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郑文妻·忆秦娥》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郑文妻·忆秦娥》郑文妻

郑文妻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注释 ①同心: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之意。②日边:本指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郑文就读的太学所在地临安。

仕女图 【清】 费以耕

鉴赏 这是一首闺中的妻子为游学未归的丈夫所作之词。

“花深深”,三字点出情境和情绪。“深深”,深而又深,犹言极深。欧阳修有“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的名句,以“深深”摹写出庭院幽深宁静,此词换“庭院”为“花”,以“深深”摹写出花枝繁茂幽深,与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秋兴》)有异曲同工之妙。花丛幽深,人行花底,便引出“一钩罗袜行花阴”之句。人们常说“一钩新月”,少有将“一钩”形容“罗袜”,这极为精致之语,勾勒出女子纤纤细足的秀美,也可见词人用字的精巧。行走在花丛深处的词人,独自赏玩花开如潮的盛景,行行停停,闲来折下一枝柳条,认认真真,编成一只同心结。“闲”是无意,“细”却是有心。“同心”二字,娓娓说出了她的心事。

“日边消息空沉沉”,道出丈夫一去不归、音信全无的现实。以消息“沉沉”对应花“深深”,并暗示心事沉重,于是整首词弥漫着深沉的情绪。楼前冠以“画眉”二字,也颇有深意。《汉书》中记载着张敞为妇画眉一事,后世以此为谈资,以“画眉”喻夫妻恩爱。或许这是她隐藏在词中的回忆,或许这是她在提醒她的丈夫:你还记得么?我们也有过“画眉”的甜蜜时光。如今画眉人已远,空留闺中人。女子触景生情,于是登楼远眺,而远方日暮,仍望不见离人的消息。

情感已近悲伤,却未转入对丈夫不归的埋怨,反而用温柔的涵养将悲怆抑住,只是淡淡地说道:“海棠开后,望到如今。”情味不尽,忧思不尽。《古诗十九首》中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之句。虽然情感的侧重点不同,但同样是望穿秋水而无怨无悔之语,是用平淡的诗句表达深刻的情感,包含着漫长的相思与纯真的痴情。

她不同于王昌龄笔下的女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她早已知愁,自海棠花开,就开始默默地等待和期盼丈夫的归来。她也没有李清照那般幸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她的丈夫,至今音讯全无。从情意上而言,她更像《诗经·国风·卷耳》中的女子:“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这是一首述说的词,字里行间,都是妻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述说。然而她说得含蓄委婉,像蜻蜓点水,只一刹那的涟漪,便道尽她的内心。与其说这是宋词“要眇宜修”的特性决定着这种婉约,不如说是女子内心的文学修养和温柔敦厚的品德,成就了这首咏怀小词的深情蕴藉。

这是一首妻子写给丈夫的词,所以言语平易,相思迢递。由于合韵的需要,两次重复“行花阴”,在意境上给人带来如“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般往而不返的惆怅。两次重复“愁登临”,同样也加深了这一份悲愁的深度。词的构成,由女子的一系列动作组成:“行”“结”“登临”“望”,呈现出她孤寂无聊的闺中生活图卷,同时也传达出她的相思,她试图唤回丈夫的努力。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一六):“宋时,秀州郑文者,为太学生,久寓行都。其妻寄以《忆秦娥》词云:‘花深深(略)。’此词为同舍见者传扬,酒楼妓馆皆歌之。”一首闺中之作,却为时人传唱,恐怕不是作者所能料到的吧。(黄阿莎)

集评 明·卓人月:“易安取‘庭院深深’四字以名其词,余谓‘花深深’三字更佳。”(《词统》卷五)

清·丁绍仪:“孙氏之《忆秦娥》……深得《国风·卷耳》之遗。”(《赌棋山庄词话》卷一一)

链接 宋代妇女缠足渐成风气。缠足即用布帛紧紧缠裹足部,以拗折足部骨骼,使之变形,成为弓状,也称“缠脚”“裹脚”“扎脚”等。其起源大致有战国、南朝、五代三说。从实际流行情况看,以五代说较为可信。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缠足》引《道山新闻》载:“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唐镐诗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因窅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此知扎脚自五代以来方为之。”宋代,缠足之习渐由宫中传出,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习俗。至北宋晚期,贵族妇女缠足已较常见。宋末以后,更“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