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散文《答司马谏议书》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宋朝着名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曾在鄞县、舒州等地任知县、通判、知州等职。他主张改革弊政,曾于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力主变法。宋神宗时,任参知政事,前后两度拜相。执政期间,积极推行新法,以求抑制官僚豪强特权,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但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反对,被迫辞职,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结构严谨,辩理透辟,雄健峭劲,词亦多佳作。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罪怨者,亦不改其度。盖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说明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积极推行新法。朝廷上下,议论纷纷,特别是一些元老重臣,反对的意见比较激烈。司马光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写了一封三千字的长信给王安石,全面否定新法,要求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针锋相对予以拒绝,表示了坚持改革的决心。全文要言不烦,义正词严,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一一予以批驳,势如破竹,矫健有力。同时,作为书信体裁,文章虽语气平和,措辞委婉,但维护新法的立场态度却十分鲜明,毫不动摇,体现了王安石毫不妥协的奋斗精神。

集评

吴汝纶曰:固由兀傲性成,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如此,不似上皇帝书时,尚有经生习气也。

——清·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卷七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