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张炎·疏影》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张炎·疏影》张 炎

张 炎

梅 影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注释 ①背灯难折:指梅影稀疏,离开灯光,便难折到梅枝。②倩女离魂:唐陈玄佑《离魂记》载,张镒在衡州做官,把女儿倩娘许配给外甥王宙,后又悔婚。王宙愤然离去,半夜时倩娘来到王宙舟中,两人逃往四川。后倩娘回家省亲,家中竞也有一倩娘,二人遂合为一体。原来,在家的倩娘是躯壳,与王宙私奔的是她的灵魂。③为容:修饰仪容。《诗经·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④丽谯:华丽的谯楼。⑤燃犀:指温峤燃犀牛角照水妖事。《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平定苏峻叛乱,返途中路过牛渚矶,人言此水多怪,温峤燃犀角而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⑥做弄:作弄。牵惹。

鉴赏 这是一首专咏梅影的词。先是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名句,后又有姜夔的自度曲《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张炎向来被视为姜夔的传人,他尤为推崇《疏影》《暗香》这两首咏梅词,称它们是“绝唱”。在他这首词中,不难看到追步白石的倾向。全词扣一“影”字做文章。不写梅而写梅影,翻出新意,也足见词人苦心。张炎评姜夔词“清空”“骚雅”,这首词虽然未及此境,却也“灵心妙腕”,有几分靠近。

起笔“标出眼目”(清许昂霄《词综偶评》),为写梅影营造条件。有月才能有影,“黄昏片月”,正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梅影和满地的碎阴看起来似乎一样,但梅影中存着精魄,自是更为“清绝”。这两字写出梅魂。“枝北”三句,写梅影的迷离惝恍,捉摸不定。侧面写出赏梅人的寻觅,可以想见他枝南枝北地分辨,是耶非耶?灯与影和他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他虽有一片爱梅之心,却折取不得。这是从实处的人之行为,反写梅影。接下来,便是从虚处比拟梅影,借用痴情女子倩娘离魂追随情人的故事,把倩娘魂魄的离去,附着在梅影上。“缓步出、前村时节”,又将虚幻的故事,落在实物上。紧接着便又正写梅影之形,它在竹外横斜而出,风度宛然,深夜月下忽明忽暗,静婉可爱。风吹过的云影,本是很美的了,但也竟要妒忌它的姿态。这种拟人、反衬的手法是古诗词中所常用的,用于咏物,十分相宜。

俞陛云认为上片赋梅影虽然巧妙,但终究还是太着于迹象了,不如下片“从空际传神”。究竟是怎样呢?试看这换头一句:“窥镜蛾眉淡抹。”美人对着镜子,淡淡画眉,从镜中看去,更淡了几分,愈发朦胧。以此喻梅影,两者的美的特质是相似的,因此恰当而不着痕迹。继笔写之,梅影似美人,却非仅在于容貌,更有“独抱孤洁”的贞质。这笔法又“空”了一层。“莫是花光,描取春痕”,这盈盈梅影,莫非是美人眉心的梅花妆吗?《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中故事,说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上梅花恰巧落在额上,久之印成五出花瓣状。宫中女子见这梅花印非常美丽,纷纷剪梅花贴于额头,称为“梅花妆”。这是一个诗意的典故,很为诗人词人们喜用。如姜夔《疏影》里便有“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之句。梅影、梅花妆,都不似梅花,有被吹落之忧。因此,那高楼上即使有人横笛,一遍遍吹《梅花落》的曲子,又有何妨呢?《梅花落》是一首著名笛曲,李白就曾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此处巧妙地将这两个典故连接而用,贴切而有新意,足见作者的“灵心妙腕”。似此犹嫌不足,再借晋代温峤燃犀照江底水妖的故事,将梅影比作海底珊瑚。珊瑚在火光的照射下,在水波的晃动中,斑斓可爱。梅影在夜风与月光中的荡漾,情类于此。这又写出梅影之动。

至此,梅影之形、质、神、态,一一刻画完备。赋比的手法,典故的运用,虚实的处理,无不体现出南宋咏物词极人工而争天巧的特点。此词尤其妙在从虚处运笔,侧面、反面的衬写,典故的抽离,浑而化之,写尽梅影之意。最后以“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煞尾,将此前所写种种,归于“一庭香雪”之“空”,在酒醒天寒之际,这一番况味,别有系人心处。(刘清滢)

集评 清·许昂霄:“人巧极而天工错,草窗亦应退三舍避之。”(《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清虚骚雅,竟似白石。”(《云韶集》卷九)

俞陛云:“前半虽句句赋‘梅影’,而犹著迹象,意所易到,不若后阕‘花光’以下七句,从空际传神,见灵心妙腕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梅花图 【清】 万上遴 安徽省博物馆藏

链接 犀角。宋时犀牛在我国西南部尚未绝迹,猎人常以箭射杀之,取其角谓“生角”,或有自然死亡者,取其角谓“倒山角”。而宋代东南市场中的犀角主要是东南亚、南亚及西南亚诸国番商的舶来品。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大食(今阿拉伯)、天竺(今印度)、阇婆(今印尼爪哇)诸国使节来宋朝贡时,也常用它作礼品。犀角中最大者称“堕罗犀”,一株有七八斤重。犀角以纹路的粗细、图案、色彩分贵贱。或说赭黄颜色犀角,透明莹净者,乃为至宝。宋代西南诸城镇及东南诸港口多见贸易。当时犀角最大用处,可能在于入药,入药以雄犀角黑色处为胜,又以其角尖处为最。其他,如色深者,堪作带胯,谓犀带;斑斓而色浅者,可作各色器皿和装饰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