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序|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鸟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 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 表以纬之, 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 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易》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 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御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 否否。此兵机也, 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 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 “欲平海上之倭患(14),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 非刃非金, 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20),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 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21),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22)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23),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 罪万准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 天时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24)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25),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26),去营窟,而人心之寐患祛(27),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28),毋画饼(29), 则人材之虚患祛, 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传曰: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序《海国图志》。

道光二十有二载(30), 岁在壬寅嘉平月, 内阁中书邵阳魏源序于扬州,时夷艘出江甫逾三月也。

原刻六十卷,道光二十七载刻于扬州, 咸丰二年(31)重补成一百卷, 刊于高邮州。

(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本《海国图志》)

注释 ①“一据”句——两广,广东、广西二省。林尚书,即林则徐(1785—1850)。夷,中国古代对东部民族的泛称,后亦指外国人。西夷,泛指西方国家。《四洲志》,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外国史地著作。②夷图、夷语——指外国地图文献资料。③钩稽——选取、查考。④创榛辟莽——比喻从事开拓性工作。⑤东南洋、西南洋——东南洋,指东、南太平洋沿岸及诸岛各国。西南洋,指印度洋区域各国。⑥“大小西洋”句——大小西洋,指欧洲、非洲各国。北洋,指俄国及北欧各国。外大西洋,指美洲各国。⑦款——原指招待,此处指外交谈判。⑧“爱恶”句——出自《易·系辞下》。⑨相百——相差百倍。⑩诹 (zou)——咨询。(11)几席——桌椅等家具。(12)寝馈——睡觉、吃饭。(13)唯唯, 否否——既可以, 又不可以。(14)倭(wo)患——海盗侵扰之患。倭, 占代指日本。(15)非水非火——不是自然灾祸。(16)非刃非金——不是兵战祸乱。(17)莠(you)民——坏人。莠,狗尾草,被认为是恶草。(18)《云汉》、《车攻》——《云汉》,《诗经·大雅》篇名,赞颂周宣王祭神以救旱灾。《车攻》,《诗经·小雅》篇名,一说赞颂周宣王整顿武备, 一说记贵族出猎。(19)《常武》、《江汉》——均为《诗经·大雅》篇名。《常武》,赞颂周宣王外平强敌之举。《江汉》,赞美周宣王内修美政。(20)“玩卦爻”句——卦爻,《易》中象征自然、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消息,灭与生,指吉凶变化。(21)“天道”句——天道,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倾否而之泰, 化凶为吉,转危为安。倾,转化。否(pi),凶,坏事。泰,吉,好事。(22)“人心”句——违寐而之觉,脱离愚昧而觉醒。(23)“昔准噶尔”句——准噶尔,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游牧于天山 一带。该部上层贵族噶尔丹等人勾结沙皇制造分裂,清朝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多次用兵, 平息叛乱。跳踉(liang), 跳梁。(24)攘剔——排除。(25)愤悱(fei)——思虑蓄积。(26)痈(yong)——毒疮名。(27)祛(qu)——原指撩起袖口,此处指排除。(28)冯(ping)河——徒步过河,喻有勇无谋或不切实际。(29)画饼——即画饼充饥。(30)道光二十有二载——公元1842年。(31)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赏析 放下天朝大国的虚驾子,潜心钻研西方先进技术,洋为中用, 以夷制夷,这是中国近代一批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魏源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编著《海国图志》。此书叙述世界各国地理分布及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经验教训,以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道,成为当时国人自编的最为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

在这篇序文中,魏源开宗明义,谈及此书的编著目的: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鸦片战争攻破了天朝的大门,也触发了有识之士的民族危机感。魏源认识到“欲制夷患,必筹夷情” (《筹海篇四》),“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大西洋欧罗巴洲各国总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世界时局,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才能增强国力,保家卫国。他谴责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之昏聩,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及选兵、练兵、养兵之法。他还认为, 凡有益民用者都应学习借鉴,西方的一切文明成果皆可拿来为我所用。而这种学习绝非盲目崇洋,而是以反侵略为前提的,充分表现出魏源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忱。

更为可贵的是,魏源并没有盲目夸大这部著作的作用,而是实事求是、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攻夷”、“款夷”、“制夷”的具体策略。他认为了解世界情况、学习先进技术还并不完全,还要提高国人素质,讲求“兵本”、“无形之兵”。首先,要通过革新、变法,“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其次, “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讲求务实, “知”从“行”中来。“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惟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造就“人和”,兼以“天时”、“地利”, 才能使民族复兴。

魏源师从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不满于古文经学的空谈,主张“经世致用”。这是他学术思想的核心,亦影响到他的文风。这篇序文以四组设问构建,将《海国图志》“何所据”、“所以异”、“所以作”、“所以用”这些基本问题阐述得清晰透彻,而无其他枝节纠缠。在语言方面,文章出语庄重简洁,不事雕琢藻饰,毕现“诚朴”二字。魏源一生主要从事时务政事和学术著述,成果甚丰,并以“明畅条达”的文风为学界所首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