” (《不灭的光辉》);“中国文学由鲁迅而开辟出了一个新纪元,中国的近代文艺是以鲁迅为真实意义的开山”(《民族的杰作——纪念鲁迅先生》)。并撰挽联一副,将鲁迅和同年早些时候逝世的高尔基相提并论,“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以表敬慕悲痛之情。

郭沫若为《鲁迅诗稿》作的序,虽寥寥数语,而褒扬有加,钦佩之情,随处可见。

鲁迅的主要业绩在小说杂文,诗歌是其“馀事”,但成就也很高。对鲁迅的诗,郭沫若是熟悉和喜爱的。1931年柔石牺牲时,鲁迅写过一首著名的旧体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头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1937年七七事变后,郭沫若决定离开日本妻子和孩子,返回祖国参加抗战,写有《归国杂吟》,其中一首即步鲁迅原韵: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是传诵一时的名篇。两诗主题不同,风格各异,但两位作者心灵间的汇通和精神上的感应是显而易见的。

郭氏以诗人闻名,对鲁迅的诗该有许多话可说。但序文不事铺张,只拈出最重要的东西加以阐扬,着力昭示人们:对敌我态度判然有别是鲁迅诗歌的根本精神。1932年10月,鲁迅作《自嘲》一首: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横眉”一联的夫子自道,是世人弦歌不已的绝唱。1946年12月,郭沫若曾著文《冷与甘》,释此联中的“冷”与“甘”,认为“怒”加“忍”等于鲁迅的“冷”,“爱”加“诚”等于鲁迅的“甘”。本序再次列举,将此联上升到在新生与腐朽两大社会势力搏斗中阶级感情的层次和革命战略的高度,把鲁迅自画像看作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至于“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强调鲁迅诗歌的巨大教育作用,也并非过誉。

评鲁迅墨迹一段很有见地。鲁迅早岁习字,从青年时代起喜爱搜购碑帖,抄缮古籍,书艺功力深厚。他在文人字中卓然有成,取法魏晋,融化篆隶,神摹手追,挥洒自如,大有高古之风。这种富于书卷气,脱尽俗媚骨,有性灵而不失法度的墨迹, 自应受到世人的珍视。

最后,序文指出,《鲁迅诗稿》的印行, 目的在于学习。荀子谈到从师求学时,曾提出“近其人”、“好其人”两个条件,这对于学习文化先贤也是适用的。鲁迅去世多年,但人们将怀着敬仰爱慕的心情,从他的诗稿——他的心声手迹中一步步更加靠近他,就像亲聆他的教诲一样,于潜移默化之际,得到精神上、文采上的滋养。这段文字写得曲折委婉,从诗书如人到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的关系娓娓道来,借荀子的话巧妙地引出作者本人“劝学”鲁迅的雅意,拳拳之忱,三往复焉。

全篇采用浅近文言,文字简约而寓意丰赡,作者惜墨如金,删繁就简,就像题名《满园春色》的国画,只画了探出墙外的几株桃花。序文起得突兀,扼要地点评劝说一番,便戛然而止。而排偶工整,文辞优美,颇得古人笔致。这是一位大师呈献给另一位大师的一瓣心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