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苏轼·阳关曲》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苏轼·阳关曲》苏 轼

苏 轼

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①溢清寒:指清冷的月光,如水一般溢出来。②银汉:银河。玉盘,指月亮。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登舟望秋月图 【清】倪田

鉴赏 此词名《阳关曲》,得名于唐王维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曲有《阳关三叠》,以王维诗为词,曲调反复变化三次,故名;诗又名《送元二使安西》。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因为王维原始的歌词是送别之作,因此后世词家的词作也多是表达这种感情。实际上《阳关曲》只是表示唱歌词时所用的曲调,它的歌词完全是一首七言绝句。不过奇怪的是,此时的苏轼应该是在一片团圆的氛围中,为什么他要用这个曲调呢?

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苏轼从密州调任河中府,同年十月,弟弟苏辙已经从齐州任上罢职回京。熙宁十年二月,苏辙从东京出发迎接哥哥,兄弟两人会于澶、濮之间,到陈桥驿时,朝廷告下,苏轼改知徐州。苏轼在东京附近逗留到四月,便由苏辙陪同到了徐州,这次苏辙“留百馀日”才走。这是七年来兄弟俩的第一次相聚,何况又是在这中秋之夜,想起正好是一年前写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人的心中自然感慨万千。但在这种虚幻般的幸福之后,还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迷惘,或者一种控制不住的悲哀,因为第二天苏辙就要离开徐州去南京上任了。此时久别重逢的喜悦,便化作了无穷无尽的离愁别绪。可是他们都知道,再多的悲哀也无法阻挡命运把人分开,无奈之余只能聊发感慨,只能寻求安慰。何况明月在天,想起自己写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或者稍稍得到了慰藉。

开篇“暮云”句写得妙绝天工,字面上没有出现“月光如水”的字样,可是一个“溢”字已经把这一切都描写得入骨了。字面之下,暮云散尽也象征着兄弟两人的久别重逢,颇含深意。“银汉”句紧接上句,暮云收尽之后天空自然一片澄静,银河清晰可见,月亮慢慢地在其间运转,一切都是那么寂静。这两句写景色,着重突出的是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可中秋之夜,兄弟相守,本该促膝长谈才是,此时为何却如此安静地注视着天上的月亮?原来因为明天弟弟就要离开,彼此心中都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的离愁,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一起静静地看着月亮。“此生”“明月”两句对仗非常工整,而它的表面含义不外乎就是叹息人生苦多乐少,兄弟二人离多聚少,今夜虽然相聚,他日却又要各分东西。可实际上,这里苏轼是表达一种对弟弟和自己的安慰。“何处看”的意思并非是“无处看”,联系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含义,这里也是在告诉弟弟:无论他年身在何地,我们至少能够“千里共婵娟”!

十八年后的中秋之夜,当苏轼独自一人在贬谪途中抄下这首词细细回味时,他写道:“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观月彭城,作此诗,以《阳关》歌之。今复此夜,宿于赣上,方迁岭表,独歌此曲,聊复书之,以识一时之事,殊未觉有今夕之悲,悬知有他日之喜也。”(《书彭城观月诗》)这里的“独歌”二字可以说明,当年这首词曾经是两人一起唱的。在那样的月圆之夜,用那样忧伤的曲调,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兄弟二人含泪的笑容。(姚苏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