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野趣而不知乐者,樵牧是也;有果瓠①而不及赏者, 菜佣牙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 达人贵人是也。古之名贤, 独渊明寄兴②,往往在桑麻松菊田野篱落之间。东坡好种植,能手接③花果。此得之性④生, 不可得而强也。强之, 虽授以《花史》,将拂然掷而去之。若果性近而复好焉,请相与偃曝林间⑤,谛看⑥花开花落,便与千万年兴亡盛衰之辙⑦何异?虽谓二十一史⑧,尽在左编一史⑨中可也。
(明天启刻本《花史左编》卷首)
注释 ①瓠(hu)——瓠瓜,也叫“扁蒲”、“葫芦”、“夜开花”。嫩果作蔬菜。②寄兴——寄托自己的情趣。③手接——亲自嫁接。④性——天然的本性。⑤“请相与”句——相与, 一起。偃,躺倒。曝,晒太阳。⑥谛看——认真观看。⑦辙——本指车轮辗过的痕迹,这里当规律讲。⑧二十一史——明嘉靖时校刻史书,于宋人所称“十七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外,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四史,合称“二十一史”。⑨左编一史——指《花史左编》,浙江嘉兴人王路撰。
赏析 《花史》是一本专门收录和记载花卉的著作。在这篇序言中,作者通过对《花史》一书价值的阐发,表达了自己闲淡、畅达的旨趣。
在这篇小序中,作者首先列举了樵夫、牧人、菜农、果贩、达官贵人之流,虽然他们有的每天身处大自然之中,有的蓄有名花异木却不能充分享受蕴含于自然万物中的乐趣。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拿陶渊明、苏东坡同这些人对比,指出造成这两类人巨大不同的原因是“此得之性生,不可得而强也”。也就是人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的天性所致。在这里,作者显然认为“樵牧”、“菜佣牙贩”这些人缺少能欣赏“自然之趣”的天性,而达官贵人则又是沉溺于官场事务之中,无此一好,所以这些人均不能享有自然界的独得之趣。正因如此,这些人对《花史》一书的态度就可能是“拂然掷而去之”,是绝不会击节称赏的。
作者随后提出了能够欣赏自然、自适其中的必要条件——“性近而复好”,也就是要具有同作者相近的禀性并且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人自然被作者引以为同道——可以一同静卧林间、闲看落花,并从中体悟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在这里,花落花再开、春去春又回,周而复始的变化正如同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两者的“辙”是相通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道”的运动。从这点来看, 《花史》一书包含了《二十一史》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在这篇跋文中,作者通过樵牧菜佣、达官显贵同苏轼、陶潜的对比,阐述了热爱自然、恬淡安适的乐趣。并拿花朵的绽落与人事的盛衰作比论证了《花史》的独特价值。文章思路清晰,对比强烈,读来似林逋赏梅,又如陶潜采菊,自有一种冲淡平和的神韵流淌心头,并获得愉悦与感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