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赵鼎·满江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赵鼎·满江红》赵 鼎

赵 鼎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释 ①丁未: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仪真江口: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在扬州西南、瓜州西北、润州对岸、仪征东。仪真,今江苏仪征。②西风:秋风。③霏(fēi)霏:雨雪纷飞的样子。④几字:即“人”字。⑤沙碛(qì):沙石积成的浅滩。⑥离拆:离却中原故土。⑦酒行:行酒。⑧尊礨(léi):酒杯。礨,古代的盛酒用具,形状似壶。

芦花寒雁图【元】吴镇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春,北宋灭亡,五月,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时赵鼎任殿中侍御史,为避金兵之祸,他扈从高宗至明州(今浙江宁波),九月,在仪真江口上,写下此篇。

这是首南渡词,较早地反映了时代的更迭和变迁,作者用一腔伤痛和悲愤浇灌心灵故园,吟咏出了震人心魄的词篇,虽不及岳飞的《满江红》慷慨激昂,但是主题却具现实关切。作者用精妙手笔,划出时代轨迹,将时人的凄怆心境淋漓展现。

开篇即是黯淡景象:秋阴凝结,西风吹寒,淫雨霏霏,鸿雁南迁。一“惨”字统摄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结”字写出了浓郁的伤痛,累积不散。“征鸿几字”有所蕴涵,鸿雁排成“人”字,飞向江南,雁南翔,复归旋,而自己却难回故园。日暮,征鸿还能栖息沙边,可自己流亡异乡,漂泊无居,怎不“凄望”满眼?“乡关何处”曾是崔颢之语,此时是作者的心曲,词人的忧伤正纷至沓来,如缕不绝。看前方,唯有“水云浩荡”,南北已是难以分辨。“迷”字写水气氤氲、缥缈,其实,即使天高云淡、“漫江碧透”、南北分明又如何? 北宋已灭,家国已亡,故园已是断壁残垣,眼前所能见的不过是模糊的山色几点。“但”“遥”“有无中”都是写山的隐约、朦胧,透露出一种虚无和缥缈,山是故园的一种慰藉,可是现在看来,这种要求也是奢侈和枉然。“寒青”既是山的色彩,又是心情的颜色,也是全词的色调。王国维云:“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确是真知灼见。这几句借鉴了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秦观也有“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泗州东城晚望》),作者能各取其长,翻出新意,化用无迹,自然熨帖。“迷”“寒”“有无中”三者交织在一起,故园的形象更加模糊不见,心情愈发凄然。

“天涯”以后,词人连用四个短句,排比而下,且两两对仗,描绘出现在的处境,情感也由委婉变得喷薄。作者用寥寥几笔,展现了家国兴亡的悲剧,足见其词力深厚。“天涯路”一句饱含辛酸,既是词人的真实征程,又是其心灵的轨迹,写出了寻寻觅觅之苦,而故园自是难以企及。此时作者42岁,已到了“头应白”“暮年”的时刻,却是流离失所,年龄怎不斑驳?搔首无用,兴叹是空,作者只能借酒消愁,获得片刻麻醉,“须信”虽充满无奈,也只能寓情于酒,偏偏“酒行有尽情无极”,酒醒又是愁蔓延,终究不能超脱。最后两句作者语出惊人,想“长江入尊罍,浇胸臆”,音节高亢,想象丰富,笔力奇矫,充满了雄健豪迈之气,好似心绪已平,但是长江浩荡绵长,怎比得上自己的惆怅无际,想借江水浇一己垒块,终究不能,全词在激越的氛围中戛然而止,而家国恨悠悠,飘浮依旧。

《满江红》涤荡着浓浓的民族情和家国意,语言清浅,格调深沉,融化婉约与豪放,收放自如,是南渡词的典范之作,无怪乎明杨慎云:“‘惨结秋阴’一首,世皆传颂之也。”(《词品》)(张雅莉)

集评 清·黄苏:“忠简公此词,当与‘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二语同其不朽。”(《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二帝蒙尘,偷安南渡,苟有人心者,未有不拔剑斫地也。南渡后词,如赵忠简《满江红》云:‘欲待忘忧除是酒……浇胸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得懦夫有立志。”(《白雨斋词话》卷六)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