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幼卿·浪淘沙》幼 卿
幼 卿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①,雅有文字之好。未笄②,兄欲缔姻。父兄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③。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④,而良人统兵陕右⑤,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⑥。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⑦。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⑧。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⑨。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注释 ①同研:旧时称有同学关系的人为同砚,同学常共用笔墨纸砚,故谓之。研,同砚。②未笄(jī):未满十五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就将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③适:女子出嫁。武弁:武官。④洮(táo)房:今甘肃临潭。⑤良人:丈夫。⑥楚云:用巫山神女之典暗示往昔的一段恋情。⑦谩留:空留。⑧孤负:同“辜负”。⑨骤:指纵马疾驰。骢(cōng):青白色相杂的马。
神骏图(局部) 【元】 任仁发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
鉴赏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记载,本词的小序曾题于陕府驿壁,是否是幼卿亲自执笔现已很难考证,但是读完全词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它蕴涵了一段辛酸的婚姻悲剧在其中。作者没有激动地控诉,亦没有歇斯底里地质问,只是不动声色地听凭情绪流动,全词看似平淡,其实在含蓄默默、自然如水的背后隐藏了作者一颗凄冷而悲伤的心。
小序交代了此词的写作背景:曾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兄妹,常“同研席”,有雅好,志同道合,本应喜结连理,“父兄却因兄未禄,难其请”,遂将一朵美丽的姻缘花揉碎在风中。最后表兄虽然也志得意满、金榜题名,可这又能代表什么?一切都已成往事,一切都已烟消云散。残存的只是两颗遗憾不平的心。此次邂逅,一切都难再叙,终落得“兄鞭马略不相顾”的惨淡结局。幼卿提到“作浪淘沙以寄情”,“情”又指什么呢? 真情?友情?恋情?最终它们彼此交融,编织成一段凄美的痴情怨梦。
开篇展现了一幕镜头:两个有情人在驿馆偶遇却又旋而作别。“目送”句,作者以白云的飘逝比喻情感的湮灭,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暗示昔日的一段恋情,巫山云雨枉断人肠。天“空”也,云“空”也,心“空”也,一切都归于寂然。“前事无踪”是女主人公的一声叹息,一切往事纷至沓来,却又转瞬即逝,美丽幻化得如此迅速,教她怎不伤神?“谩留”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女主人公的肖像图,此刻她眉头深蹙,锁住无限遗恨,空有幽怨,却不能言,只能独自承受心灵的煎熬。现在虽已是物事人非,但那心底的温存与记忆却难以抹去,即使用一生的时间,也终难忘却。“自是”句作者转而描写荷花,她责怪荷花开得太迟,误了曼妙的花期,辜负了东风的等待引出荷花仅是比喻,其实作者是在自怨自艾:如果自己当时到了及笄之龄,父兄也许就不会拒绝表兄的缔姻之请了。但年龄真的是关键吗? 即使没有这个障碍,还会有功名利禄的标尺,他们都难美满结合。幼卿深知父兄“难其请”的残忍现实,却又不便责怪父母,只是默默地对荷花倾诉,此刻她也是在祭奠自己的那份真情,凄美、迷离。
下片侧重写邂逅的悲痛。“客馆”即是驿馆,他们原是天各一方,相见无期,却又在这小小驿站重逢,本该惊喜,却是“聚散匆匆”,也许人生恰如此般,飘如飞蓬,摇落无根。此刻,她有太多的心语想要倾诉,有太多的伤感想要表达……一声沉重的鞭声,打乱了所有的记忆,往事骤然归于平寂,而这一切竟然是出自表兄“扬鞭那忍骤花骢”的一瞬,读至此,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女主人公伤痛的心,表兄给马儿那狠狠的一鞭,太过无情,猛地使一切美好都支离破碎,他骑着花骢马飞奔而去,丝毫“不相顾”,这是何等的决断? 一种悲剧,贻误两人,曾经的恋人还是深深地误会、责怨自己,丝毫不给解释的机会,这一鞭,打在马上,亦是重重地打在她的心底。在这一刹那,词人的内心剧烈翻腾,感情本该喷薄而出,她却极力压制,迂回曲折而下,最后变成“岂前憾未平耶”的感慨,这就是幼卿的宽容所在。其实表兄这一鞭,是对爱而不能、幸福湮灭的残酷命运的拷打,是他真情的自然流露。那段恋情,虽然时隔多年,他却丝毫没有忘记。他何尝不想与幼卿亲密无间、真切交谈,但是冰冷的空气却使他窒息,他只能匆匆逃离。他是在逃避,逃避自己深爱的人嫁与他人妇的残酷现实。这一鞭看似无情,其实却含有万般爱意。“扬鞭”句写出了特定情境中一个富含典型意义的动作,颇为精当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矛盾和痛苦,可堪传神妙笔,又因为这种传神之笔来自于复杂难言的生活,所以就更加真切感人。
表兄策马远去了,可是她仍然在深深地凝望,直到“望断斜阳”。心上人早已消失在夕阳残照中,暗泣声兀自飘荡在远方,泪下沾襟,浸透衣袖。眼前这一悲怆景象,深切撩拨着读者的心弦。
幼卿自铸伟词,委婉曲折,唱出了闺阁女子的真挚心曲,感情自然,不事雕琢。很多人评价作者为: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闺阁淑女,对封建制度自觉认同,拒绝反抗。其实,幼卿并不是如此得苍白无力,也许她早已看惯了现实社会的无奈,抵抗只是徒劳。所以她始终葆有一种高贵品质:理解。她不去怨恨任何人,也从没有忘记爱,只是在坚强地生活。(张雅莉)
链接 御试进士合格者分五等。淳化三年(992)三月,宋太宗在崇政殿御试进士,始命糊名考校,第其优劣。分考第成绩为五等,第一、二等赐及第,第三、四等赐出身,第五等赐同出身。仁宗天圣五年(1027),改五等为五甲。自此,礼部分士人等第,正奏名为“甲”,特奏名为“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