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聂胜琼·鹧鸪天》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聂胜琼·鹧鸪天》聂胜琼

聂胜琼

寄李之问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听阮图(局部) 【清】刘彦冲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凤城: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曾吹箫引凤,凤凰双双降于京城,故曰凤城,这里指京城。②阳关:《阳关曲》,离别之曲。③人人:那人,指李之问。第五程:一程又一程。

鉴赏 本篇是一首送别之词。关于本篇的背景,据宋杨湜《古今词话》记载:“李公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娼也,资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之别,饮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之,名《鹧鸪天》曰:(略)。李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募,后往京师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奉承李公之室以主母礼,大和悦焉。”(《绿窗新话》卷下引)这一段话,详尽地保留了聂胜琼创作本词的全过程,聂胜琼虽是京师名妓,但感情却很忠贞坚定。

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玉”“花”都是美妍之物,正如词人的俏丽容颜,然而它们此时都呈现出“惨”“愁”之态,折射出词人内心的凄恻情感。离开凤城,行至莲花楼,他们就此话别。楼下柳色青青,留意无穷,举杯痛饮,离思难收,王维送别元二时曾留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的千古绝唱。而对作者来说,眼前之人与自己情投意合,感情远远超过友人,一曲《阳关三叠》又哪能涵盖自己全部的叮咛与念牵呢?“别个人人”即送别恋人,“人人”是口语,用于此,极具深情。“第五程”言路途遥远,酒罢曲终,恋人即将踏上赴任之程,面临“长亭更短亭”的辛苦,想到此处,女主人公内心又平添了无限愁情。

词的下阕,抒写分离后的相思,富有跳跃性。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无题》),别后的落寞冷清、思念绵绵,让人无计可施,本想在梦中与他相见,无奈梦又难成,思念愈浓,悲伤愈烈,教她的心如何平静?“谁知我此时情”句,作者描写自己心绪的郁塞不开,却又无可倾诉。聂胜琼是一名歌伎,地位卑下;李之问身居要职,且有家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也许他们终无结局,只有昙花一现的相恋,即便如此,她也必须接受,因为她无权选择。纠缠、控诉也不能解决,那违背她的自尊与性格。虽是短短一句,却包含深深的无奈与思索。心情本凄楚,恰好有雨相伴,“枕前”句词人将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雨寄托离人的凄苦,相得益彰,雨声淅沥,如泣如诉,正如自己此时的心情。点点滴滴,“隔个窗儿滴到明”,这容易让人联想到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可见雨确与离情结下了不解之缘,“雨”具有一种清冷特质,它能营造出凄幽的意境氛围。“愁”与“雨”的联袂,实现了语词效果的叠加,为哀婉的感情平添了一抹色彩,两者相和交融,明卓人月称:“泪与雨吾不知其是一是二。”(《古今词统》卷七)

全词语言新雅,真切自然,将一片相思之情恰当展现显示出作者的才力不凡。(张雅莉)

集评 清·许昂霄:“风致如许,真所谓我见犹怜者也。”(《词综偶评》)

清·况周颐:“纯是至情语,自然妙造,不假雕琢,愈浑成,愈秾粹。于北宋名家中,颇近六一、东山,方之闺帷之彦,虽幽栖、漱玉,未遑多让,诚坤灵间气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链接 宋代的乐器。宋时不仅传统乐器的制作和运用有所改进和发展,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乐器,其中擦弦乐器的发展尤具重要意义,如稽琴和纂的演奏技巧已有明显进步,马尾胡琴已出现并日益流行。乐器的改进和创新使其更善于表现歌唱性的旋律,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戏曲、说唱的伴奏及各种形式的合奏中。当时器乐合奏在民间颇为流行,其主要形式有“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后世盛行的各种小型器乐合奏大多与其有渊源关系。宫廷器乐合奏有“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等。宋时器乐独奏曾运用笛、箫、笙、琵琶、筝、琴等乐器,可见当时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其中古琴独奏尤有显著发展。文人士夫喜抚琴者颇多,不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琴家,而且还形成了汴梁、两浙、江西等各具艺术特色的琴派。以郭沔、毛敏仲等人为代表的浙派,在整理传统琴谱,创制新曲,提高并传授古琴演奏技巧等方面,贡献尤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