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苏轼·沁园春》苏 轼
苏 轼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①,晨霜耿耿②,云山摛锦③,朝露漙漙④。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⑤。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⑥。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⑦,致君尧舜⑧,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⑨,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⑩,且斗尊前(11)。
注释 ①月华:月亮的光华。收练:月亮发出的光芒如同白练,收练指月亮收起了光芒,天要亮了。②耿耿:明亮的样子。③摛(chī) 锦:似锦缎般展开。 ④漙漙(tuán) :露多的样子。⑤鲜:少,缺少。⑥“当时”二句:以陆机、陆云兄弟同在洛阳比喻自 己与弟弟子由当年同在汴京。⑦胸中万卷:指博大的学问,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⑧致君尧舜: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追述苏轼兄弟二人在汴京时的抱负。⑨“用舍”二句:《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尽心下》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语,与《论语》意同。但苏轼的这两句话在继承《论语》《孟子》之外,还有自己更大的发展和突破,详见本词鉴赏。⑩优游卒岁:悠闲地度过一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11)且斗尊前:在酒中寻找欢乐。斗,喜乐戏耍之辞。
鉴赏 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所作的这首词,现在被普遍认为是一首绝佳的作品,但金代的元好问却非常不喜欢它,认为它断然不可能是苏轼的作品。《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六《东坡乐府集选引》说:“就中‘野店鸡号’一篇,极害义理,不知谁所作,世人误为东坡,而小说家又以神宗之言实之,云:‘神宗闻此词,不能平,乃贬坡黄州,且言教苏某闲处袖手,看朕与王安石治天下。’……如‘当时共客长安……袖手何妨闲处看’之句,其鄙俚浅近,叫呼衒鬻,殆市驵之雄醉饱而后发之,虽鲁直家婢仆且羞道,而谓东坡作者,误矣。”
元好问所严厉指责的“当时”诸句,恰恰是后来人们认为苏轼这首词中最痛快淋漓、最出彩的地方。今人曹树铭校编《东坡词》卷一中说:“龙本附考所引元好问对此词之见解……纯系腐儒之见。孰知东坡词中有我,有真性情,有真面目,一生壮志,尽于此矣。至于‘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既合孔子之道,亦系当时政制与思想之局限。若不如此,在元氏心目中,果应出于何途,殊不可解。”曹先生的分析、批评是有道理的,但“腐儒”一说未必是全部原因。元好问是喜欢苏词的,也是研究苏词的大家,他未必会对苏词的“真性情”心中无数。他提出怀疑的理由有两点,第一是“极害义理”,第二是“鄙俚浅近”。其实说白了就是这几句话说得太“大胆”“直露”了。元好问之所以会怀疑这不是苏轼所作,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此前苏词里从没出现过这么直露的人生态度的表达。纵观苏轼的全部词作,我们发现似乎是从这首词开始,才忽然间有了“苏轼”的“精神”。“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正是苏轼此后用来笑对人生一切苦难的基本态度,是苏轼在苦难中思考人生的一大成果,是苏轼思想上一次很大的飞跃。由于它在词作中出现得太突然了,再加上某些过于“豪迈”的语言,使得元好问断然怀疑是伪作。
“用舍”句出自《论语》,原意是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孟子》之后人们把它概括成了“达兼穷独”一语,这是士大夫处理出世人世这对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平衡自身与社会制度矛盾的基本原则。但是它有一个隐藏的内容,就是:这一切选择实际上都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用则行”“不用则藏”,而用与不用全看统治者,是由不得个人决定的。于是在古代这句话往往是文人落魄时无奈的自我安慰,也是文人命运坎坷的写照。但是苏轼却在“用舍由时”之后喊出了“行藏在我”的口号,首先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成“达兼穷独”的另一种说法,但是在这之上我们是否应该想到,苏轼其实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促使他心中道家的遁世思想开始凸显,说白了也就是四个字:“虽用而藏”——处在逆境之中的苏轼想到,即使以后统治者再次重用我,我的人生也不过是“区区长鲜欢”而已,既然如此,我何必再去追求功名呢?所谓“行藏在我”,就是说不管社会如何选择我,到最后我还有自己选择自己的权利,这种最后的权利就是归隐。归隐的思想在此前的词作里已经出现过,在这里却表现为一种对传统理念的挑战,非常具有震撼力。
鸡声茅店月图 高剑父
因此在思想上,这首词的深度绝对够得上“苏轼的水准”,那么在艺术上呢? 先来稍微分析一下词句。 上阕开始几句就不同凡响! 从“孤馆”到“漙漙”数句,苏轼把许多古人已经描绘过的凄美景色与他所真实面对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李商隐《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这种羁旅早行图,前人已经描绘得太多了,但是苏轼却能结合自己真实所见,大量铺排前人的典故,写出更加真切的感觉,又不让人觉得堆砌重复,这或许只有苏轼才能做到。仔细品味这幅“羁旅早行图”,颇有一点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味道,但显然比柳词更加刚劲,更加沉郁。接下来作者由眼前的景色想到现实人生,再由现实人生回想起往事,顺序是很自然的,没有一点突兀。不过正是由于顺序太自然,反而有点过于浅近,在某些“词匠”看来反而不像词了。这可以说是苏轼“以文人词”的初步尝试。下阕承接上阕的“往事千端”四字,开始边回忆边议论,整阕都是在说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对自己、对弟弟的劝慰。有人说这里的“以议论入词”还很不成熟,远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然。诚然,这里的议论是有点过多,但是却有不得不多的道理。苏轼写这首词的原因,是因为他虽然调任密州,但是仍然没能与弟弟相聚,据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一二:“公时由海州赴密,不复绕道至齐一视子由,故其词如此耳。”这是写给弟弟的词,苏轼没有过多地写自己的忧伤,也没有过多地写思念之情,而是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思想上的变化,写自己认为合适的人生选择,他是想以此来劝慰同样处在离别中的弟弟。如果我们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就会发现,苏轼写给弟弟的词往往在最后有很多旷达的劝慰之词。这一方面是因为子由天性比较旷达,很能接受这样旷达的劝慰,另一方面苏轼也是以此来宽慰自己的心灵,让弟弟能够不至于太担心自己。这实在是一个好哥哥! 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点,就会发现这里的议论不仅不枯燥,反而充满了纯真的感情。
这首词写得深,写得真,写得悲,虽然最后的旷达有点假装,但对弟弟的劝慰却是真的。元好问怀疑这是伪作,恐怕是忘了苏轼是个怎么样的人,在他的诗文里,这样的语言早已不鲜见了,现在它们也开始出现在词里。(姚苏杰)
链接 宋代四大书家(“苏黄米蔡”)。宋代是中国古代书法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其中尤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最,并称为“宋四家”(或称为“苏黄米蔡”)。苏轼在书法上擅长行楷,黄庭坚对其书法推崇备至,曾有言曰:“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代表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湖春色赋》《中山春醪赋》《治平帖》《新岁帖》《春中帖》《定慧院诗稿》《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阿育王寺沉奎阁碑》《司马温公碑》等。黄庭坚则以侧险取势、纵横奇绝的行草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华严疏》《李白忆旧游诗》《经伏波神祠诗》《明瓒诗后题》《狄梁公碑》《伯夷叔齐墓碑》《诗送四十九侄帖》等。米芾所长的行草体势俊迈、八面生姿、神气飞扬,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苕溪诗帖》《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芜湖县学记》《方圆庵记》《向太后挽辞》《八十一字赞》《初兰亭跋》等。蔡襄的书法各体皆精,尤长行草。代表作品有《谢赐御书诗》《万安桥记》《牡丹谱》《昼锦堂记》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